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繼須
摘 要:新課改實施以來,素質教育越來越深入課堂教學之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致力于加強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要達到以上要求,必須嚴格要求學生把字寫好,把書讀好,把習慣培養好。
關鍵詞:語文課堂;素質;教學
要把語文課扎扎實實地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使語文課堂教學素質化,我認為課堂教學中,必須體現以下三個原則:
一、以“學”為主的原則
我們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關系中,學生是主體,學是主要內容。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教學內容、教學要求、訓練重點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按內容要求去探索知識的內涵。我們教師要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改變以往重“教”輕“學”,教師包攬一切的弊端,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克服一切圍繞老師轉的依賴心理和懶惰思想,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實踐中學會學習。課堂教學中的一切活動必須從學生的“學”出發,為學生的“學”服務。
以“學”為主不是不教,對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不教,對學生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或完全不懂的問題,教師必須和學生一起探究解決,教要教在要點上,要有啟發性,讓學生學得有實效,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如,在教學《偉大的友誼》時,我抓住其中的過度節“在生活上,恩格斯熱忱地幫助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產主義事業上,他們互相關懷、互相幫助,親密合作。”學生讀了這一節,就能知道是承上啟下的概括,就很容易掌握和了解承接上文恩格斯在生活上如何幫助馬克思的內容和引啟下文他們在共產主義事業上怎樣親密合作的內容了。又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我抓住“勞苦”和“簡樸”四個字,學生就能緊扣中心,找出課文中哪里是寫周總理“勞苦”,哪里是寫周總理“簡樸”的真情事實。如果按照《參考書》或《課堂訓練教案》上的面面俱到的程式化的教法和講法,農村孩子就不能抓住關鍵和要點了,反而會浪費課堂時間和師生的精力,從而降低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我們要把“教”與“學”的關系以新的思維方式去解讀,變“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以學為主,以教為輔”,真正把學生始終置于主體地位。
二、以“讀”為主的原則
小學語文課堂上,我們教師要把讀書、背誦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作為課堂訓練的重點。古人倡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小學生,特別是農村小學生學習語言就是要通過讀書、背誦,不斷地將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使自己的語言更加規范,更加豐富。唯有通過讀書,才能去感知語言,領悟語言,品味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因此,我們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指導學生讀懂和會讀,要讀出不同的語調和語氣,讀出喜怒哀樂的感情,讀出味道來,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讀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默讀、朗讀、指讀、齊讀、細讀、熟讀、誦讀、慢讀、快讀、輕聲讀、放聲讀、輪流讀、交換讀、分小組讀、分角色讀等,每課必讀熟,使得讀書訓練真正為提升語文素質的重點訓練。
三、以“練”為主的原則
語文課堂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的關鍵是“練”。語文課既要重視“讀”,又要強調聽、說、寫。教師要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活躍的學習氛圍,使課堂教學過程“活動化”,而不是教師一人一講到底,課堂枯燥無味。當然,教師在學生的課堂練習中進行適當的指導和點撥,使得“練”有目的性,練得得法,練得有效。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正確處理“講”與“練”的關系,做到“精講勤練”“少講多練”。可以“先講后練”,也可以“先練后講”,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讓學生從練中發現問題,從練中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練出成績,練出能力,努力克服教師滿堂講或學生滿堂練的弊端。
綜上所述,“學”是主體,“讀”是重點,“練”是關鍵,只有把握好這三條原則,實實在在地讓素質教育深入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全面提高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質量。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