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階級話語的變遷:1950~2010
——以《人民日報》為例

2015-06-01 12:26:00袁迎春
天府新論 2015年6期
關鍵詞:國家

袁迎春

階級話語的變遷:1950~2010
——以《人民日報》為例

袁迎春

改革開放之前,國家借用階級話語進行政治動員、政治斗爭、經濟建設等活動。改革開放之后,階級話語在國家話語中的表達發生了變化:階層話語興起,階級話語被淡化;經濟話語成為主流,斗爭話語被邊緣化;改革話語成為核心,革命話語影響減弱。但階級話語并未在國家話語中完全消失,一旦國內外政治形勢發生變化,階級話語將可能再次回歸并對現實產生影響。

階級話語;國家話語;《人民日報》;階層話語;話語變遷

一、引言

“階級”作為20世紀極具影響力的核心觀念,無論在觀念形態還是在實踐層次上都整整影響了中國大半個世紀。〔1〕“階級”不僅是近現代知識分子們爭相討論爭辯的學術話題,也是革命群體、政治黨派進行革命運動、政治斗爭的宣傳工具與斗爭武器,由此建構了立場各異的階級話語。在新中國的歷史中,階級與階級話語長期處于國家話語的核心地位,成為執政黨進行經濟建設與政治動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共產黨的執政話語中,階級與階級話語不僅是政治意識形態話語,也被應用于具體政治實踐成為改造社會的思想工具,具有影響現實的強大力量。階級與階級話語是塑造新中國歷史的關鍵力量之一。但是隨著歷史變遷,階級與階級話語在國家話語中日益淡化,在學術話語中也為階層分析話語逐漸取代,階級話語似乎在中國社會消逝了。〔2〕

《人民日報》作為共產黨中央機關報,作為執政黨的“喉舌”,自然可以作為國家視角與國家話語最權威體現。〔3〕因此,由《人民日報》入手分析國家話語中階級話語的變遷、變遷根源與變遷意義便具備了很好的切入點。本文通過詞頻統計并結合相關歷史背景,主要探討的問題就是:階級話語在國家話語體系中的變遷如何發生?表現如何?這一變遷有何意義?

二、階級與階級話語

“階級”(class)一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羅馬,當時主要用于人口普查。〔4〕而在近代,“階級”則是起用于1602年,〔5〕“階級”一詞被用于社會階級,則是同18世紀工業革命的興起有關。〔6〕由此,“階級”成為了社會分析理論的重要概念。“階級”一詞的理解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學理層面和政治層面。從學理層面來說,自社會學誕生以來,關于階級的概念就從未達成一致,不同的流派、學者之間因所強調的定義標準各異而存在諸多分歧。在西方社會科學中,階級的概念是最具爭議而又最為模棱兩可的概念之一。〔7〕但是總體上來說,階級的定義與相關研究主要可以分為兩大經典傳統:馬克思主義傳統和韋伯主義傳統。一般認為,馬克思的階級定義強調的是經濟領域的生產關系、生產資料所有制等方面。馬克思認為階級貫穿人類歷史,不同社會形態中的社會關系、社會結構和社會沖突等都可以經由階級分析得到適當的解釋。馬克思與恩格斯所開啟的階級理論與階級分析不僅為社會學學者所接受,也成為了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革命所信奉的指導性話語體系。盡管馬克思的大部分著作都充滿了階級的分析,為后來的學者提供了解讀馬克思階級概念與重新定義階級留下了空間,但是,由于馬克思以及恩格斯從未正式明確地定義階級,這也造成了上百年來關于階級概念與理論的爭論。〔8〕韋伯則開啟了一條與馬克思主義不同的階級分析路徑。韋伯強調“市場能力”在階級定義中的核心地位,并且認為階級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產物。〔9〕圍繞著馬克思與韋伯的相關研究,后來的學者們根據自己的解讀發展出不同的階級概念,繼承前人成果,擴展理論范圍,形成了不同的階級話語體系。

從政治層面來看,階級的概念與相關的階級話語被應用于社會運動、社會革命與社會建設,在歷史的進程中留下深深的印記。就中國而言,階級與階級話語是舶來品,但是其對中國社會與歷史進程的影響則是深遠的。正如王友明所說,20世紀初,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在接受“階級”概念時顯然受了列寧定義的影響,并與傳統的“大同”思想和近代進化論思想相聯系,使“階級”概念服從、服務于近代以來進行的現代化運動和現代農民運動,變成社會政治動員的工具,由此決定了20世紀中國的歷史走向。〔10〕在中國20世紀的革命運動中,階級與階級話語成為不同黨派區分敵我、尋找盟友、發展自身的宣傳與實踐指導工具,正如毛澤東在1925年的《中國各社會階級分析》中所說,“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11〕根據經濟地位與對革命的態度,毛澤東將中國社會的階級劃分為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中產階級(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半無產階級、無產階級以及其他階級。經濟地位與政治態度決定了人群的階級歸屬,這是共產黨在近現代社會革命中所奉行的階級話語體系,并一直沿襲到建國后,成為國家階級話語的重要思想與實踐源頭。共產黨建立全國統一政權后,通過劃分階級成分,人們被劃入不同的階級類型,這正是執政黨以國家的名義重新調整社會階級結構、利益分配結構,以配合國家的建設與政治運動。但是縱觀新中國的歷史,可以發現階級劃分的標準是變動,人們的階級成分不斷發生變化,這使得階級的概念變得模糊。

三、國家話語與階級話語

所謂“話語”(discourse),就是人們說出來或寫出來的語言,〔12〕文本(text)、語境(context)是與話語密切相關的基本術語。〔13〕話語所呈現的正是個體或組織通過一定的載體表達其立場、觀點、價值觀念或利益訴求等內容的一種社會行為過程和結果,這一行為能夠帶來一定的社會現實后果,這一結果所表現的正是話語的建構能力。國家話語就是以國家作為言說的主體,呈現國家視角,表達國家立場,進而建構社會現實。國家話語具有強大的建構能力,并能夠通過一定的方式獲得話語對象的接受。以中國為例,國家話語代表執政黨的意志,表達執政黨的政治意識形態和利益訴求,配合執政黨進行相應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比如,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執政黨通過劃分階級成分,進行階級教育,在農村實現了“階級化”——將客觀上的階級變為具有主體意識的階級的過程的目標。〔14〕同時國家話語所具備的建構能力,也在塑造國家形象〔15〕、塑造國家認同〔16〕、支配與塑造婦女解放的話語生產機制〔17〕、建構社會性別〔18〕、女性形象〔19〕與女性意識〔20〕等方面有著鮮明的體現。

從新中國的政治理論與實踐來看,階級話語是國家話語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在國家話語體系中的地位隨著執政黨國家治理重點的變化而不斷變遷。在建國初期,階級話語主要用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與經濟的發展,階級話語這時是國家話語體系眾多組成部分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隨著執政黨對國內外形勢判斷出現失誤,階級話語逐漸成為政治斗爭的唯一公開工具,階級話語逐步占據了國家話語的絕對核心地位,這在十年文革期間達到了頂峰。隨著政治上的路線得到糾正,經濟建設成為國家發展的中心,階級話語在國家話語體系中的地位發生了沉降。階級話語在新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現象,國家話語塑造了階級話語,使之滲透、嵌入于國家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張樂天通過研究人民公社制度,發現國家話語將階級話語以革命運動的方式嵌入農村,并通過一系列的階級斗爭、利益調整與意識形態宣傳使得這一套話語體系為鄉村成員所接受,但是隨著人民公社的取消,國家話語所建構的這一套階級話語從此就在社會生活的舞臺上銷聲匿跡。〔21〕執政黨以國家話語為思想武器,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政治運動,最終將階級話語塑造成中國的主流話語體系,將家族社會轉變為階級社會。〔22〕在階級社會中,個體都被貼上了某一階級成分的標簽,而這一標簽成為約束個體行為,改造個體思想和配合國家建設的重要基礎。

目前關于國家話語與階級話語之間的研究,比較典型的是以農村作為主要分析對象,以個案式的文獻資料或者歷史梳理作為主要的分析方法,而利用官方媒介研究國家話語與階級話語之間的關系的成果并不多見。《人民日報》作為官方媒體的典型代表,是國家話語最權威的表達載體,集中反映了代表執政黨意志的政治意識形態和國家治理路線、方針與政策。利用《人民日報》作為分析的資料來源,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23-30〕

四、研究設計

鑒于本文考察的是國家話語中的階級話語,因此,選擇《人民日報》作為研究資料更能獲得預期的結果。雖然《人民日報》不能完全代表國家話語,但是它是我們了解國家話語的最具權威性、參考性的文本之一。通過對包含表達階級話語的特定關鍵詞的文章所占之比例進行統計分析,以此獲得探討階級話語變遷的歷史線索。具體來說,本文的研究設計分為以下三步:

第一步,確定研究對象和分析單位。本文采用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①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http://202.119.47.4:957/web/index.htm.,研究對象是1950-2010年《人民日報》所發表的全部新聞文章,并通過參考已有的研究,選擇特定的關鍵詞作為分析對象。通過參考相關研究文獻,〔31-36〕本文嘗試著將階級話語操作化為:(1)“階級”一詞;(2)與階級成分相關的詞語;(3)與階級話語相關的重要詞語。同時為了體現國家話語的轉向與階級話語的變遷,本文嘗試加入一些詞語作為參照組(見表1)。

第二步,統計關鍵詞。通過統計《人民日報》特定關鍵詞的出現頻次或頻率來透視詞語變化背后的意義,已經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應用。〔37-40〕計算特定關鍵詞的數量特征,絕對數和相對數都是可取的方法。本文采用計算相對數的辦法,即通過分別計算歷年包含特定關鍵詞的文章占當年文章總數的比重(即頻率),發現不同關鍵詞在當年文章中出現的頻率及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的變化。具體的計算公式如下〔41〕:

第三步,結果分析。通過觀察表達階級話語的特定關鍵詞的頻率變化,并結合特定的歷史背景,分析詞語變化背后的原因與意義,同時通過與參照組的關鍵詞進行比較,發現國家話語的轉向與階級話語的變遷過程。

表1 關鍵詞分組

五、結果分析

(一)“階級”與“階層”

通過觀察《人民日報》中“階級”與“階層”的頻率變化,可以得知:階級話語與階層話語二者都貫穿著新中國的國家話語歷史進程。從圖1可見,20世紀80年代以前,“階級”的出現頻率一直高于“階層”,并且在1968年達到最高峰(380‰),在1976年達到次高峰(300‰)。由此可知:1950-1980年,相比于“階層”,“階級”一直是國家話語體系中的主流話語,并在文革期間達到了極致;1980年以后,“階級”的頻率開始回落到低位,并與“階層”趨于同一水平,這種變化與執政黨改變執政思路,糾正左傾錯誤路線,國家政治逐步正常化不無關系。但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1989-1991年),“階級”的頻率有了上升的勢頭,并稍高于“階層”,這種變化無疑是受到了這一時期國內“政治風波”的影響。進入新世紀后,“階級”與“階層”的頻率又開始趨于同一水平,且后者開始逐漸超過“階級”,這表明:相比于階層話語,階級話語在國家話語中日益被淡化,階層話語開始成為主流。從整個歷史時期的總體變化過程來看,“階層”的頻率一直處于低位,只是在建國初期處于較高水平;而“階級”則是變動起伏的,在此期間出現過高峰和低谷,但最終趨于平穩的低位水平,“階級”與“階層”的差距也經歷了小-大-小的變化過程。

圖1 “階級”與“階層”的詞頻變化(1950-2010)

(二)“階級成分”與“公民”

1.“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如圖2所示,“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頻率變化過程基本上一致。

建國初期(1950-1959年),“資產階級”的頻率一直稍高于“無產階級”,分別在1952年(100‰)和1957年(78‰)出現了兩次小高峰。這是由于1952-1957年中國社會經歷了“三反五反”運動、社會主義改造運動、整風運動與反右派運動。“五反運動”針對的是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包括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1957年的整風運動及其后的反右派運動使得大量知識分子被貼上“資產階級”的標簽。

1957年之后,“資產階級”的頻率雖然有所下降,但很快又在1963年開始上升,并分別在1967年(290‰)、1968年(307‰)、1976年(227‰)達到高位。這一階段正值中蘇關系惡化,國內政治開始嚴重左傾,并最終引發“文革”,階級對立的話語開始占據主流,“文革”期間“資產階級”隨著運動的起伏而發生變化。1976年“文革”結束,“資產階級”開始下降,并一度降至極低水平。

但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資產階級”有所上升(1987年、1989-1991年均在15‰以上),這其中“資產階級自由化”是主要的話題,分別占此類文章的76%、79%、81%、74%。這正是當時的“學潮”與“政治風波”所引發的。1992年以后,“資產階級”持續下降,并一直保持極低水平。

“無產階級”在國家話語中的變化過程與“資產階級”基本一致。在建國初期一直處于低位,隨著政治運動的頻繁發動,頻率開始上升,在中國極左思想發展到巔峰的“文革”期間,“無產階級”分別在1967-1969年(504‰、480‰、463‰)、1976年(337‰)達到高峰。在十年“文革”期間,“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都出現過一次低潮期(1972-1973年),這與運動的降溫、國際形勢變化不無關系。尼克松訪華、中日建交,都是1972年重要的政治事件。“文革”結束后,“無產階級”開始下降并一直處于低位水平。

2.“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

如圖2所示,從60年的歷程來看,“地主階級”的出現頻率始終高于“農民階級”,并且出現過三次大高峰,兩次小高峰。而“農民階級”的出現頻率雖然始終處于低位,但也有兩次大高峰,一次小高峰。

具體來說,1950-1957年,“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在這一時期的一次高峰都出現在1951年,頻率分別是17‰、4‰,這一時期正是新中國的土地改革時期,因而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被國家反復提及。土地改革之后,二者的出現頻率都有所下降,這與土改的基本完成,地主被消滅,國家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從農業轉移到工業有一定關聯。到了1957年,“地主階級”再次出現高峰(5‰),此時國內政治開始左傾,“地主”成為被斗爭的對象,隨后隨著政策的調整而有所緩和。

1958-1965年,此時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1958年人民公社運動開始,其后便是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地主階級”的頻率開始緩慢上升,并在1964年(6‰)出現小高峰。這一時期,中蘇關系惡化,國內對修正主義的批判不斷積聚,“地主階級”被作為重要的階級斗爭對象而再次被提及,雖然中國此時早已消滅了地主階級。

十年“文革”期間(1966-1976年),“地主階級”的頻率波動較大,但是可以發現也存在兩次高峰點,分別是1966年(14‰)和1974年(27‰),而此時“農民階級”的高峰點分別是1966年(2‰)、1974年(3‰)、1975年(4‰),二者在高峰的時間點相同或相近。就當時的歷史來看,1966年是文革發動的一年,階級斗爭的氛圍十分濃厚,各類階級成分紛紛成為斗爭對象,此后運動有所降溫。“九一三”事件后,“批林批孔”“反擊右傾翻案風”等運動的開展,階級斗爭又一次升溫,“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再一次成為國家話語的重要內容之一。

文革結束后,“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頻率均快速下降,并自80年代初之后持續保持極低水平,二者在國家話語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

3.“公民”

縱觀新中國60年的歷史,“公民”一詞始終存在。通過觀察“公民”的頻率變化情況,我們也可以從中找到某些歷史變遷的線索。

分階段來看,1950-1956年,是我國的國民經濟恢復和三大改造時期,雖然各類階級成分的劃分是比較重要的關注點,但是此時“公民”的出現頻率并不是最低的,基本上高于“地主階級”(1951年例外)和“農民階級”,并且在1954-1957年始終高于“無產階級”,但卻始終低于“資產階級”。就這一點而言,建國初期,“公民”是國家話語中較為重要的一個部分,用于向民眾宣傳新社會的美好,批判舊社會的黑暗。1954年,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制定并頒布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因而“公民”備受關注。此后雖有所下降,但余溫不減。

1957-1965年,是社會主義探索時期,各類政治運動不斷,“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常常被提及,成為國家話語的主流,而“公民”話語也緊隨其后,但是出現的頻率相差甚遠。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國家在強調階級成分、階級斗爭的同時,也注意對“公民”這類現代觀念的宣傳。

十年文革時期(1966-1976年),階級成分的話語開始快速上升,“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自然處于高位,而“公民”的頻率相比前一時期則大幅度下降,最高的頻率也只是7‰,遠低于同一時間點的資產階級(39‰)、無產階級(131‰),并且這一階段“地主階級”的頻率也出現過幾次高峰,這與當時整個社會的斗爭氛圍密不可分,且在文革初期和末期表現明顯。

文革結束后,階級成分的話語開始下降,“公民”話語開始成為主流。具體來看,1977-1991年,“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出現頻率與“公民”的差距經歷由大到小的過程,但是“公民”的反超已經勢不可擋了。1992-2010年的18年間,“公民”話語已經完全居于主導地位,而各類階級成分話語基本可以說從國家話語中消失了。從改革開放之后的歷史時期來看,“公民”話語分別在1979年(18‰)、1989年(24‰)和2002 (34‰)年出現過高峰,而且從整體的變化過程來看是處于上升趨勢的。

圖2 階級成分與“公民”的詞頻變化(1950-2010)

(三)“革命”與“改革”

《人民日報》中“革命”和“改革”兩詞出現的頻率分布如圖3。通過觀察“革命”與“改革”出現的頻率,可以發現二者變化可分為兩個階段,1983年是分界點。1983年前,“革命”的歷年頻率都要高于“改革”;1983年二者接近于同一水平;1983年以后,“改革”的歷年頻率高于“革命”。

從分期趨勢來看,1950-1962年《人民日報》的所有新聞報道中,“革命”的頻率雖高于“改革”,但二者的差距并不大。但是,1962年以后,兩者歷年頻率之間的差距迅速增大,到“文革”發動后的1967-1969年,“革命”的頻率分別為663‰、656‰、666‰,“革命”在這一階段達到了最高峰;而“改革”的頻率僅為23‰、60‰、53‰。而且在其后的1970-1973年,“革命”開始下降,但很快又上升,并在1977年達到了一個小高峰(382‰)。這一變化過程表明,在“左傾”思想的指導下,國家話語更傾向于選擇“革命”,而非“改革”來表達執政黨的政治意識形態要求。“文革”開始后,“文化大革命”本身就包含“革命”一詞,而且在“文革”的極“左”話語體系中,“改革”也就無容身之地了。〔42〕1976年粉碎“四人幫”,但是國家話語仍未即刻從原有的話語體系中轉變過來,所以“革命”仍處于高位。1978年,“革命”出現的次數開始迅速下降,并持續處于低位。“改革”的頻率從1982年開始上升,在1983年與“革命”接近于同一水平(“革命”75‰、“改革”79‰),其后“改革”的頻率雖有起伏,但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

圖3 “革命”與“改革”的詞頻變化(1950-2010)

(四)“毛澤東”與“鄧小平”

毛澤東是革命的推動者,鄧小平被稱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這兩位領導人的名字分別是“革命”與“改革”形象化的政治符號,具有很深的政治含義。〔43〕毛澤東是革命話語的政治符號,鄧小平則是改革話語的政治符號,二者在國家話語中的地位變遷也反映了新中國的政治、社會變遷的歷史過程。

從圖4可知,1950-1980年的三十年間,“毛澤東”的頻率始終高于“鄧小平”,前者在1967-1969年達至頂峰(531‰、519‰、511‰),這一時期正是“文革”的高潮階段,毛澤東的個人威望也達到頂點。而“鄧小平”的頻率在這一階段則一直處于低位,甚至在1967-1972年沒有出現在《人民日報》中,這與“文革”開始后鄧小平在黨內逐漸失勢是有關聯的。這三十年間,1976年是極為特別的。“毛澤東”又一次達到小高峰(219‰),“鄧小平”則是達到了最高峰(160‰)。這一年,毛澤東去世,而鄧小平則因“四五”事件第三次被打倒,成為被批斗的對象。1976年以后,“毛澤東”的頻率開始下降,并持續處于低位;而“鄧小平”雖然也處于低位,并且在1976年后開始下降,但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所提高,并且在1992年之后持續超越“毛澤東”,這種變化與鄧小平所主導的改革開放兩大事件密切關聯,一次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改革開放拉開帷幕,一次是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講話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90年代以后,“鄧小平”的頻率雖有浮動,但一直高于“毛澤東”,并于1997年出現小高峰(74‰),因為1997年2月鄧小平逝世。

圖4 “毛澤東”與“鄧小平”的詞頻變化(1950-2010)

(五)“階級斗爭”與“經濟建設”

如圖5所示,“階級斗爭”和“經濟建設”兩詞出現的頻率變化是較為復雜的。1950-1961年,“經濟建設”一直是高于“階級斗爭”的,“經濟建設”在1953年達到了一個小高峰(92‰),而“階級斗爭”則持續處于低位。這種變化是與當時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背景相符的。1950-1952年是國民經濟的恢復時期,而1953年則開啟了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三年經濟困難(1958-1961年)也使得其后的一段時間,恢復和發展經濟成為主流話語。1963年開始,“階級斗爭”開始迅速上升,并在1968年(251‰)和1976年(253‰)達到了高峰,這期間雖也經歷了起伏,出現了低潮(1972年,61‰),但是一直處于較高水平。這一階段正值國內政治開始嚴重“左”傾,中蘇關系惡化,修正主義甚囂塵上,最終在1966爆發了“文革”,將這一非常的政治狀態推向極致。而“經濟建設”在1963-1976年一直處于極低水平,直到1977年才開始逐漸上升。1980年“經濟建設”(15‰)再一次超越“階級斗爭”,并在其后持續保持較高水平,在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之后再一次出現小高峰(53‰),而“階級斗爭”自1980年之后一直處于極低水平,雖并未完全消失,并且于1982年和1989年達到了80年代以后的一個最高水平(5‰),但是仍遠低于同時期的“經濟建設”(23‰、20‰)。

圖5 “階級斗爭”與“經濟建設”的詞頻變化(1950-2010)

六、結論與討論

本文以《人民日報》1950-2010年中涉及到階級話語的文章為切入點,運用內容分析的方法,勾勒出新中國成立60年階級話語的變遷軌跡以及其所代表的國家話語的歷史變遷過程。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結論:

(1)在1950-2010年國家話語體系中,階級話語發生了變遷,這種變遷直接體現在階級與階級話語相關的詞語的出現頻率的變化上:階級話語日益被淡化,較為激烈的革命話語、階級成分話語、階級斗爭話語逐步為更為溫和的階層話語、公民話語、改革話語、經濟話語所取代,緊張的政治氣氛趨于緩和。

(2)在1950-2010年的國家話語體系中,階級話語的變遷呈現出階段性特征,這種階段性體現在階級話語的關鍵詞語的變化的階段性上。這些關鍵詞的變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社會主義探索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階級話語變遷的轉折點,也是歷史發展的轉折點。

(3)1950-2010年階級話語變遷的動力是十分明確的,那就是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尤其是國內政治形勢與國家發展重心的變化。在不同時期,階級話語因國家政治需要及由此所決定的話語表達需要,被國家應用于政治動員、政治斗爭、經濟建設等活動以達到預期的國家目標。

(4)階級話語存在重歸國家話語的可能性。雖然階級話語隨時代變遷而日益被淡化,但是一旦國內形勢又變,它有可能再次回歸,這在20世紀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國家話語中體現得十分明顯。

階級話語的“消逝”,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國家發展重心的轉變,政治氛圍的緩和,社會秩序也將進入一個相對平和的狀態;但是,階級話語的“消逝”也使得利益意識覺醒的社會群體遭遇了話語表達的危機,〔44〕同時,階級話語的間或“復歸”也意味著其并沒有完全失去政治基礎。

〔1〕〔10〕王友明.應當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J〕.江西社會科學,2005,(11).

〔2〕〔44〕潘毅,陳敬慈.階級話語的消逝〔J〕.開放時代,2008,(5).

〔3〕〔25〕錢力成.國家話語與公私關系:1950~2010〔A〕.周曉虹,謝壽光.中國研究(春秋季合輯11-12)〔C〕.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166-192.

〔4〕〔6〕〔英〕邁克爾·曼.國際社會學百科全書〔Z〕.袁亞愚等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79.

〔5〕高放.熱話題與冷思考(五)——關于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的對話〔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98,(1).

〔7〕〔9〕吳清軍.從學理層面重新審視階級的概念與理論〔J〕.社會,2008,(4).

〔8〕〔美〕戴維·格倫斯基.社會分層(第2版)〔M〕.王俊等譯.華夏出版社,2005.13.

〔11〕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M〕.人民出版社,1975.1.

〔12〕〔18〕佟新.話語對社會性別的建構〔J〕.浙江學刊,2003,(4).

〔13〕泥安儒,林聚任.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綱要〔M〕.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156.

〔14〕〔22〕徐勇.階級、集體、社區:國家對鄉村的社會整合〔J〕.社會科學戰線,2003,(2).

〔15〕曹樹基.國家形象的塑造——以1950年代的國家話語為中心〔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

〔16〕韓素梅.國家話語、國家認同及媒介空間——以《人民日報》玉樹地震報道為例〔J〕.國際新聞界,2011,(1).

〔17〕揭愛花.國家話語與中國婦女解放的話語生產機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4).

〔19〕王蕾.國家話語與中國女性形象變遷〔J〕.決策與信息,2012,(3).

〔20〕葉敏磊.黨和國家話語與農村女性的聲音——以白茆山歌為例的觀察(1956-1966)〔J〕.婦女研究論叢,2006,(3).

〔21〕張樂天.國家話語的接受與消解——公社視野中的“階級”與“階級斗爭”〔J〕.社會學研究,2001,(6).

〔23〕〔37〕黃旭.“改革開放”詞語演變歷程初探〔J〕.理論界,2009,(7).

〔24〕〔32〕〔38〕萬理,趙國江.從詞頻及內涵演變出發分析改革開放的醞釀過程〔J〕.北京黨史,2009,(1).

〔26〕〔34〕〔39〕〔41〕〔43〕黃帥,李國強.論中國政治改革的戰略考量——以《人民日報》詞頻研究為切入點〔A〕.黃衛平,汪永成.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第9輯)〔C〕.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26-41.

〔27〕黃帥.改革開放以來中共中央對政治改革的路徑選擇——以《人民日報》詞頻研究為切入點〔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1,(3).

〔28〕王蕾.從“女勞模”到“女明星”——從《中國婦女》60年封面人物看國家意識形態控制下媒體女性形象變遷及國家話語轉變〔J〕.新聞記者,2011,(12).

〔29〕黃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政策模式的轉換研究——以1978—2008年《人民日報》相關文章關鍵詞變化為視角〔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2,(1).

〔30〕〔35〕〔40〕〔42〕李明.以《人民日報》社論透視中國主流政治意識形態的變遷〔J〕.新聞大學,2013,(6).

〔31〕陸曉文,呂樂.中國主流媒體的詞語變化與社會變遷(1986-1995)〔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33-44.

〔33〕劉小彪.中共黨代會報告30年的詞匯變遷〔J〕.黨的建設,2009,(1).

〔36〕蘭夕雨.中國共產黨階級劃分詞語之變遷——基于對土地革命和改革的主要法規和文件的文本考察〔J〕.中共黨史研究,2012,(9).

(責任編輯:鄺彩云)

C91;K2

A

1004-0633(2015)06-099-8

2015-09-10

袁迎春,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社會問題。江蘇南京210023

②在新中國的歷史中,階級成分種類是變動的,大的階級類型之下還有更細的階級劃分,比如農民階級可分為富農、中農、雇農、貧農等。本文只選取涵蓋面大的階級類型。

猜你喜歡
國家
國家公祭日
環球時報(2022-12-14)2022-12-14 16:46:27
“求一可愛國家而愛之”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12·13 國家公祭日》
正是吃魚好時節!國家呼吁多吃魚,這五種魚你一定都吃過,但你知道好處都有什么嗎?
當代水產(2019年4期)2019-05-16 03:04:56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看中了他吃國家糧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國家為什么會失敗
上海國資(2015年8期)2015-12-23 01:47: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1024精品|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99视频在线免费|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a级毛片免费看|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黄色网在线| 天堂亚洲网|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久久成人18免费| 国产99在线| 婷婷六月综合网| 亚洲无线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九色免费视频|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99|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男人天堂伊人网|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综合第一页|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狠狠色综合网|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性视频一区|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91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在线|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