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紅
某天去鄰居家串門,我的鄰居老朋友不在,碰上她兒媳婦蒸饅頭,我搭手幫她把蒸籠篳子放上蒸鍋。她家人多,每次蒸饅頭真不少,滿滿的8篳子。她加好柴禾,一邊拉著風箱一邊和我聊家常。過了一會兒,我看了鐘表,對她說:“才二十分鐘,你灶邊的柴禾恐怕不夠燒。”她說沒問題,足夠了。我們仍舊不緊不慢地說著話,可是我的注意力已經停留在越來越少的柴禾上了。當柴禾只剩下很短小的兩截時,我又對她說:“你去弄些柴禾來,我先幫你拉風箱。”她執迷不悟:“沒事的,饅頭快熟了。柴禾還在我家的另一處空院子里,再說,還是很大的花椒樹枝,還沒來得及鋸斷呢,不能塞進灶臺里啊!”她一邊說著,一邊不停地從身旁地上抓些很小的柴屑塞進灶膛里,又不時地抬頭看鐘表……火越來越弱,幾乎只有藍色的火苗了,饅頭出鍋的時間也終于到了——40分鐘了。再待了5分鐘,她要我幫她下饅頭。我心有不安地勸她:“你還是再鋸一些柴禾吧,剛才的火勢小,我擔心饅頭欠火。”唉,這個媳婦啊,到底是年輕人,很執拗,說也不聽,籠蓋已經揭開了,我趕緊伸手去壓饅頭,不好,我的手被粘住了,饅頭沒熟,壓的手印深深陷進去了……怎么辦?8蒸籠饅頭!這下,那媳婦慌了手腳。“趕快補救啊!你還不快去弄些柴禾來?”我大聲說。我把蒸籠一個個端下來,然后又往大鍋里加滿水,再把蒸籠一個個放上去。她也抱來了柴禾……恰巧這時,我的朋友——她的婆婆從地里回來了,知道了饅頭要重燒一次,生氣的叨叨個不停:“你看看,我說你多少次你才肯聽呢?讓你用大火燒,多燒幾分鐘,多燒幾根柴,你……現在你看,要重燒,還要比原來多燒些分鐘,多用很多柴,得耽誤多少時間,全家人只能喝湯了!……”我故意打斷朋友的話:“走,去我家拿饅頭。年輕人嘛,吃一塹長一智!她慢慢就知道了。”
想到我蒸饅頭也出現過這種情況啊,第二次蒸熟的饅頭就不好了,雖然熟了,吃起來不粘了,但顏色明顯不對勁,沒有一次性蒸好的饅頭白,口感也不好。如果再添一把柴,再多燒幾分鐘,情形就大不一樣了。可是,我們為什么就沒有“多一點”而是“差一點”呢?
由此,我想到了那個挖井的人——他挖了好幾處都沒挖到水,還以為那地方真的沒水源,可是別人在他挖的深坑里再往下挖,結果就挖出了清清的水。只差那么一點點啊!
又想到了那個故事。有一位總裁在考察一位新來的員工時,故意讓員工從8樓上取東西給他,又故意說拿錯了,要他重跑樓梯,如此往返了9次,員工忍無可忍說:“我不干了!”總裁笑笑說:“你走吧!本來再跑一次就成功了,可惜……”員工恍然大悟,卻已經晚了,他只好悻悻地走出大門。跑了9次,說明他很有毅力和韌勁,可是為什么他的耐心也不到“滿十”呢?只差那么一點點,他又與成功擦肩而過了。
在生活中,有多少事情都是因為差一點點而錯過或失敗的。高考差一分沒被錄取,趕班車晚一分鐘而錯過,飛機試飛因數據差了一點點而機毀人亡……其實,成功有時候離我們只有一步之遙了,關鍵時刻,也就是再添一把柴的時候。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