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杰
摘 要: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方式,不僅在源起國美國得到廣泛推廣,而且在中國也開始慢慢開展起來。新課改之后,新課標教材倡導學生應該私下自主學習、同伴合作學習、共同探究新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方式一方面能夠讓課堂內部氣氛活躍起來,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益越來越多。
關鍵詞:學習小組;學習任務;學習習慣
初中歷史教育改革后,新一種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得到向廣大初中歷史學習者的推廣。在外國,合作學習已經是一種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一個常用有效學習方法了。然而在中國也只是在新課改后才將這種方法作為學生學習的方法推廣開來,對于中國學生的效果還是很模糊的,所以今天就來初步探究一下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學習中的大致效果。
一、合作學習及合作學習的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起源于美國七十年代期間的教育界,在美國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后來被各個國家教育界引入,都達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學生也得到了不斷歷練。爾后,小組合作學習也被稱為“近年來最有成效的教學改革”。合作學習意思就是學生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為了解決它,在明確具體分工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共同搜集資料后達到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學習方法。對于當下的初中學生,教育是相較于其他學習方法來說比較有意義的,既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多樣化的組織教學,又能使學生在這種合作學習的氛圍中學到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做人的道理。
二、合作學習的方法探析
1.教師要創設一個合適的情境,合理地將學生分成合適的合作學習小組
無論在哪一種教學活動中,教師都是一個關鍵人物,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而學生就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就必然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既要考慮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對學生進行分組及組內各項小任務的分配;又要對學習的內容的難易程度進行選擇,對問題進行符合初中歷史教育的設計。只有教師在對問題進行精心的設計后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才能夠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這樣才是一個合理、有效的合作學習方法。
2.教師要努力挖掘初中歷史教材的主要內容,明確學習任務
中國的教材基本上都是邀請了廣大教育學者及相關科目的知名人士所編寫,內容是符合現階段歷史研究的最新內容,也是符合國家對于中學生教材規定的。他們在編寫初中歷史教材的時候肯定是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對于歷史研究的某些觀點,所以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之前就一定要認真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挖掘、篩選,并且根據初中生學習的特點進行教案的整理準備,使教育教學是按照應該完成的學習任務來開展。那么,教師還應該在課前將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及完成這項目標內容的具體實施辦法,以及對每個學習小組學習成果的評價標準準備好。
3.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舉一反三
良好的習慣是做成一件事情的必要前提。例如,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是保持健康身體的前提,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是保持完美身材的基本前提。那么,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必然是保持正確的學習方式,取得良好成績的優先前提。當然,作為一個初中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在生活上也一定是擁有很好生活習慣的。在歷史學習中都能有一種合作學習的習慣,那么,在其他科目上也能用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來解決問題了。
三、合作學習的注意事項
1.對學生的分組不可毫無實際可操作性
對學生的分組既要從不同學生的成績好壞來考慮分組。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安排和成績中上的學生為一個小組,中下等成績學生與成績稍差的安排在一起,這樣既可以以好帶差,學生間相互促進;也可以使學生之間的同窗之情得到良好發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待人之禮。
2.不可忽略內向性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向
內向的學生一向都是在教育教學任務活動中一個小小的不和諧的成分。這類學生不好意思甚至是不敢在同學面前講話,所以在他們身上實施這種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得不對這類學生進行更多的輔導,慢慢地讓他們克服那種與人交流的障礙,進而讓他們打開自己的內心,活躍思維,再逐漸進入合作學習的狀態。
總之,合作學習雖然是一種能夠讓學生達到更好學習效果的學習方法,但是若不配合行之有效的合作學習方法,那也只不過是一種事倍功半的做法。
參考文獻:
[1]石新海.合作學習理論在初中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09).
[2]何登文.合作學習中的小組合作策略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4).
[3]李曉霞.創新課堂模式:在合作中學習,學習中合作:新課改初中課堂教學的實踐和體會[J].福建陶研,2009(0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