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園園
揮公實驗中學的一大特色就是“高效”課堂,本節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選修六的第二單元“Poems詩歌”。
課前,我告訴學生要預先賞析這些詩歌,囑咐科代表將這八首詩歌分配到小組,預習時理解不了前來咨詢老師。詩歌是語言的濃縮、情感的精華,一定要讀懂語言的深意。詩歌既然包含情感,賞析起來一定不能枯燥。一生問:“能表演?”答曰:“當然可以。”
本文八篇詩歌共涉及五種詩歌類型:Nursery rhymes (童謠),List poems(清單詩),Haiku(俳句),Cinquain(五行詩),Tang poems(唐詩)。
以下是利用“五步三查”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的流程:
Learning goals(學習目標):上課前學生已經知道并用英文寫好了本節課要達成的目標:
1.欣賞并理解不同類型的詩歌。
2.試著欣賞其他的詩歌并翻譯。
3.掌握詩歌中優美的詞匯和短語。
Step I :Self-study(獨學)。給學生四分鐘時間閱讀并回答導學案上給出的幾個細節問題。學完后老師在此一查——檢查學生獨學成果,這是對整篇詩歌總體理解的把握。
Step II:Study in groups(對學、群學)。學生已預習過了,給六分鐘時間讓學生群學賞析詩歌內容,組內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進行二查——各組有哪些疑問解決不了。
Step III:Show and Performangce(展示)。各組賞析并展示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在課堂上可以說這個過程非常精彩,同時也讓我感到意外。每組都加進了表演,比如:童謠,一學音樂的女生為大家唱了出來,組內其他同學則準備了詩歌中提到的小道具,按照詩歌的內容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表達了出來;清單詩,一學播音主持的男生用有磁性的嗓音抑揚頓挫地朗讀,同時一學美術的學生將詩里涉及的氣球、小屋、貓、麻雀快速地畫了下來;五行詩,寥寥數語言簡意賅,負責賞析這兩首詩的小組在講解后,加上肢體語言和背景音樂,領著全班大聲朗誦。最具轟動效果的是最后一組同學賞析的一首英文唐詩《望夫石》,他們對這首詩進行賞析后,表演了一個全英文短劇,一個浪漫感人的愛情故事:戰亂,丈夫不得不服役,夫妻被迫分離,難舍難分肝腸寸斷(背景音樂My heart will go on響起)妻子日復一日等待丈夫歸來,竟化為石頭,丈夫勝利歸來后發現妻子已成為石頭,傷心欲絕,當他的眼淚濕了那石頭后,石頭竟復活了,執手相看淚眼……(背景音樂響起“海可枯石可爛天可崩地可裂我們肩并著肩手牽著手……”)很精彩不是?全程只有短短五六分鐘,但短小精悍,流利的口語、精彩的表演讓全場唏噓不已,掌聲雷動。
各組展示情況在此不一一細述,現場版比這文字敘述要精彩生動得多。站滿過道的聽課老師都被學生的展示深深吸引、大為感動:這個文科班,學生基礎偏弱,若他們被動聽講解肯定很機械枯燥,而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盡自己所能將學習范圍最大化。被動很辛苦,也很痛苦,而主動就充滿了力量且還能調動起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帶著疑問經老師一點撥就明白了,原本兩堂課的內容卻一堂高效完成,目標輕松達成,課堂還那么生動,可謂是事半功倍,所謂高效生動就應聲而出。
Step IV: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延伸拓展)。英文詩歌那么美,那么唐詩翻譯成英語是不是也美?一起朗誦欣賞黑板上所寫英文唐詩,都是從小就背誦的唐詩經典,能猜出是哪首?還知道誰寫的嗎?能完整背下來嗎?六個小組都各自準備了一首英文唐詩,課前都已經工整地板書上,這時每組輪流上去領讀,欣賞當中用的優美的詞句。同學們競猜搶答,但有的忘了或張冠李戴而引得大家哈哈大笑。“都不會嗎?這兒聽課的有這么多的老師,咱可以求助。”就這樣,全班同學連同聽課的老師也都動了起來。
Step V : Summary and Check小結與當堂檢測反饋(三查):檢查學生對課文詩歌中所涉及的知識點的理解,導學案中呈現的表格是詩歌內容中的重點詞匯,是當堂檢測。教室瞬間安靜學生快速回答完,說明真的掌握了。
下課前是Thinking and Homework(思考和作業):我說:“你們能試著將英文詩歌或你們喜歡的英文歌詞翻譯成漢語嗎?”“好!”同學們很爽快地回答,不管英語水平高低,學生都有一個共同點:有自己喜歡的英語歌。歌詞也是詩歌形式的一種,把自己喜歡的英語歌翻譯成漢語,看得出來對于今天的作業他們是滿懷期待的。
本節課到此結束,下課鈴也在此時響起。當同學們和我說再見時他們似乎意猶未盡。這堂課得到老師們一致好評,當然不可能沒缺點,但瑕不掩瑜,而且本堂課的目標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高效達成。
以上是清河揮公實驗中學“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模式的一個小小案例,這種教學模式可靈活用來打造各種高效課堂,不信,你試試。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