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生元
2010年12月,地中海東部海域的黎凡特盆地(Levantine Basin)引起了世界的關注。以色列聘用的外國公司宣布,在黎凡特盆地里發現了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可供以色列使用100年。這對能源稀缺的以色列人來說,無疑是個特大喜訊。然而,由于該盆地位于地中海東部海域的大陸架上,除了以色列外,周圍的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甚至塞浦路斯,都聲稱對該盆地里的石油和天然氣擁有開采權。因此,最近4年多來,上述5個國家圍繞黎凡特盆地的油氣之爭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中東能源戰”。
巴以“能源戰”連綿不斷

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氣探明儲藏量、開采量和出口量名列前茅的地區,許多國家依靠油氣出口過上了小康、甚至土豪的生活,但以色列除外。自1948年建國以來,以色列一直不能實現能源自給,除了從國外大量進口油氣外,還一直在進行石油和天然氣勘探。而與周邊的阿拉伯國家相比,以色列在這方面的運氣并不好。
2010年,以色列人終于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以色列聘用的美國諾布爾能源公司宣布:在地中海東部海域1634米水下的黎凡特盆地里發現了豐富的油氣資源。據測算,盆地里蘊藏的石油大約有17億桶,天然氣17萬億立方英尺,足夠以色列用上100年。而在此前,以色列的天然氣儲量估計僅為1.5萬億立方英尺,而正在開采的一個氣田供應的天然氣占以色列全國的70%,將在三年內耗盡。黎凡特盆地里油氣的發現,將使以色列從一個資源貧乏國一躍成為資源富裕國。
不過,以色列與許多中東國家在領土上存在很大爭議。從地理位置上看,黎凡特盆地位于以色列港口城市海法西部大約50英里處,但也靠近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帶。此前,巴勒斯坦也一直在聘用英國天然氣公司勘探地中海里的油氣。因此,在以方宣布在黎凡特盆地里發現大量油氣后,巴勒斯坦方面立即做出反應,認為巴勒斯坦方面也有權開采該盆地的油氣。為此,巴方與英國天然氣公司簽署合同,后者將負責油氣開發和經營的所有費用,并將獲得出口收入的90%,而巴勒斯坦方面則將獲得它所需要的全部天然氣,此外還有10%的出口收入。據初步估算,巴勒斯坦因此將獲得大約10億美元的收入。雙方還同意,鑒于埃及已有完備的天然氣運輸設施,將把埃及作為出口天然氣的中轉國家。
對于巴勒斯坦和英國天然氣公司的“搶氣”行為,以色列也很快做出回音。一方面,以色列出動海軍,控制了黎凡特盆地附近的地中海水域,使巴勒斯坦和英國天然氣公司無法開展開采活動,使后者的合同實際上變成了一張廢紙。同時,考慮到巴勒斯坦目前所有與其他國家的出口,包括領空、領海和領土,都是由以色列控制的現狀,以色列方面提出,巴勒斯坦天然氣出口的中轉國家應是以色列,而不是埃及,也就是說,以色列要從巴勒斯坦未來的天然氣出口中分一杯囊。更為重要的是,以色列要控制巴勒斯坦天然氣出口的收入,以免巴方武裝分子用其來購買武器,然后向以方發動“恐怖襲擊”。
巴勒斯坦方面自然不愿接受以色列如此苛刻的要求。在雙方爭執不下的情況下,英國方面提議,天然氣出口的中轉國可以改為以色列,而不是埃及,但巴勒斯坦天然氣出口收入的10%得先存在位于紐約的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最終將送交巴勒斯坦,目的是確保巴方不會用這些收入來發動針對以色列的襲擊。
以色列方面認為,英國提議沒有完全滿足以方的要求。盡管實際控制加沙地帶的哈馬斯也同意天然氣出口收入可以先讓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監管,但以色列方面堅持認為,不能給巴勒斯坦轉交任何資金,而只能給他們提供等值的商品和服務。
在上述建議又遭到巴勒斯坦方面的拒絕后,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實行經濟封鎖。用以色列國防部長的話來說,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發動了“經濟戰爭”,嚴格控制巴勒斯坦商品,尤其是食品的進口,使巴方的漁業全部癱瘓,導致許多巴勒斯坦人,特別是兒童出現了營養不良現象。
巴勒斯坦方面依然毫不屈服,與俄羅斯一家公司簽署了準備采礦黎凡特盆地里油氣的合同。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一方面決定單方面,而不是與地區國家合作,開采黎凡特盆地里的油氣,另一方面加大了對哈馬斯的軍事打擊力度,使哈馬斯無力干擾以方的開采行動,還成功地迫使俄羅斯公司擱置了與巴方的合同。
黎巴嫩:開采油氣會引發軍事沖突
以色列宣布在黎凡特盆地發現油氣的消息傳開后,與以色列還處于“戰爭狀態”的黎巴嫩立即宣布,該盆地位于黎巴嫩領土的大陸架上,黎巴嫩也有權開采盆地里的油氣。不過,黎巴嫩方面隨后沒有采取實質性的開采行動。
2011年上半年,以色列政府宣布開始開采盆地里的兩個天然氣田,其儲藏量約占整個盆地貯藏總量的10%。對此,黎巴嫩能源部長紀伯倫·巴希爾警告說,黎巴嫩絕不允許以色列或任何為以色列服務的外國公司在“我們的領土上開采屬于我們的天然氣。那樣的開采行為將會引發軍事沖突。”黎巴嫩國內反對以色列的真主黨也警告說,如果有人膽敢在爭議的地方開采哪怕“一立方米”天然氣,該組織也將發動火箭彈襲擊。
以色列方面對此回音說,以色列開采地區在以色列的專屬經濟區里。“如果有人挑釁的話,以色列將毫不猶豫地出動軍隊,以捍衛法律和國際海事法。”
為了應對黎巴嫩方面的“干擾行為”,以色列軍方進行了大量布置,如擴充海軍規模,加強了海上巡邏,防止有人進入開采海域。以軍還出動無人機對黎巴嫩方面的一舉一動進行密切偵察,許多軍人進入了待命和隨時出擊狀態。在美國的幫助下,以色列還開發了鐵穹反導系統,以攔截真主黨武裝和哈馬斯武裝可能針對以色列海上開采設施而發動的火箭彈襲擊。
2013年,黎巴嫩在開采黎凡特盆地的油氣方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開始與俄羅斯一家公司洽談如何開采黎巴嫩海域的天然氣。如果雙方達成協議,俄羅斯海軍將為雙方的開采行動提供安全保障。
在以色列方面,美國承包商諾布爾公司也不愿意立即答應以方的要求,投資60億美元開采設施,大規模開采黎凡特盆地里的油氣,因為這些設施在真主黨武裝的火箭襲擊范圍之內,更在俄羅斯海軍的火力打擊之內。
中東地區的石油專家皮爾雷·特茲安說,“中東地區是個武裝沖突高發地區,而在有爭議的地方開采石油和天然氣有可能引發武裝沖突。”從現實的角度考慮,黎巴嫩沒有一家公司具備在海上開采天然氣的能力,也沒有足夠保護他們進行開采活動的軍隊。因此,誰也不會在有爭議的黎巴嫩水域進行投資。而在以色列那邊,情況就不同了。以色列公司有能力開采海里的天然氣。而且,以色列軍隊有保護他們開采的實力。因此,主動權在以色列方面。
敘利亞和塞浦路斯也想分“蛋糕”
在聲稱對黎凡特盆地油氣資源擁有主權的另外一個國家敘利亞,由于多年戰火,敘利亞方面無力開采海上油氣資源。因此,敘利亞方面經過談判,與俄羅斯方面達成協議,簽署了一個為期25年的合同,將聯合開采黎凡特盆地里的油氣。為了保證開采活動的順利進行,俄羅斯方面將提供軍事支持,并擴建敘利亞第二大商業性港口和漁業港口塔爾圖斯港。該港口位于敘利亞地中海南段,是俄羅斯海軍在前蘇聯地區以外唯一的軍事基地。擴建完成后,俄羅斯大型軍艦能夠停靠港口,監視黎凡特盆地油氣的開采行動。
看到敘利亞的背后竟然有俄羅斯撐腰,以色列放棄了在以敘爭議海域開發油氣的打算,但以色列鼓動其美國承包商吉尼(Genie)公司去開發在1967年中東戰爭中從敘利亞手中奪取的戈蘭高地上的石油。為了避免違犯國際法,以色列政府還推動法院通過法令:在有爭議的領土上開采石油和天然氣是合法行為。同時,以色列加強了在戈蘭高地的軍事部署,以防范敘方可能發動的軍事行動。
從2011年開始,以色列還時常對敘利亞發動空中打擊,以削弱敘利亞軍隊的實力,同時阻止敘利亞把“先進武器,如防空導彈、地對對導彈和地對海導彈”轉移給黎巴嫩政府軍或真主黨武裝。
對黎凡特盆地油氣聲稱擁有主權的還有另外一個國家,塞浦路斯。值得注意的是,塞浦路斯是上述幾個國家中唯一一個與以色列不處于戰爭狀態的國家。該國自1960年獨立后,國內的兩大民族希臘族人和土耳其族人接連發生沖突,分歧很大。2014年,希臘族塞浦路斯人和以色列的主要承包商諾布爾公司也簽署協議,準備開采黎凡特盆地里的油氣,而土耳其族塞浦路斯人不承認這份協議,與土耳其簽署了一份合同,準備開發“遠到埃及的塞族人水域里的天然氣。”
為了宣示土耳其族塞浦路斯人對黎凡特盆地油氣的主權,土耳其政府還出動三艘軍艦,到達爭議海域,以阻止其他國家和公司開采那里的天然氣。
在以色列方面,開采黎凡特盆地里的油氣其實也面臨著很大壓力。2013年,由于能源短缺,以色列的電力價格上漲了46%,導致許多人上街游行。好在經過公開和私下的反復較量而進入2015年后,上述有關國家“默契”地接受了這樣一種局面:以色列開采黎凡特盆地里的兩個小型天然氣田,但無限期推遲了其他大型油氣的開采計劃。其他國家沒有采取激烈的自身開采,或者阻止以方開采的行動。按照以色列方面的計劃,黎凡特盆地的天然氣開采將于2017年進入商業化運營。屆時,周邊國家是否會“眼紅”而引發新一輪中東能源大戰?引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