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娟
摘 要:地理學科是初中階段一門比較重要的科目,學好地理知識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有很重要的幫助。立足于初中地理課程教學現狀,主要探討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創新教學模式來提高教學質量。力求通過多年的努力,找到促進初中地理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效果不斷提升的可靠途徑,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部分可借鑒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教學質量;基本知識;地圖思維
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模式有許多種,為了響應新課程理念的號召,教師應提倡創新教育。因為創新是一個開放的創造過程,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所以,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中,結合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通過優化教學過程,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以此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成績。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為初中生正處在求知欲非常強烈的特殊時期,所以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一最佳時間,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比如,在學習“人口與人種”一課時,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視頻《別擠了》,讓學生觀看那么多乘客在公共汽車上你推我擠的場面,學生會不禁感嘆中國人口真多。通過這個視頻,可以為學生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本課學習中,從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質量。
二、優化教學過程,確保學生掌握基本知識
由于初中地理這門學科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而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教師認真備課,提前梳理教學內容,找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仔細講解教材,確保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知識和重點難點,有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三、正確引導學生讀圖、析圖,培養地圖思維
地理中的“第二語言”就是“地圖”,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要求熟練掌握教材內容,還要求學生可以將地圖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讀圖、析圖,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圖像,幫助學生從圖像中獲取地理知識的具體方法和地理技能;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學會既科學又系統的圖像觀察法,學生通過分析圖像可以鍛煉自己的分析和運用能力,拓展空間思維能力,提升立體認知能力,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四、豐富課堂活動,鞏固地理知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豐富課堂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全體學生分成兩組,男生代表北方地區,女生代表南方地區,讓兩個小組交流討論各自的人文特點,在學生掌握了南北兩區的基本知識后,教師再采用競賽的方式讓兩個小組從南北兩區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以及各自的文化傳統這幾個方面進行比賽搶答,這樣一來,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還幫助學生有效鞏固所學地理知識。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創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化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讀圖、析圖,豐富課堂活動,既可以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地理知識和運用圖表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金燕.新課程實施中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
[2]桑晶平.高中地理課堂提問的現狀與有效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