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琴,王丹軍,陳 蕓,魏妮婭,袁樹芳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超聲科,廣東 深圳 518036
(收稿日期:2015-03-03 修回日期:2015-03-24)
超聲造影在胃十二指腸病變篩查中的初步研究
謝海琴,王丹軍,陳 蕓,魏妮婭,袁樹芳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超聲科,廣東 深圳 518036
目的:探討超聲造影在胃十二指腸病變篩查中的應用價值。方法:228例體檢者行超聲造影檢查,圖像采用3級評判,以胃鏡對照,分析圖像質量及診斷符合率。結果:圖像質量均以Ⅲ級顯示為主,食管下段,賁門,胃底,胃體,胃竇,十二指腸球部及降部和水平部Ⅲ級顯示比分別為77.6%、82.5%、77.2%、87.7%、86.0%、78.1%、64.9%、52.6%;超聲造影診斷的符合率、靈敏度、特異度、陽性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8.1%、88.9%、100%、100%和97.7%。超聲造影與胃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超聲造影是一種無創、安全、依從性較高的檢查方法,可作為胃十二指腸病變的篩查手段之一。
超聲造影;胃十二指腸疾?。缓Y查
近年來人們對胃部檢查的需求增多,超聲造影因安全、無侵入性等優點,已成為胃部檢查方法之一,臨床價值得到認可[1-2]。但對其在普通人群胃十二指腸病變篩查中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對228例體檢者胃部超聲檢查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28例2013年1月—10月在本院行胃部超聲檢查的體檢者資料,其中男性96例、女性132例;年齡18~80歲,平均(49.6±13.4)歲,中位年齡51歲。入選標準:① 有上腹部不適癥狀,疑患胃部疾病;② 既往有胃部疾病史;③ 幽門螺桿菌陽性;④ 癌胚抗原等腫瘤指標異常升高,懷疑胃部腫瘤;⑤有胃癌家族史;⑥ 無任何不適,要求常規體檢。排除標準:① 有消化道梗阻癥狀、體征或其他疾病要求禁食;② 消化道急性出血期;③疑有胃腸穿孔;④ 未完成超聲造影檢查。
1.2 儀器和方法
1.2.1 儀器和試劑
采用胃窗超聲造影劑,用開水將每包調制成約500 mL的均勻糊狀液體,冷卻至合適溫度服用。采用PHILIPS iU 22彩超儀,凸陣探頭,頻率2.0~6.0 MHz。
1.2.2 檢查方法
受檢者前1 d進清淡飲食,檢查前禁食8 h、禁飲4 h以上。取坐位吞飲造影劑,按賁門→胃底→胃體→胃角→胃竇→幽門管→幽門孔→十二指腸順序行超聲檢查。
1.2.3 圖像質量分析
分3級評判。評判標準:Ⅲ級為解剖結構層次清晰,病變及周圍結構顯示清晰;Ⅱ級為解剖結構層次尚能辨認,但各層分界模糊,病變及周圍結構部分顯示;Ⅰ級為解剖結構不清,病變及周圍結構顯示不清。檢查前后5 d內復查胃鏡。
1.2.4 診斷標準
胃十二指腸病變的診斷標準主要參照文獻[3]。將超聲造影與胃鏡結果對比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超聲造影篩查胃十二指腸圖像質量分析
228例體檢者中,圖像質量以Ⅲ級為主(表1),食管下段,賁門,胃底,胃體,胃竇,十二指腸球部、降部和水平部Ⅲ級顯示分別為77.6%、82.5%、77.2%、87.7%、86.0%、 78.1%、64.9%、52.6%。其中,賁門、胃體、胃竇圖像改善較明顯。

表1 胃十二指腸各部位解剖結構顯示情況(例)
2.2 超聲造影與胃鏡結果對比分析
228例超聲造影檢查者中,行胃鏡155例。超聲造影與胃鏡陽性結果見表2、3。胃十二指腸病變檢出率為17.4%(27/155),其中良性病變占14.8%(23/155),惡性病變占2.6%(4/155)(圖1、2)。超聲造影漏診早期胃癌1例和潰瘍病2例,病變長徑均<10 mm。

表2 超聲造影與胃鏡陽性病例

表3 超聲造影與胃鏡對比分析

圖1 胃部良性病變超聲造影表現
A: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球部黏膜面出現凹陷,凹陷表面附著斑點狀高回聲(箭頭所示),不同切面均可顯示,不隨體位改變而改變;B:胃良性間質瘤,在均勻高回聲胃窗超聲造影劑的背景下,胃部肌層內可清晰顯示一低回聲團

圖2 潰瘍性胃癌超聲表現與術中大體標本對照
A:潰瘍性胃癌早期表現為胃壁局限性不規則隆起和凹陷,邊緣毛糙,病變黏膜面呈“火山口”樣征象;B:本例患者術中切開胃找到相應病灶的直觀圖(箭頭所示),僅表現為胃黏膜面局部凹陷潰瘍改變
超聲造影診斷的符合率、靈敏度、特異度、陽性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8.1%、88.9%、100%、100%和97.7%。超聲造影與胃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胃十二指腸疾病是消化系統常見病,且胃癌在全球腫瘤致死原因中排名第2[4]。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區,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可提高胃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改善生活質量。胃鏡是最常見的檢查手段,但屬有創檢查,依從性較差,且有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部分老年及兒童患者不能行胃鏡檢查。因此,臨床上尋找一種簡單易行、無創性的胃部篩查方法顯得極其迫切,超聲造影作為一種易操作、無侵入性的檢查方法已成為胃部疾病診斷方法之一。
超聲造影是一項通過口服胃腸超聲造影劑充盈胃腔,消除胃腔和胃壁氣體及黏液干擾,能清晰顯示胃壁5層結構和檢出病變的超聲診斷技術。應用有回聲型的胃造影劑可使胃腔充盈后形成均勻分布的有回聲聲學界面,使胃壁結構顯示清晰,且胃壁后方不產生衰減偽像,也無后方增強效應[5]。本組228例體檢者中,圖像以Ⅲ級顯示為主,與張麗等[6]研究相符。清晰的圖像是超聲診斷的基礎。本組超聲造影診斷符合率高達98.1%,顧新剛、周柱玉等研究也發現此法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7-8]。
本組體檢者中,胃十二指腸病變檢出率達17.4%,較其他研究高[6-8],可能與受檢人群的種族、區域、生活習慣、年齡、工作壓力等多因素相關;因行此項檢查者大部分有胃部不適等臨床癥狀,故存在選擇性偏倚。本研究中超聲造影靈敏度達88.9%,表明大部分病灶能被檢出;漏診3例,陰性預測值為97.7%,其中2例潰瘍、1例早期胃癌,考慮與胃黏液內氣泡及胃腸道氣體干擾導致小病灶及淺表病灶不易顯示有關。漏診病例長徑均<10 mm及位于黏膜層,表明氣體干擾易導致小病灶和早期淺表病灶漏診。如果在超聲造影劑的基礎上,輔以一種可消除氣體的藥物,或許能達到更好的圖像顯示率,從而提高診斷水平,這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中胃部惡性病變檢出率為2.6%,遠高于胃癌的流行病學調查[9],可能與入組人數較少、選擇性偏倚等有關,有待收集更多病例。但本研究結果表明胃部篩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尋找一種安全、無創、有效的胃部篩查方法較為迫切。胃鏡是胃癌診斷的“金標準”,但因其有創、依從性不高而無法大范圍推廣。超聲造影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且無創、廉價、安全,但存在不足,如無法活檢、依賴操作者的經驗等。若聯合胃鏡,可對良惡性疾病作出診斷和鑒別診斷。對操作者進行規范化培訓,可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漏診或誤診。
超聲造影是一種安全有效、無創、依從性較高的胃十二指腸病變篩查技術之一,值得進一步推廣。
[1]曾憲輝, 郭子玉, 高素芳, 等. 胃腸超聲造影診斷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行性研究 [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2014, 30(1): 81-84.
[2]郭建康, 唐鳳珍, 柏艷紅. 超聲造影診斷胃良惡性潰瘍的價值 [J].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13, 15(11): 801-802.
[3]郭心璋, 張武. 口服胃腸超聲造影的臨床應用 [J]. 中華超聲醫學雜志(電子版), 2010, 7(3): 4-8.
[4]HYUK YOON, DONG HO LEE. New approaches to gastric cancer staging: Beyond endoscopic ultrasound,computed tomography 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20(38): 13783-13790.
[5]楊紅梅, 趙小東, 饒靜. 超聲造影在胃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J].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13, 15(10): 701-703.
[6]張麗, 沈理, 陸毅元, 等. 胃腸充盈超聲造影在普查胃十二指腸病變臨床應用初步報告 [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2014, 30(2): 130-133.
[7]顧新剛, 吳旸, 夏寅娟, 等. 胃窗超聲造影對胃病灶的臨床應用價值 [J]. 實用醫學雜志, 2010, 26(19): 3568-3570.
[8]周柱玉, 張海兵, 陳亞青, 等. 口服超聲造影在胃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J].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13, 15(12): 841-845.
[9]任建松, 李倩, 關鵬, 等. 中國2008年消化道常見惡性腫瘤發病、死亡和患病情況的估計和預測 [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2, 33(10): 1052-1055.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value of oral contrast-enhanced utrasonography in screening of stomach and duodeum diseases
XIE Haiqin, WANG Danjun, CHEN Yun, WEI Niya, YUAN Shufa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Ultrasonics, Shenzhen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36,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WANG Danjun E-mail: 1411192805@qq.com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or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OCUS) in screening of stomach and duodeum diseases.Methods:OCUS screening was conducted in 228 residents in our hospital. The qual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were compared with gastroscopic results.Results:The image quality was good, almost at level Ⅲ. The rates of levelⅢ of lower esophagus, cardia, gastric fundus, gastric body, gastric antrum, duodenal bulb, duodenal descending and duodenal horizontal part of duodenum were 77.6%, 82.5%, 77.2%, 87.7%, 86.0%, 78.1%, 64.9% and 52.6%, respectively. The accuracy,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98.1%, 88.9%, 100%, 100% and 97.7%,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CUS and gastroscope (P>0.05).Conclusion:OCUS is a noninvasive and safe method with high medical compliance. It can be used in the screening of stomach and duodeum diseases.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Stomach and duodeum disease; Screen
(收稿日期:2015-03-03 修回日期:2015-03-24)
R445.1
A
1008-617X(2015)04-0279-03
深圳市科創委科研項目(No:20140401130931)
王丹軍 E-mail:14111928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