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學 彭歡
【摘 要】為了擴招與改善辦學條件,不少醫學院校建立了新校區,但怎樣實現新老校區文化傳承與創新,構建充滿醫學特色的大學文化,是新時期醫學院校新校區要思考的問題。對此,筆者主要由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實踐活動等方面入手,研究了醫學院校新校區大學文化建設策略。
【關鍵詞】新時期 醫學院校 新校區 文化建設
由于我國經濟以及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加之為了更好地完善院校辦學條件,擴大招生規模,包括醫學院在內的不少高校紛紛建立了新校區。但因多方面因素影響,新校區的大學文化建設就相對匱乏,甚至陷入“文化沙漠”。而文化建設有助于安定情緒、潛移品行、陶冶性情、塑造靈魂,保證校園更和諧有序。因此,新時期醫學院校新校區要重視大學文化建設,將其提到學校重要議事日程,通過多樣途徑與策略,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提高新校區文化育人效果。
一、完備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物質文化是外層表現,包括院校建筑、地理環境、教學與生活設施、校園美化與綠化等,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新時期醫學院新校區要傳承老校區物質文化,并根據實際發展需求,不斷更新與完善校園設施與環境,努力將醫學院校園變成大學生求索知識的學園,健康快樂成長的樂園,友愛和諧的家園,美麗溫馨、幽靜宜人的花園。如2000年長沙醫學院學校主體遷至長沙,新校區坐落于高科技園區,西歐式校園建筑,別致而典雅;怡人的山丘自然風光園,荷花碧水交輝的平湖,是師生鍛煉體魄、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最佳環境。同時,經過多年努力,各項生活和活動設施日臻完善。如400米跑道標準田徑運動場、室內體育館。而且圖書館配有“古籍閱覽室”,中醫學院建立了“經典教研室”等等,把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巧妙融入教育教學中,使之變成學生普遍認可與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
與其他高校相比,醫學院有其獨特性:承擔著給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培育與輸送醫學專業人才的任務。因此,新時期醫學院新校區的物質環境布局與規劃還要突顯醫學特色,體現職業特點,將文化與德育教育內容巧妙融于人文景觀中,讓校園處處蘊含著濃濃的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學生,培養學生人文素質,提升學生精神與道德品質,內化成自覺行為。如寫有名醫名言的石碑、中外名醫雕塑等點綴校園中;將名醫畫像、醫學誓言、醫德信條、校訓校風等張貼于教學樓、圖書館等地,營造濃郁的醫德與人文氛圍,激發起醫學院學生們為獻身醫學事業而不斷努力學習的熱情,樹立優良學風,形成奮發向上的心態與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同時,利用校園文化長廊、教室文化角落、文化活動中心、宣傳櫥窗等,給學生提供專業發展趨勢、就業信息等內容,讓學生感受專業思想與職業發展變化,強化學習意識。
二、規范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推進新校區大學文化建設
在大學文化建設中,制度文化是重要保障,脫離制度文化建設,學生的行為習慣就得不到規范與引導。高校需要將制度文化建設放于重要位置上,凸顯治校理念與學校精神氣質,以制度文化調控全體師生員工的價值標準與行為習慣,內化為自覺行為,促進大學文化建設的持續、健康發展。但在醫學院新校區建設初期,學校更多的是關注制度建設,而制度文化建設卻被忽略了。但單憑制度,學生難以將其內化成自覺行為。所以,構建與完善制度文化建設,對醫學院新校區大學文化建設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再者,新校區與老校區存在時空距離,優良的校風與學風傳承出現了隔斷現象;或者一味沿用老校區制度,卻無法適應新校區的新現象與新情況。
所以,若要推進醫學院新校區大學文化建設,醫學院新校區就要傳承與創新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確立先進的辦學思想與管理理念,重新整編學校各項制度與規章,形成新校區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價值取向與精神追求,形成和諧、優良的校風、教風與學風,給醫學院新校區文化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潛移默化中達成“無為而治”之境,培育人的自覺規范的行為,良好文明的習慣。另外,在管理制度與管理機制等方面,要堅持以人為本,蘊含人文關懷,并強化宣傳,健全執行監督體系,讓廣大學生群體參與制度制定與實施,激起全體師生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充分開發個人智慧與力量,形成院校集體智慧,也讓學生們產生認同感,更自覺地遵紀守法,推進文化建設的開展。如贛南醫學院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育人觀,“教學立校、科研興校、人才強校、文化鑄?!钡霓k學方略,“立德立行、求是求新”的校訓,“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的辦學理念,學校得到了新的跨越。近年來,為強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醫學人文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校配有相應的保障機制。
三、豐富校園文化實踐活動,促進醫學院精神文明建設
進入大學后,學生們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但在醫學院新校區中,有些活動中心處于建設中,文化設施并不完備,許多校園文化活動因場地制約而難以開展,學生就不能參與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課余生活就顯得單一。另外,有些學生協會(社團)處于建設與招新過程,活動規模與形式還不夠成熟,活動不足,參與人數少。而文化滲透與精神塑造需要借助豐富多樣的文化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參與和體驗,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感染與熏陶,樹立醫學生應具有的精神品質以及文化意識。因此,新時期醫學院要探索多元渠道,不斷豐富校園文化實踐活動,尤其是富有醫學特色的文化活動品牌,促進醫學院精神文明建設,充實學生課余生活,提高學生思想素質。
首先,開設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大學生社團是學生課余活動的重要構成部分,突破了學校、年級與系科的界限,使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聚在一起,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促進思想交流,拓寬求知領域,鍛煉自我,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有利于推進校園文化蓬勃發展。因此,在醫學院新校區中,若要推進文化建設,院校既要重視社團活動,更要結合學校實際,引入品牌意識,引領學生構建特色社團、優秀社團,提升社團活動層次,把醫學院新校區文化建設引向深入。如河南科技大學醫學院建立了“愛心天使社團”“紅十字方隊”等公益性社團,利用醫學優勢組織醫學特色愛心活動;如桂林醫學院臨桂新校區有“紅十字協會”“藍絲帶服務隊”等社團,其中,藍絲帶服務隊可在社區進行義診服務與衛生知識宣傳。這樣,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使學生課余生活多姿多彩,正確引領學生的三觀,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其次,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特別是基于老校區校園文化活動精髓,結合實際發展形勢,創新校區校園文化活動品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如長沙醫學院利用中醫名家名言書法繪畫大賽、“信中醫、愛中醫”傳統文化晚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強化傳統文化教育;再如廈門大學醫學院組織了“醫學文化沙龍”“國醫大講堂”等品牌活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另外,還可借助世界紅十字日、國際護士節等節日,弘揚奉獻光榮的精神;或通過校園微博、校園網站等平臺,在網絡文化中注入醫德內容,巧妙滲透思想教育,提升學生精神文化素質。
總之,在新時期背景下,對醫學院新校區而言,文化建設是一項不可忽視的任務,院校要根據實際發展形勢,多方位、多方面地思考與完善,構建具有醫學特色的大學文化,攻克新校區文化建設難題,逐步形成繁榮的醫學院新校區校園文化,營造優良的育人環境與氛圍,培育出高素質的醫學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馬丁.高校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長沙理工大學,2012(6).
[2]王沁,姜玲.淺析醫學院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J].中國成人教育,2007(15).
[3]盧曉霞.大學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以桂林醫學院臨桂新校區為例[J].卷宗,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