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 要】情感教學在各個階段都起著重要作用。而在語文教學方面,情感教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情感與理性完美結合的作品,在學習語文課程時,采用情感教學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理性思維結合在一起,能夠達到不可思議的效果。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做到思維與情感完美結合,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 情感教學 教師 學生 教材
情感是態度這一整體中的一部分,它與態度中的內向感受、意向具有協調一致性,是態度在生理上的一種較復雜而又穩定的生理評價和體驗。情感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手段。本文筆者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對學生與教師這兩方面進行分析,通過情感教學與信息化下情感教學的對比,清楚分析闡述情感教學在初中語文中的重要作用。
一、發揮教師在情感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1.教師應該樹立敬業意識
教學任務中教師與學生缺一不可,想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就必須要樹立起愛業、敬業的精神。少年強則國強,教育大業對國家實力的影響非常深遠。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被稱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教師只有自己具備了良好的素質,才能為學生做好示范作用,才能培養出理想遠大、熱愛祖國的新型人才。敬業精神會提醒教師時刻不忘自己的身份,能夠將熱情與耐心投入到教育事業。
2.教師應該保持愉快的情緒
語文教學重在感情的培養與對社會的認知。學習語文應該在積極飽滿的興趣下進行,教師的情緒對學生的情緒也有一定的影響,帶著消極情緒教學的教師的教學任務會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教師的情緒高昂而熱情,那么學生的課堂活躍性就會被激發出來,課堂教學事半功倍,學生心情舒暢,情緒高昂;相反,如果教師教學時情緒低落,那么相應的,學生就會感到心情沮喪,惴惴不安,直接影響課堂效率。因此,教師應該要保持熱情,保持愉快的心情。
二、發揮學生在情感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1.情境教學,調動學生的情感
情境教學是指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時,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上的體驗,結合教材,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一定發展的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在學習初中語文中的小說或者童話時,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為同學們安排角色,將課文中的情境帶到現實生活中來;或者組織班級活動,以課本中的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為內容,開展主題活動等。通過學生的思想交流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弱點與理解課文的偏差,教師及時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足進行矯正,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案。同時,情境的設置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2.發揮語文教學中獨特的語言優勢
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藝術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重要,教師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在課堂上將作者的思想感情準確地表達出來,并且與學生的交流會更加方便。在語文教學中,生動傳神的語言可以讓學生以最快的狀態進入課堂,與課堂相融合。語言是教學中的敲門磚,幽默風趣的語言也能起到與創造情境模式一樣的效果。教師使用風趣的語言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之后,就可以輕松地將學生帶入到作者的思緒中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對知識點與情感的把握更加深刻。
3.發揮語文教學中獨特的閱讀優勢
俗話說得好,“三分詩,七分讀”,閱讀也是語文教學中的獨特優勢,情感教學當然要融入朗讀訓練中去。教師以飽滿熱情的精神面貌面對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對課堂氛圍、教學效率都有積極的影響。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在單一的文字中找尋激情澎湃的思想,而朗讀這一方式正好可以將文章的感情層次表達出來。學習一篇課文,首先要進行快速閱讀,大致了解文章的內容,初步了解作者的感情;第二步就是充滿感情地閱讀,更進一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文章時,朗讀就可以聲情并茂地表達思想,或者深沉,或帶諷刺,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每篇文章、每句話都可以體現出作者的感情。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或者進行角色扮演,將學生帶入文章,從不同角色入手朗讀文章,仔細分析文章中不同的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不同的思想感情便可以有不同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們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文章和作者,掌握知識也更加牢固。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語文教材中,飽含情感的文章數不勝數。有對相互關愛的友情的歌頌,也有對不計回報的親情的贊美,還有對偉大祖國的熱愛;有對家鄉的綿綿思念,也有對人生的無限感慨,還有對高尚品格的追求和贊美。在這些作品的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授語文知識,更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體會到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因素,領悟字里行間透出的感動。那么如何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章內涵,培養學生真、善、美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成為語文情感教學的一大重點。
教師必須立足于教材,鉆研教材,深挖教材的感情因素,將自己的感情投入到教材,融入文本意境中去。只有教師自己把握了文章的情感脈絡,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傳遞自己對文章的感悟。這樣便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帶動學生的情緒,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涵,產生情感共鳴。另外,教師還應該在教學中注重文章里字詞以及精彩句子的使用。文章的字詞都是經過仔細推敲的,把握好這些字詞的運用,對于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內涵、體會文章感情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古詩詞中有大量經典的詞句經得起推敲。比如李白的《行路難》中,前四句里用“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抑郁,以及感情的激蕩變化。然后“冰塞川”“雪滿山”用比興的手法來象征人生路上的艱難險阻。“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則又引用名人典故給自己增加信心。再說到“行路難!行路難!”連用兩個“行路難”的感嘆,表達人生道路的艱難困苦。全文的精髓在最后兩句“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這兩句又表達出縱使前路坎坷,詩人依然不畏險阻,渴望成就理想的英雄氣概。類似于這首詩歌,很多教材文本都運用各種修辭和表現手法,文章的思路和脈絡都值得認真推敲,把握文章的用詞用句和寫作思路是理解文章情感因素的重要法寶。endprint
四、運用信息化的教學設備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教學方式和方法的革命。多媒體教學成了現代課堂教學重要的一部分。對于當代語文情感教學來說,多媒體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
1. 視頻素材的應用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能夠找到與其對應的視頻素材的。教師在備課時,可以準備與課文相應的視頻素材。通過播放視頻素材,能夠輕松地將學生帶入到故事情節當中,從而很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感動。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通過網絡資源可以找到相關視頻,具象直觀的視頻很容易使學生產生代入感,學生會比較直觀地構建起“(父親)蹣跚地走到鐵道旁,慢慢探身下去”“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等動作情景,從而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這對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情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音頻素材的運用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音頻素材,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情感。音頻素材可以是詩歌的誦讀,通過專業有感情地誦讀錄音,將學生帶入到詩歌所表現的意境當中。音頻素材也可以是一段音樂:如果文章是磅礴的,那么可以搭配具有氣勢的音樂;如果文章是柔美的,則可以配上一段旋律優美輕柔的音樂;如果是描寫愉悅之情,則可以搭配跳躍婉轉的曲調。比如《觀潮》一文中,描寫了從平靜到雄壯的海面,則可以播放靜謐的海面、微波蕩漾的海面、波濤翻滾的海面的聲音,很好地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去。
五、有序的教學互動,增強情感交流
知、情、意相結合是現代教學的特點。課堂活動生動活潑離不開學生個體主動地互動和積極地交流。同樣,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也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更好地感受文本的情感。
良好的教學互動,一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更多的是教師單方面地引導和灌輸,卻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沒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老師整堂課用力地講授,而學生接收到的卻少得可憐,更談不上情感一說。所以良好的師生互動除了教師科學有效地為學生奠定情感基調、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外,教師應該更多地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學習文本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積極大膽地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感悟。
二是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情感教學中也一樣,對于同樣一個文本,不同的學生有著自己的情感認識。教師不應該要求學生對于文本的情感體會達到一致,而應該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將自己的感悟與別人分享,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使文章情感更為立體,同時能夠給教師一定的啟發,有助于教學方法的不斷提高。
構建良好有序的互動教學流程,給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提供了渠道,可以有效地使學生從教師的引領中、文本閱讀中、交流溝通和反復訓練中得到感動,并且有利于學生表達這樣的感動,促進了語文課堂的情感教學,師生在共享中實現教學相長。
六、重視學習過程,注重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不是單一的知識教學,而是知識、能力、方法、情感和價值觀的多維度教學。要達到這個教學目的,教師除了教授語文知識外,還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是十分重要的。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應該認真感知文章,用心體味文本的情感因素,不能流于文章表面。這樣才能實現文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有助于學生感悟文章、理解文章,在此基礎上得到情感上的升華。
閱讀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將課堂教學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從了解到理解再到感悟的過程來學習文本。重視學習過程,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交流問題、解決問題。
七、做到出情入理
列寧有一句名言: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的根本目的應該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追求和探知真理。
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授語文知識和文本原有的內涵與情感外,更應該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在深刻理解文章藝術意境的同時升華到對待他人、對待人生、對待自然的態度與觀念。例如在教授諸葛亮的《出師表》一文時,除了進行經典名句的講評和賞析外,教師更應該將文章所表達出的深切情感挖掘出來,體會諸葛亮寫文章時表現出的對國事的關心和對國家的忠心,并在此基礎上教育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忠心愛國。又如李白的《行路難》告訴我們不畏險阻,自信長存;朱自清的《背影》讓人體會到父愛的偉大;老舍的《貓》能激發人們對動物、對生活的熱愛……這些經典的文學作品可以教會學生熱愛親情友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也能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強大的內心世界。
綜上所述,“講文入情,出情入理”是做好語文情感教學的重要內容。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形象、具體地展現文本所蘊含的意境,再由意境出發,激發學生靈感,進行深入的情感交流與學習,最后再以文章情感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培養真、善、美的內心世界,陶冶學生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才是語文情感教學的根本意義所在。
八、結束語
披文以入情,出情以入理。現代的語文教學,應該注重情感的傳遞,注重學生情操的培養,沉淀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教師在敬業、愛業的前提下,要通過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為學生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顏世進.論語文情感教學在培養學生情感素養中的作用[J].文教資料,2011(24):64-66.
[2]張輝.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談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情感教學[J].成才之路,2011(27):62-63.
[3]任悅.略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5):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