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陽
摘 要:目的 探討分析胸腔鏡手術在治療自發性氣胸方面的臨床療效,評價其安全性。方法 選取該院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自發性氣胸患者43例作為觀察組,行胸腔鏡手術治療。同時收集我院去年同期收治的自發性氣胸行開胸手術患者42例的臨床資料及治療效果,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手術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安全性方面,觀察組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等指標方面均優于對照組。結論 胸腔鏡手術在治療自發性氣胸方面,安全有效,可大大提高治療有效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患者痛苦小,易接受,應在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胸腔鏡手術 自發性氣胸 安全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R6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3(c)-0232-01
自發性氣胸多見于高瘦青年,男性居多,發病機制是肺部氣泡破裂、實質性肺損傷,導致肺內空氣進入胸腔,而引發的一系列臨床癥狀。近年來其發病率有所升高,治療上主要是切除肺大泡治療。傳統需行開胸手術,患者創傷較大,患者術后恢復時間較長,經濟負擔比較大[1]。隨著內鏡技術的廣泛應用,胸腔鏡手術已有被應用于自發性氣胸的先例,但該方法目前在我國應用并不廣泛,部分學者認為其安全性有待進一步探討。為研究胸腔鏡手術對自發性氣胸的臨床療效,平均臍安全性,該院選取部分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探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組43例患者選取自該院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自發性氣胸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患者年齡21~32歲,中位年齡29.4歲。病程6個月至5年不等,平均病程1.3年,入院時平均發病時間4.2 d,初次發病者20例,復發者23例。入院檢查結果示,單純性肺大皰破裂1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大皰型肺氣腫12例,雙側肺大皰10例。右肺病變12例,左肺病變7例,雙肺病變24例。對照組42例患者來自我院去年同期收治的自發性氣胸行開胸手術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均行常規行血、尿常規檢查、生化檢查、胸部CT等。
對照組患者行普通開胸手術。患者取側臥位,健側向下,切口選擇在第5肋外側,行24~28 cm切口,可根據病變范圍適當擴大切口。切斷胸壁各層肌肉,找出肺大泡,切除。
觀察組患者行全麻下胸腔鏡手術,分別在腋中線的第6/7肋間和第3/4肋間做2個直徑0.6 cm左右的切口,雙腔插管,作為觀察孔和操作孔,在腔鏡監視器顯示下進行操作。首先觀察肺葉,探查肺表面和胸腔情況,找出胸腔粘連和肺大炮漏氣的位置,電凝鉤電灼分離,注意止血。內鏡下直線切割縫合器于基底處切除肺大皰,從操作孔拉出[2]。術中4例患者未見明顯肺大泡,行浸水鼓肺,后切除。切除所有病變肺組織后,檢查漏氣及活動性出血情況,于觀察孔放置胸腔引流管引流。
1.3 觀察指標
通過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后實驗室檢查結果及臨床癥狀、體征評價臨床治療效果。治療結束后對觀察組43例患者行X線檢查,與對照組患者既往檢查結果對比。若患者X線胸片示氣胸完全消失,且臨床癥狀消失,為治愈;若患者X線胸片示氣胸范圍顯著減少,臨床癥狀和體征較前明顯好轉,則為治療有效;否則為治療無效。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安全性評價是根據術后6個月隨訪結果進行的,主要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術后隨訪的死亡率、復發率。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數據以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比較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以下表1.
2.2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數據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術后漏氣例數、平均拔管時間、術后復發例數、術中出血量5項指標數據表現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一下表2.
3 討論
自發性氣胸好發于青年男性,病因尚不明確,但有研究表明,阻塞性肺病、炎癥等導致肺間質破壞,均可使肺大泡形成,導致自發性氣胸。氣體進入胸腔,是因緊貼在肺表面的胸膜破裂,患者胸內負壓難以維持,出現呼吸功能不全的癥狀,危及生命[3]。胸腔鏡手術只需要兩個操作孔,就可以通過顯示屏幕清楚的了解到內部臟器的情況,手術操作簡便,易于進行。
該次探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2%,且觀察組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等指標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安全性方面較好,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胸腔鏡手術通過高端精密的手術器械,較小切口即可清楚地觀察患者的胸內病變部位及其損傷程度,為醫師判斷和操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避免了開胸手術那樣大的創傷,患者術后恢復也較快。但需注意對于嚴重胸腔粘連的患者,張肺不漏氣,需復張肺葉[4]。有大型肺大皰患者行胸腔鏡手術,肺表面結扎效果不理想,需囑患者進一步加強肺功能鍛煉。
綜上所述,胸腔鏡手術在治療自發性氣胸方面,臨床效果顯著,具有創口小、痛苦少、費用低等優點,另外,其安全性較高,術后復發率也低,術中并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可在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彪,唐震,劉學剛,等.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5):793-795.
[2] 車建波.兩孔法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療,2013(19):78-79.
[3] 鄭樂.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的臨床效果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9):100-101.
[4] 王鑫,潘龍毅,徐濤,等.兩孔法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河北醫學,2013,19(8):12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