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發揮氣象服務的保障作用,建設“三農”服務專項。夯實氣象為“三農”的監測、預報和服務的基礎,完善氣象為“三農”服務的機制和體制。以“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發展理念為導向,圍繞農村穩定、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三農”工作的總體部署。到2012年底,進一步完善寧城縣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更好的服務于農村、農業、農民,顯著提高農村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和農業氣象服務能力,提高氣象服務效益,使氣象社會化管理職能日趨完善。
關鍵詞:農村 農業 農民 氣象
中圖分類號:P4 文獻標示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2(c)-0106-01
1 近年來,中央財政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舉措,為“三農”專項服務發展給予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據統計,2003—2012年間,中央財政“三農”累計投入資金6萬億元以上。中央財政“三農”投入年均增長21%,高于同期財政支出年均增長4.5個百分點。中央財政“三農”投入穩定增長保障機制已逐步形成完善,同時氣象服務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無疑是給全國農民群眾吃了一顆“定心丸”。寧城縣氣象局2012年投入“三農”專項資金60萬元,2013年投入“三農”專項資金4.98萬元,很好的完成了“三農”專項建設的任務。2011—2012年,寧城縣氣象局作為中央財政“鄉村氣象服務專項”試點單位,緊緊圍繞當地農業生產實際,提高預測預報準確率,及時提供優質氣象服務,加強防災減災管理,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效益明顯。為了實現了針對性和快捷性的農業氣象服務,利用氣象部門與農業生產基地(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及鄉鎮政府建立的“直通式”聯系,有效聯動的應急減災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網絡全面鋪開,利用氣象信息服務站開展“三農”氣象服務,加強本轄區農業氣象技術指導,農村氣象防災減災水平明顯提高。
2 “三農”對氣象服務需求體現
三農是什么?三農是指:農村、農業、農民。建立農用天氣預報業務流程,開發針對寧城縣農業生產實際的農用天氣預報服務產品;開發完善針對玉米、設施農業、煙葉等特色農業生產全過程的跟蹤服務產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組織氣象防災減災的現場服務,為農業生產者提供及時的農業氣象技術指導。加大對2012—2013年“三農”氣象服務專項和近年來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宣傳力度。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氣象部門在為農服務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增強社會各界對氣象工作的了解,最大范圍地贏取社會的關注和支持。面對現代農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新形勢和新要求,農業氣象服務中還存在一些制約發展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農業氣象服務需求,農業氣象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不夠,服務的鏈條不長。
(2)農業氣象服務針對性不強,服務仍停留在以粗放服務為主的階段,缺乏定量化的分析評估服務,針對性不強,實用性不高,缺乏指導性。完善“三農”氣象服務專題產品,為鄉鎮氣象信息服務站、氣象助理員、信息員更加深入的指導農業生產提供氣象服務。
(3)涉農專家聯盟與種植大戶不能適時交流,缺乏“零距離”開展農業氣象的決策咨詢和農業氣象服務的技術指導。
3 發揮氣象服務的保障作用,建設“三農”服務專項
3.1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以及2013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總體要求,針對氣象為“三農”服務的薄弱環節,建設氣象現代化,夯實氣象為“三農”的監測、預報和服務的基礎,完善氣象為“三農”服務的機制和體制。以“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發展理念為導向,圍繞農村穩定、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三農”工作的總體部署,氣象為“三農”服務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3.2 基本原則
以“擴大農業農村公共氣象服務覆蓋面,提高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科技水平”“加強農業氣象研究和試驗工作”為重點,建立和完善農業氣象服務指標體系;強化與涉農部門的全面合作機制;建立健全面向農業生產全過程、多時效、定量化的農業氣象監測分析、預測預報系統;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現代農業氣象服務;強化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氣象服務;建立農業適應氣候變化的決策服務業務;初步建成功能較為齊全的現代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帶動地方政府加強氣象為農服務的組織領導、加大氣象為農服務的資金投入、出臺支持氣象為農服務的政策措施,提高氣象為農服務的規模效應和服務效益。
4 總體目標
到2012年底,進一步完善氣象為農“兩個體系”,更好的服務于農村、農業、農民。顯著提高農村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和農業氣象服務能力,進一步爭取地方政府對氣象為農業服務的組織領導和支持力度,加大資金投入,出臺有利的政策措施,加強部門聯動,提高氣象服務的效益,使氣象社會化管理職能日趨完善。充分依托自治區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技術優勢,發揮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農業氣象業務技術人員作用,利用農牧業氣象服務系統、氣象服務產品制作系統、農牧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制作發布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精細化服務產品,為地方黨政領導和生產指揮部門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完善主要農作物和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精細化氣候區劃和主要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區劃。
氣象災害仍是一個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干旱、大風、洪澇、冰雹、低溫、寒潮等每年均有發生,使70%以上的農田“靠天吃飯”,農業生產能力低下,氣象先行保障,服務于農村、農業、農民,保障人民的糧食安全,是舉國大計,也是關乎人類生存的大事。
參考文獻
[1] 劉耀龍.多尺度自然災害情景風險評估與區劃[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2] 陳華.我國農村商業性金融發展研究[D].北京: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3] 李宏.基于國民財富損失控制的自然災害防災減災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