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征英
【摘 要】2012年9月秋季學期,我校新課改開始實施,為了適應新課改的需要,充分發揮圖書館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我成立了一個由校圖書館、縣圖書館、學科教師共同參與的課題研究小組。本文闡述了圖書館在新課該改背景下的重要性,通過理論學習、加強與教師的溝通參與到課程資源開發、開設圖書館利用指導課、創新圖書采購渠道、創新服務模式、館員的專業化成長等方法來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
【關鍵詞】 中學圖書館 服務 新課改
廣西新課改一年來,從教師隊伍的培訓,學校課程的安排,教材的選擇,教師授課的模式,學生學習的方式,評價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是對教學一線教師的挑戰,也對圖書館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圖書館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那么,如何抓住機遇促進圖書館新發展呢?筆者曾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些粗淺的探索:
一、解讀《廣西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參與課程資源資源開發
2011年8月出臺的《廣西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培訓方案》中規定,主管高中新課改的各級管理人員、校領導、任課教師列為培訓的主要對象。作為掌握重要課程資源的圖書館工作人員雖然沒有列為培訓對象,但作為教育工作者,對國家教育改革的相關政策,如教育部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廣西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培訓方案》等的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了解新時期國家培養人才的目標、重要意義和指導思想,了解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了解新課程與傳統授課的區別等,才能為圖書館卓有成效地開展各項工作提供理論依據,解讀《廣西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為積極參與新課改做好思想上的準備。
新課程改革標準明確規定,圖書館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把中小學圖書館納入課程體系的視野來認識,定位于課程資源,這是對中小學圖書館的作用、地位認識的新突破。在一般意義上,圖書館被認為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供人閱讀的機構”,而課程資源的觀點則突破了這種認識,賦予了圖書館新的內涵。
二、加強圖書館與學科教師的有效合作,配合學科教師進行課程資源開發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沒有與學科教師的有效合作,圖書館工作將根基不牢。當前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都要求教師和學生開發課程資源,圖書館應與學科教師及時溝通,了解相關研究課題,搜索并提供圖書資料。如在課程閱讀活動中,語文老師要求學生學習魯迅的作品《阿Q正傳》,圖書館可以配合老師搜集魯迅的作品,為學生閱讀提供方便,了解《阿Q正傳》創作的時代背景,思考作者當時的心理狀態以及作品所要達到的目的。這種老師參與、學生開放式的探究,可以使學生學到真正的知識。因此,館員加強與學科教師溝通,了解學科教學進度,及時提供拓展課程知識的文獻資源,是圖書館的職責。
三、開設“圖書館利用指導課”,交給學生一把利用課程資源的金鑰匙
新學年開始,新生懷揣理想,充滿希望地踏進新校園,開啟新的學習生活,圖書館把握學生讀者的心理特征,抓住時機上好“圖書館利用指導課”, 尤為重要。剛開學圖書館工作往往也是最繁忙的時候,所以圖書館應協調好教材發放與新生辦證工作,及時給新生統一辦理新證,并準備好入館前的教育指導課,內容包括辦證相關事宜、圖書館概況、圖書分類知識、館藏分布、排架順序、書位牌的使用、如何利用書目檢索機檢索及檢索技巧、借閱流程、服務項目、學生利用圖書館的調查互動等。通過學習,學生大體了解中國圖書的分類大法、圖書組織方法,認識、了解學校圖書館,培養圖書館意識、擴大圖書館的影響。 “圖書館利用指導課”的開設,交給了學生一把利用課程資源的金鑰匙。
四、創新圖書采購渠道,充實新課改藏書體系
學校圖書采購的一般渠道是由教育技術裝備中心或是書商提供書目單,這種圖書采購結果,往往造成圖書不合時宜,從而與讀者脫鉤,難以滿足新課程的要求。圖書館應與時俱進,創新圖書采購渠道:
1.教師、學生、館員共同參與采購。正如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長佐斌所言,“圖書館不是我們圖書館人的圖書館,而是讀者的圖書館”。因此,學校圖書館館藏建設應充分傾聽、尊重師生讀者的意見和建議,盡可能地滿足讀者需要,讓師生參與到圖書采購中,使館藏文獻更接“地氣”,同時使讀者有主人翁的責任感,也培養了讀者的圖書館意識。
2.網上購書。隨著網絡購物的發展,通過網上購書則可以讓我們快捷地獲得時下的熱門圖書,滿足我們山區中學師生的需求。
3.長期開展好書捐贈活動。由于學校圖書館購書經費緊張,接受師生圖書捐贈不失為館藏補充的一種渠道。圖書館可在每年高三學生高考結束后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書,讓師生把閑置的好書捐贈出來,在校園內形成好書共享的文化氛圍。
五、創新服務模式,促進課程資源開發
相對于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的讀者有著不同的特點,那就是時間的集中性,讀者的密集性。為了提高服務的績效,我館嘗試了以下的服務模式:
1.定制群體化服務
根據不同的讀者群體對文獻的需要情況,把相關文獻資料作二次整合。如高一、高二部分學生喜歡借些語文教材上涉及的經典名著,那么我們則可以根據語文課本編制各學期的名著書目及其索書號,公布在宣傳欄,以縮短學生讀者查找圖書的時間。此外,館員應注意收集好《難檢書書目及其索書號》,如,學生要《阿Q正傳》一文,查書目只有一冊,且已借出,我們可以推薦《魯迅小說全篇》《魯迅文集》等節,《邊城》在《中篇小說名篇》中收錄,戲劇《雷雨》則在《曹禺經典》一書中。
2.定制個體化服務
個體化服務是為了滿足師生讀者個別需要而量身訂制的服務。學生讀者沒有空或找不到需要的資料,還可以留言或口頭咨詢,館員可利用圖書館的有利條件通過多種渠道盡可能地為讀者準備好相關資料,盡量滿足師生讀者的需要,個體化服務是群體化服務的有效補充。
3.引入 “感動服務”新理念
在讀者找書的過程中,如果圖書館的服務很溫馨、很舒服、很有用,就會讓讀者感到很滿意,這種讓讀者感到意外喜悅的服務就是“感動服務” 。“感動服務”是服務的最高境界,它體現的是細節關愛、感動無限。彰顯著館員對讀者細致入微的了解。踐行“感動服務”,要求我們館員做到,讀者沒有想到的,我們替他想到、做到;讀者認為難以做到的,我們能想方設法做到;讀者認為我們做得較好的,我們應該做得更好。
六、促館員專業化成長,助力新課改的實施
《中小學圖書館宣言(1999)》指出:“中小學圖書館館員應當是有專業資格的工作人員,他們負責中小學圖書館的計劃和管理,他們應有盡可能充足的工作人員的支持,與整個學校的其他成員共同工作,與公共圖書館和其他機構建立聯系”。又提出,“在一個發展的網絡環境中,中小學圖書館員必須能勝任面對師生的不同的信息處理技術的計劃和教學,因此他們必須不斷地進行職業訓練和提高自身”。 宣言對中小學圖書館館員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貫徹落實宣言的精神,我想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把好館員的入門關。學校圖書館工作是一項層次和要求很高的工作,館員不僅要有相關的扎實的圖書工作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有見多識廣的知識面和與教育教學相關的寬廣視野和豐富經驗,還要有積極進取、愛崗敬業、自信自強、務實創新的事業心,以及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引導師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責任心。作為學校領導,應該重視圖書館的工作,積極把一些熱愛圖書事業、樂于奉獻、積極進取的有專業資格的工作人員吸收入伍。
2.上級主管部門要給學校圖書館館員提供培訓機會。據不完全統計,現在中學圖書館中幾乎95%的工作人員都是各行業出身的,專業的圖書館員僅占5 % ,95%的工作人員對圖書館的專業是一無所知。隨著大數字時代的到來,提高館員的圖書館專業知識和現代信息利用能力已是當務之急。
3.館員首先要成為終身學習的楷模。作為學校圖書館館員,要有積極上進的精神,自覺主動想辦法開拓圖書館視野,提高服務能力。除了集中培訓外,提高館員服務水平的主要辦法還有:(1) 自學相關的專業書籍,把理論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2)通過網絡、網站了解圖書館發展的前沿:(3)外出參觀學習,加強與公共圖書館的合作;(4)工作中多思考,不斷總結積累經驗等。
七、結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學校圖書館應抓住機遇,解放思想,以先進的管理思想與服務理念來引領工作;館員要心系教育,心中有讀者,懷著對圖書館事業的崇敬之心,積極主動地開展各種服務工作,使學校圖書館真正成為新課改的沃土。
【參考文獻】
[1]張曉櫻.中學圖書館應對新課程改革的實踐和思考[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 ,2007(6).
[2]馮靜儀.中學圖書館參與新課程資源建設探究[J].圖書館論壇,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