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霞
【內容摘要】傳統初中語文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課做筆記,教師和學生缺乏交流。而從現有的教學情況來看,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對推動初中語文課堂是至關重要的。在多種交流方式中,教師上課提問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通過提問,教師和學生不僅能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交流,增進了解,更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的心思更加貼近課堂,融入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 提問 策略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何要進行課堂提問
在初中語文的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是教師與學生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方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相對于教師只是一味講課的上課方式,提問能解除學生心中的枯燥感,有趣的提問更能提高學生上課的興趣,使課堂充滿活力。其次,教師時不時進行課堂上的提問能檢查學生是否專注上課,以提高學生的專注度,意外走神的同學也會因為教師的提問而讓關注點重新回到課堂上。另外,課上有重點的提問能很好的為學生劃出重點內容,通過提問,回答問題的學生能矯對自己的答案以加深記憶,聽的同學也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時,上課時的提問還能幫助平時學習一般的同學得到鍛煉和增強信心。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課堂提問的注意點
1.提問要有新意
興趣是學好一門學科的動力,當一個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的時候,他對這門學科的學習就會變得輕松而有效。課堂上有新意的提問是提高學生興趣的有效方式。
例如我在講解課文《兩小兒辯日》時,不會一味地叫學生回答某個字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或者是叫學生翻譯文章內容,而會讓他們站在孔子的角度,假設當時兩小兒問的是自己,他們會怎么回答什么時候太陽離我們近。這種換角度的提問,可以讓所提問題變得新穎,讓學生產生一種想討論的沖動,而這時候就潛移默化地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會渴望上語文課,想回答問題。他們的學習和思考能力便會得到很大的提升,為取得好的成績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2.提問應該要抓住重點
語文課堂所講的內容量是十分龐大的,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有目的性、針對性,這樣學生回答問題的成效才能體現出來,他們對問題的思考和回答才有價值。
就好比在講課文《沁園春·雪》的時候,文章中上闋表面上雖然寫的是景,但實際上卻照應了作者此時此刻的復雜心情,所以我上課時不僅就寫景方面提問題,更將問題的重點放在作者借景物所抒發的情懷。這樣學生才會對文章的重點有一個全面而清晰的認識,不僅加強了他們對文章重點的記憶,還通過提問加深他們做閱讀時思考問題的深度,能從不同角度解析一篇文章,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
3.提問要注意問題的難易度
語文課堂上提出一個好的問題是十分重要的,但對問題的難易度的控制也是不能忽視的。首先,教師的提問得讓學生能聽清、聽懂,教師在問題的設置上要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讓他們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想法,要有話可說,而不是聽到提問時的一臉茫然。其次,教師的提問應該有層次性,要從易到難,從表象到深意進行提問,讓學生的思維有一個逐漸的轉變,而不能一下就向學生提問文章的內在含義,這樣思維的跳躍度很大,不利于學生的思考,導致學生不能回答好問題或者是不會回答。同時,對于不同的問題提問的對象也可以加以調整,對那些學習較好的同學,教師可以讓他們回答一些較為有難度的問題,不僅能提高他們對問題的思考能力,還能增加他們在學習上的挑戰性;而對于學習成績一般的同學,教師應設置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或者在回答難點的時候給以提示,避免他們因回答不出問題而內心受到影響,這樣便能激勵他們更加專注課堂,努力學習課堂知識,提高學習能力。
4.提問要能和課外知識貫通起來
教師的課堂提問不能一味對課本知識進行提問,這種提問有時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適當的與課外知識結合的提問不僅能讓學生產生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拓展視野,積累課外知識。
例如在講到《駱駝祥子》的時候,我們可以結合老舍生平和他的其他著作,讓學生談談老舍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寫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是什么。像這樣將課內課外的知識結合結合起來設置問題,更能提高問題的水準,學生對問題的探討也會更加的深入,同時,這樣的問題對所講內容也有很好的注釋和輔助作用,有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學習成績。
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提問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在課堂上合理有效的提問不僅能讓學生專注課堂,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還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提高班級的整體水準。同時,教師的提問不是單方面的一種問答,而是教師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通過這些交流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讓課堂變得更加活躍,讓學生更加愛學習,愛語文。
【參考文獻】
[1] 羅美萍. 初中語文課提問策略探析,《語數外學習·下旬》,2014年06期.
[2] 李盛曉.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中小學教育》,2014年03期.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華僑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