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芳 馮文禮
心理學家指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師愛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環境因素;師愛是增強教育效果的重要條件。可見,學生的成長進步與教師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對學生的愛可以對學生產生強大的感召力、推動力,促使學生追求進步,樹立積極向上的自信心。
教師要以慈母之心關愛每一個學生,從不因學生學習成績差而歧視學生。既為取得好成績的學生感到高興,也能諒解學生學習中的失誤,教師要信賴他們,把自己置于與學生完全平等的地位,讓學生時刻感到老師既是他們學習的好幫手,又是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及時發現、解決他們的困難,當學生家中有事情發生時,教師應主動為他們排憂解難。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身體時期,可塑性很大。我們應當像家人一樣擁有一顆慈母之心,從各個方面去關心他們,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使其樹立進取的信心和勇氣。記得幾年前,我班有一個后進生,他不但學習不好,還經常跟同學打架,有時趁其他孩子不注意就撤椅子,看同學坐在地上,他偷笑,批評多次也不見效。經了解他父母離婚,我知道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一種強大的責任感讓我下決心:他的心靈創傷我要用母愛來撫平。我號召同學們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平日里,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接觸他、幫助他,給他母親般的關懷,下雨回不了家,我就給他端上熱飯,冬天冷了,他卻因穿著舊棉衣而凍得發抖,我就把自家孩子穿的棉服給他,沒有棉鞋,我給他棉鞋。漸漸地,這位學生不再沉淪,他努力學習,成績也一天天好起來。現在已順利地考上重點高中。是慈母之心感化了他。
教師要以真誠之心,贊揚每一個學生,不做那種形式上表揚孩子,但不信任情緒有所流露。這樣不但不能把孩子行為向好的方向引導,反而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心理學研究表明:適當贊揚孩子對塑造兒童行為和培養其良好的品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真誠的贊美是發自內心對學生的欣賞和尊重,是實事求是的,是適度的,是看到和想到的,表揚應考慮好再說,說到就要做到。其實,贊揚孩子不必用語言,有時老師一個肯定的目光,一個贊揚的手勢,一個撫摸的動作,就足夠了。贊揚是一種手段,從點滴小事做起,適度、適當地對學生進行真誠的贊揚,也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品格。
教師要以博愛之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絕不能以智商低、成績好壞定優劣。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更應寬容,以誠相待,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亮點”,也不要因部分學生在思想品德、組織紀律等方面比別人稍差。就錯誤地認為“朽木不可雕也”而放棄他們。學生需要老師,更需要慈祥和寬容。讓每一個學生都期待著收獲、肯定和幸福。
一位教育家曾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三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實踐,讓我對此體會頗深。沒有愛就當不好班主任,沒有愛就當不好老師,讓我們全身心地去愛每一個孩子,從細微處切實關心好下一代,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