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漢華
一、設計說明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一篇演說稿。文章以飽含深情的語言,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熱愛。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是這篇演說稿的最大特點。本文處于第四組中,主題是“珍愛我們的家園”,其學習要求是“注意把握主要內容,還要聯系實際,深入思考。同時,積極行動起來,為了我們家園的美好明天,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學習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回蕩、滋潤、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感受文章的語言文字,體會人與自然不可分離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
1.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2.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第2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 教師組織語言: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被印第安朋友對土地的熱愛所感動,在他們的心中,飛禽走獸是神圣的,花草樹木是圣潔的。可是,有一天,美國的白人就要把這塊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買走了,如果印第安人不同意,白人就要動用武力,這塊圣土將血流成河,生靈涂炭!西雅圖在萬般無奈之下同意了白人的建議,同意離開,帶著印第安人民搬到偏遠的保護區去居住。
2. 學生談感受。印第安人就要離開這塊深愛的土地,此刻,他們的心里會怎么想呢?
﹙二﹚自主學習,理解內容
1.教師組織語言過渡:難道西雅圖酋長僅僅是讓白人記住這片土地的神圣就行了嗎?他還希望白人怎么做?
2.默讀4至11自然段,畫出讓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想一想西雅圖酋長為什么要對白人這么說?
﹙三﹚合作探究,深悟“神圣”
1.課件出示學習任務:
﹙1﹚在小組內交流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2﹚組內練習有感情朗讀讓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并選出一名代表來展示。
2.教師組織語言。
3.學生默讀,畫出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并想一想西雅圖酋長為什么這樣說?
4. 小組內朗讀并交流印象深刻的句子。
5. 各組派代表朗讀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并說一說西雅圖酋長為什么要對白人這樣說?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善待”等詞語。
6. 教師組織語言:同學們朗讀很到位,說明大家讀懂了西雅圖酋長的心聲,老師也認真讀了這篇課文,其中有兩個句子,我怎么也搞不明白,西雅圖酋長為什么要這樣告誡白人的領袖呢?
7. 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1﹚ 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2﹚ 我們深知: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8. 小組討論:西雅圖酋長為什么對白人提出這樣的告誡?
9. 小組代表交流,教師相機引導理解。
﹙1﹚ 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如果家園受到破壞,而我們不能及時醒悟,不懂得及時補救挽回,那么任何對大地的影響、對地球的傷害都將演變成對人類自身的傷害,如果家園遭到破壞,人類又怎能獨自生存。
﹙2﹚ 我們深知: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人類屬于大地,因為大地擁有著生命成長的物質,使人類的生命不斷得以繁衍、延續。因此只有愛護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確保人類生命成長需要的各種自然條件,從而保持生命的延續。
(四)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再次出示第一自然段——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2.教師組織語言:親愛的同學們,學到這里,神圣的土地僅僅指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嗎?心存神圣的僅僅是“我們這個民族”嗎?人類應還大地以“神圣”,保護大地及大地上的萬物,從而保護人類自己。正是因為印第安人對土地的深厚感情感動了全人類,喚醒了人類的環保意識,西雅圖的這篇演說才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扣人心弦的演說。
3.此時,我們不禁要捫心自問:我們善待了腳下這片“神圣”的土地嗎?我們應該怎樣善待“神圣”的土地?
4.總結全文:同學們,一百五十年后,再次讀起西雅圖酋長的這篇演講稿,我們心中思緒萬千,讓我們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熱愛土地、珍惜資源,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自己的家園吧。
(五)課外作業
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它們是得到了保護,還是遭到了破壞?讓我們就這個問題,課后進行調查了解,寫一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板書設計:
善待河水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