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君 單瀾
摘 要:水工閘門是修建在水庫、河道、渠道或湖、海口,可以控制流量和調節水位的水工建筑物,在防洪、泄洪、沖沙、灌溉、擋潮、航運等領域發揮著重大作用;水閘發生運行事故,不僅影響工程效益,有時給大壩和下游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危害;通過水工閘門事故調查與分析,為事故的預測預防和改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論上的科學依據;為了防止水工閘門運行事故的發生,在水閘日常管理中應規范閘門操作運行,杜絕人為操作失誤,及時消除重大隱患。
關鍵詞:水工閘門 運行事故 調查分析工程實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TV6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3(c)-0208-02
閘門經過規劃設計、制造安裝,最后通過管理運行發揮所建工程的效益。但如果在某個環節上稍有差錯,疏忽大意,不遵守閘門的運行規程,不嚴格服從管理制度,不做好維護保養工作,將有可能達不到工程應有的效益,有時反倒出現了負效益,給人們的生命和健康、個人和國家的財產帶來了巨大的危害,事故發生后,進行事故調查與分析顯得尤為重要。
1 工程實例分析
1.1 水庫溢洪道弧形閘門破壞事故
該水庫溢洪道計6孔,設12 m×6.3 m-6 m
弧形閘門,為實腹式主橫梁、斜支臂焊接結構。每孔設一臺固定在閘墩頂部的300 kN卷揚啟閉機,通過滑輪導向操作,可手、電兩用。閘門系套用另一工程的設計圖紙制作的,有較大的結構強度安全儲備,安裝精度也較高,建成投入運行后,情況一直很好。
事故概況:
某日,庫水位上漲,門頂漫溢約0.4 m,乃決定開門泄水。但由于啟閉機操作人員因事外出,別人不熟悉操作程序,故延遲到次日凌晨,門頂溢流水深已達1.5 m。開門時因閘門超載過多,電動機啟動不了,改用手搖提門,首先開啟2#孔,當閘門提升到約0.3 m時,鋼絲突然松動,未作認真檢查,接著又去啟動3#孔。待開啟后才發現2#孔門葉已連同支臂被沖到壩下游130 m處。
事故后檢查發現2#孔門葉面板及主橫梁多處變形、斷裂、裂縫長達2.9 m,兩支臂均扭曲折斷。
事故分析及處理:
事故是因閘門超過設計條件的非正常運行引起的。據反映,管理單位為了多蓄水多發電,經常有意抬高蓄水位,經常造成溢洪道閘門門頂漫溢,嚴重違反了水庫的運行規則。門葉結構的設計安全系數雖然較大,能承受較大的超額靜荷載,但在門葉提起少許,形成門頂、門底同時泄水工況時,情況就大為惡化,水流將在弧形閘門的門葉結構內形成強烈的紊流,隨之將產生負壓,振動,結構應力將大大增加和復雜化,導致閘門破壞。
事故后,按設計原圖重制2#門葉,運行正常。
1.2 節制閘弧形閘門摔落事故
該水利樞紐的節制閘共計28孔,每孔設10 m×4.5 m-7 m弧形閘門一扇,采用木面板(現已改為鋼絲網小組狀面板)鋼桁架焊接結構,斜支臂,圓柱鉸。每兩孔弧形閘門合用一臺4×150 kN固定式卷揚啟閉機操作控制。啟閉機的主機設在獨立的操作室內,手、電兩用。啟閉機的電源由總開關(全閘一套)和分開關(每機一套)兩級控制,總開關設在節制閘南端控制室內,分開關設在操作室內。
節制閘建成并投入運行,閘門的操作十分頻繁,情況基本正常。
事故概況:
某日下午對節制閘各孔弧形閘門曾作過一次調節操作,閘門全部關閉到底。當晚天氣惡劣、大風大雨,次晨發現12#啟閉機的鋼絲繩已經拉斷,電動機仍在繼續旋轉,操作室彌漫著含糊氣味,由它控制的23#、24#兩孔閘門仍處于關閉位置。據閘下游漁民反映,后半夜曾在下游出現過較大水流。仔細檢查啟閉機,發現鋼絲繩在卷筒上的纏繞方向與常態相反,鋼絲繩斷口呈縮頸現象,機架鋼梁上有新鮮的深槽切痕,顯然是被鋼絲磨刻出來的。
事故分析及處理:
事故發生后,立即成立了專門調查小組,了解到當日操作閘門關閉后,操作人員只切斷了分開關電源,沒有拉開總閘刀,違反了操作的規定。平時對啟閉機的維護不很注意,在按鈕式分開關電源觸點處的塵埃堆積很厚,一個觸點已成通路;另一觸點的間隙也很小,一滴水珠便可接通電源。操作室的維護也很差,窗戶大都破損殘缺。至此,事故的原因已很明顯。由于存在以上各項因素,夜間斜飛入室的雨水接通了啟閉機電路,啟動了電動機,卷筒在反轉狀態下提升門葉。當門葉被提升到最高位置時啟閉機繼續工作(該機未裝限位開關和超負荷斷電器等保護裝置),門葉受阻于啟閉機底的橫隔梁,終于拉斷鋼絲繩,門葉墜落到底,總落差約15 m,釀成事故。
事故后,放下檢修門,對弧形閘門作了詳細檢查。門葉確已摔傷,底部小橫梁及斜支撐桿受扭折彎,在支座處隆起約50~60 mm,鉸座及鉸鏈相碰處有新鮮壓痕,焊縫基本完好,僅發現一處小裂紋,啟閉橋底的混凝土橫嫩梁上有受擠壓的裂縫。
事故后,對門葉及啟閉機均作了徹底修復,更換了受損嚴重的構件,對變形較小的構件作了校正。同時在啟閉機上加裝限位開關等保護裝置,修理操作室。更重要的是完善了設備養護制度,嚴格管理操作運規的執行。
1.3 水電站引水道平面閘門破壞事故
該水電站為一座徑流引水式水電站。其引水道在攔河閘左側,由取水口、無壓隧洞、沉砂池及壓力隧洞等幾部分組成。
在無壓隧洞進口處設有一扇14 m× 7.5 m-7 m平面滑動式檢修閘門。
門葉采用鋼質支承滑道,并分成上下兩節門段,當提升上節門段少許后,可利用節間縫隙充水平壓,當下游充滿水體后,門葉便可在靜水中全部提升。起吊采用2×375 kN固定式卷揚啟閉機。
事故概況:
某日,當提升上節門段進行充水時,上游水位抬高,超過門頂,門頂翻水,導致門葉整體向下流鼓出,脫離門槽而破壞。
事故分析及處理:
事故原因是閘門操作違反了設計規定。按設計條件,閘門為露頂式,在充水時門頂不允許漫水,故應事先降低上游水位,但在實踐中卻忽視了。當閘門頂部和節間同時泄水時,閘門下游會出現紊流區,也會出現負壓,不僅增大了靜水作用力,同時也有較大的動水作用力,以致門葉的受力情況大為惡化,從而導致較大變形而破壞。
事故后,重新對閘門進行設計,閘門按事故閘門要求考慮,孔口尺寸改為14 m×10 m,設計水頭提高到10 m。上節門葉高度為5 m,能在4 m水頭下動水提升,仍用節間充水及2×375 kN啟閉機。門葉支承滑道改用聚四氟乙烯三層復合材料。
新閘門安裝完成后,曾作試運行,上節門段在4.8m水頭操作,能啟閉自如。
2 預防閘門運行事故的措施
2.1 規范閘門操作
雖然現在水工閘門的安全運行已經逐漸受到重視,但仍有部分水工閘門運行操作不夠規范,個別單位甚至沒有制定水工閘門運行操作規程,僅按口頭傳承方式啟閉水工閘門。顯然,這樣的管理方式無法保證水工閘門運行安全,應該制定完整的運行操作規程,將水工閘門操作納入規范化與制度化。還需要根據水工閘門所處環境條件的特殊性,對啟閉操作前的檢查項目作出明確規定。無論是現地操作還是遠方操作,都必須實施操作人和監護人密切配合制度;嚴格執行操作人和監護人在操作票或運行記錄上的簽字規定,詳細記載操作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并加以妥善保存。
2.2 杜絕人為失誤
人為誤操作看似偶然,實質上有其必然原因。所以要不斷加強操作人員責任意識的教育,對操作人員進行專業素質培訓,使操作人員了解每一步操作的科學道理,認真實行閘門操作監護人制度,杜絕人為失誤。
2.3 消除重大隱患
閘門在防洪關鍵時刻能否正常啟閉運行,是確保大壩安全至關重要的因素。對泄洪設施存在的重大隱患,必須及時加以消除。相對于混凝土及土石等建筑材料,閘門等金屬結構的老化和衰變速率呈現出更快、更為明顯的變化趨勢。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應對閘門等金屬結構定期進行全面檢測分析,及時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3 結論
在安全管理中,事故調查是極其重要地位一環。事故調查獲得的相應的事故信息對于危險認識、抑制事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事故調查與處理,特別是重大事故的調查與處理會在相當大的范圍內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事故調查是確認事故經過,查找事故原因的過程,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關鍵內容,是制定最佳的事故預防對策的前提。
參考文獻
[1] 馮先明,李玉芷,南彥波.子洪水庫弧形閘門事故分析與處理[J].山西水利科技,1999(1):65-67.
[2] 邢林生,周建波.水電站水工閘門運行事故及對策[J].水力發電,2012(8).
[3] 徐賢良.長湖水電站2號進水口事故閘門檢測與事故分析[J].大壩與安全,2001(5):49-50,60.
[4] 何文娟,屈大梁.明秀電站平板鋼閘門事故分析及處理意見[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1998(4):31-33.
[5] 陳曉強.弧型閘門誤動事故分析與防范措施[J].電力安全技術,2002(4):18.
[6] 唐琳.瓦屋山水電站右岸泄洪洞事故閘門設計分析[J].機電信息,2012(1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