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忠
在素質教育思想深入實施的今天,課程存在的價值已不再是簡單的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要讓學生的素質水平和能力水平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體育學科的價值,要確保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會競爭力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高。所以,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價值,以確保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一、借助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
隨著獨生子女的逐漸增多,大部分學生都是在太多“愛”的包圍下生活的,家長的一切包辦的態度讓學生在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總是喜歡依賴他人,或者是推卸責任,同時,也嚴重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樣的現象嚴重不利于學生健康的成長。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借助恰當的教學方法來逐步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進而,確保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耐久跑”時,大部分學生嫌該項目累,所以,明顯缺少鍛煉的興趣,這也不利于學生體育水平的提高。再加上,800/1000米也是中考體育項目之一,所以,我們可以借助“小組”鍛煉的模式來激發學生的鍛煉意識,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同時,在鍛煉的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體會克服困難、戰勝困難后的樂趣,進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
二、借助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合作意識的培養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而且,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團體項目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在協作中掌握技能,同時,也改變現階段學生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球類項目時,比如籃球、足球等。在教學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友誼對抗賽,這樣的比賽不僅能夠鍛煉學生基本的體育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在比賽中,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也能逐漸得到培養,進而,逐步使學生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除上述兩點之外,體育教學還能提高學生的體能水平,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等等。總之,我們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體育課堂中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同時,也確保課程價值得以最大化實現。
參考文獻:
王廣宇.淺談新課程下如何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J].新課程學習:上,2012(06).
編輯 王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