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優化教學策略,就是為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下是本文對此問題的幾點探究,僅供參考。
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課堂中,教師和教材是教學中心,而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我們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例如,在教學《景陽岡》時,教師可以設計幾個探索性問題:“為什么店家只給武松三碗酒?”“為什么武松提不動被他自己打死的老虎?”讓學生在問題引導下自主分析探究,找出問題答案,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不僅可以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并在愉悅的體驗中獲得知識和技能。興趣的養成離不開良好的習慣,因此,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拉近學生與文本教材的距離,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例如,在教學《群鳥學藝》時,應事先做好準備工作,精心收集各種鳥類圖片,然后將制作的圖片展示給學生,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圖片來閱讀教材,充分理解文中作者所描寫的各種鳥類。這種方式與簡單的講解方式相比,具有較強的直觀性與形象性,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設計分層練習訓練
課后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語文知識。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后練習,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分層訓練,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通過分層練習的方式,不但可以減少學生對作業與練習的畏難情緒,而且可以讓所有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獲得進步。例如,在教學《雪孩子》這一課之后,教師可以要求B層和C層的學生將整篇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并通過思考寫出自己對故事內容的感受;對于A層的學生,則應要求學生在完成以上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故事的續寫。實踐證明,采用分層教學和分層練習的方式,對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大有裨益,能幫助成績較差的學生樹立自信心,促使成績較好的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由此可見,分層教學可以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作用,從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嘗試,只有這樣才能優化教學策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全面的鍛煉和培養。
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