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菊
在教學改革快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已經毫無疑問地被定位成課堂活動中的主體。突出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服務于學生全面學習能力的提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合理應用課堂評價手段,讓學生在課堂評價中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的優勢,是小學數學教學進步的重要體現。
一、關注課堂教學評價的針對性
小學數學教師實施于課堂活動中的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行為以及學習情感都會產生影響。真誠的、具有真情實感的教學評價,往往會引起學生的重視,也會讓學生意識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護。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真誠的語言,利用贊許的眼光去表揚學生,更可以利用自己的微笑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自己對于他們的肯定。當然,課堂教學評價要具有針對性與公平性,過度的表揚會讓課堂評價喪失意義與價值,無法起到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評價。
比如,在學習“位置與順序”的時候,一些學生可以快速分辨位置與順序,那么教師可以對其反應機敏進行評價。一些學生不能快速分辨左右,教師可以利用微笑與眼神告訴學生“老師不急,慢慢來,相信你”,讓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得以減小。
二、關注課堂教學評價的多樣性
在教學新課程標準中,對于課堂教學評價提出了形式的要求。促進課堂教學評價的多樣化,對于傳統課堂教學活動具有改革性作用。在過去的教學中,課堂評價往往是單一、死板的,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促進教學成效的提高。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進行互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評價中,對于學生數學學習滿足感的提高有積極意義,還能夠加強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受到學生思維方式差異性的影響,學生對于同一數學問題的想法很可能不同,在互評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與他人的想法進行結合,發現不足進行補充。像在學習“測量”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同一物體進行測量,讓學生上臺表演他們測量的過程,進行互相評價,從而促進其測量行為的規范。
另外,教師要多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如果學生可以進行科學有效的自評,那證明學生有能力去反思自己,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做的就是向學生傳遞正確的自我評價方法,讓學生客觀具體地發現自己的優點與缺點,能夠在自我評價中成長。
三、關注課堂教學評價的藝術性
評價語言是課堂評價的組成部分,教師對課堂評價語言的有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課堂評價的效果。課堂評價并不需要多么華麗的詞匯,教師的真情實感以及評價的中肯性,是影響課堂評價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師利用藝術性的課堂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成就感,才能激發學生的數學求知欲望。一些教師經常會利用“真好、真棒”等詞語,但反復利用這些詞語,難免會讓學生產生乏味之感。在實施課堂評價時,教師要注意變化語言,多從幾個角度進行評價。
在課堂評價中,教師不能用“很好”來對所有的學生進行評價,而要從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出發進行表揚。一些學生解題思路好,就要用“你的思維真活躍”這樣的語言進行表揚,一些學生的計算能力強,教師就要用“你的腦袋轉得真快”這樣的語言進行表揚。另外,教師要利用藝術性的語言進行批評,有學生在課堂中說話,教師可以說“你在課堂中表現得很積極,如果你能和大家一樣融入問題的討論中,你的積極就會得到大家的認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快速改正。
綜上所述,科學合理課堂評價的有效應用,對于數學課堂教學來講是一件出彩之事。在教育事業發展的新時期,正確利用課堂評價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進行點評,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都有積極意義。教師需要正確對待課堂評價工作,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在課堂評價的推動下成為課堂活動的主人。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