方芳
項目化課程改革是以行動體系為根本結構的改革思路,其特征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突出能力培養目標,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做一體化,通過任務訓練職業崗位能力。
一、就業與職業情況分析
對我校物流專業近四年的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發現學生就業的崗位多集中在銷售員、服務員、倉管員、信息員、收銀員、客服員、配貨員等七個崗位。按照工作崗位的工作對象對學生主要的就業崗位進行重新歸類,學生就業崗位可整合為服務崗、物管崗和文員崗三個崗位群。服務崗的主要工作對象是客戶,文員崗的主要工作對象是企業內部文案和賬務,物管崗的主要工作對象是物資管理。
二、課程內容與教學目標分析
1. 課程特征分析
從課程定位來看,運輸是物流活動中最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運費在全部物流費用中所占的比例最高,運輸服務的質量也就關系到物流空間、時間的效率以及貨物經濟、安全的要求,因此與運輸相關的基礎理論與實踐技能也是中職物流專業學生的必備知識和技能。在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指導方案的物流專業教學指導方案中,《運輸作業實務》課程是一門骨干核心課程,我校自2005年創建物流專業部以來,也一直將其作為必修專業課程。
從課程對應的工作內容來看,運輸業務覆蓋面廣、技能類型多樣化。為了能準確把握運輸等相關崗位的工作內容,也為了深入了解珠海物流行業的發展狀況,多年來我們走訪了金輪子物流、時捷物流、大運通物流等多家物流公司,并與之建立合作關系,通過教師參觀、訪談和頂崗學習,輸送畢業生并收集就業心得等等渠道來收集企業一線的工作資料。經過整理與分析,貨物運輸涉及公路、鐵路、水路、航空貨運的咨詢與推廣、托運與受理、計費與制單、配貨與裝載、調度與發運、保險與索賠等業務內容,這其中不僅需要熟悉各種運輸途徑的特征、運輸設備與工具、工作流程、技術要點等,還需掌握咨詢洽談、制單跟單、計算收費、收貨發運、信息查詢等技能。
2. 教學目標與內容分析
本課程內容不側重于特殊的專門技術的訓練,而關注于與運輸有關的通用的一般性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工作流程和技術要點,通過對原始的工作過程和內容進行整理、整合、優化和序化,剔除無技術含量的工作內容、整合存在內在邏輯關系的工作內容、序化為可操作的工作流程、挖掘對職業能力培養有幫助的關鍵點,最后確定了以下主要的教學內容:選擇運輸方式;公路、航空、鐵路、水路四種貨運方式的受理、制單、計費、貨物處理;保險與索賠的辦理等。
三、教學項目的編排與設計
1. 項目的編排
項目的編排是指依據一定的邏輯關系組合教學內容,形成教學單元。本課程的核心教學內容,即各種運輸業務辦理部分,采用“業務”類型(即公路貨運、航空貨運、鐵路貨運、水路貨運)作為項目編排的劃分依據。每個項目下再根據業務流程細分教學模塊,如“公路貨運”項目下分為業務受理、運輸計算、單證填寫、貨物處理四大模塊。
2. 項目的設計
課程首先根據知識和技能類型將教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運輸的基本知識,第二部分學會辦理運輸承運的基本業務,第三部分學會處理運輸的保險與索賠。
在項目的設計即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上,遵循“項目——任務——行動——認知——鞏固”的思路,以學生能夠理解和模擬的真實企業業務為藍本,引導學生模擬情景、動手實踐、建構知識、掌握技能,最后通過綜合訓練予以鞏固。教學內容的第一部分含一個項目,學生從組建運輸公司的項目入手,通過設計公司的經營理念、構想業務范圍和內容,規劃辦公場所和設備、檢索當地交通環境、對比交通方式等等的任務,來建構貨物運輸的基本知識。第二大部分根據業務類型分為四個項目,即鐵路貨物運輸、公路貨物運輸、航空貨物運輸和水路貨物運輸,每個項目都以一筆典型業務為主線,完成業務受理、運費計算、運單填寫和貨物處理四個結點的任務模塊,從而學習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第三部分設計為一個項目,讓學生通過辦理一筆貨物運輸保險與索賠,來了解有關規定和工作流程。
項目設計時對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和職業道德與素質也有諸多考慮,都深入挖掘所能實現的知識、技能、情感三層訓練目標。第一,每個項目的任務后都配有“行動指南”,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然后再以“行動錦囊”的形式將知識點呈現在出來,便于學生自主學習;第二,每個項目都配有綜合實訓,綜合實訓完全由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從布置任務之后就開始全程自主地計劃、決策、實施、評價,完整地完成業務流程,這對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計劃與控制能力、思考與決策能力、行動與解決問題能力等等非常有幫助。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