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群
摘 要:依照數理統計方法和理論,以背誦強度作為影響因子,淺議英語學習成績和背誦強度的相關性。曾有著名英語教學專家表示,語言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越來越多的語言教師也認同并接受了這一觀念,外語的教學研究重點也從教學法向如何培養優秀的學習者方向轉變,其中認為背誦是有效方法之一的學習者較多,教師一般都要求背誦,當然背書也是特別有用的,逐句成篇去背就能夠更好地對詞義和語法進行掌握,甚至比喻和修辭。
關鍵詞:短時記憶;學習效果;英語成績
語境對于語言的學習是必要的,要有艱苦的精神才能學得英語,記得張維友教授曾經回想自己學習英語的經歷,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過往的死記硬背,而說到死記硬背,并不能說是好辦法,但學習語音的確無捷徑可走,我反思自己多年的英語學習經驗,認為背誦是英語學習者不可以拋棄的方法。
一、背誦有助于將短時記憶延長
心理學表示,記憶分為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兩者之間彼此聯系但又相互獨立,形成的是統一的一個記憶系統,長時記憶作為信息庫一樣的存在能夠長期貯存大量信息,所以也叫永久性記憶,外部的信息通過感覺通道首先進入的是短時記憶,是信息進入長時記憶過程中的容量有限的加工和緩沖器,短時記憶中能夠短暫保持容量以內的信息,若利用復述可以規避迅速遺忘的可能,而在不具備復述條件下的信息在短時記憶中能夠保持的時間僅有15~30秒,所以保持復述的進行直到進入長時記憶,就可以實現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后,大腦開始形成自己的語言庫,由量變到質變,直至經由大腦深加工自然生成語言概率的模式,由言語轉化成語言,由學到轉化成習到。經過嘗試發現,反復加深對一個單詞的記憶,多讀多寫,在考試或者應用的過程中也能更熟練。
二、對背誦強度與英語學習效果相關性的實驗
1.背誦材料的選擇
經過調查發現,我們學習英語之初的弱項就是句子和語法,不能夠完整地認知語言結構,也沒有清晰的語法意識,語感差等都堵住了日后英語學習的道路。考慮到上述情況,實驗背誦材料的選擇也進行了注意,所選的內容不枯燥,實用和理解性以及趣味性兼具,語言也盡量做到口語化,將語法和結構作為線索,爭取每次背誦都能突破一個語法點和語言結構,所背誦的內容也與課文有效結合,以期與課文學習的內容相輔相成。另外,在每周要求接受實驗學生背誦一段短文。
2.實驗具體步驟及結果
在實驗期間,對接受實驗的學生要求每周至少背誦20個句子與一篇60~80字左右的短文,在早讀時段進行,并要求學生之間背誦,分組背誦,教師一一抽查并記錄,獎勵背誦好的學生,抽時間讓他們做示范表演,說服不愿意背誦的學生,對發音不容易的學生單獨語音輔導。在實驗完成以后,接受實驗的學生英語成績明顯優于未接受實驗的學生,同一時間段背誦兩次的學生與背誦26次的學生間英語成績差距將近30分之多,個人對比英語學習過程中背誦與未背誦的結果也特別明顯,可見背誦強度和英語學習成績是呈正相關的。
三、學生背誦的態度與英語成績的相關性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常有倦怠或者讀不懂就放棄的想法,往往隨性去完成事情的效率就特別低,所以我認為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良好的態度特別重要。有些優秀的教師根據背誦的態度將學生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是抵觸型,指的是教師要多次動員甚至強迫才肯背誦,對背誦有強烈的抵觸情緒,自然背誦次數也不會多,這類學生當中有部分是發音困難者,占少數。有人認為這類學生不適合背誦。第二種為被動型,這類學生對背誦本身的態度是較為消極的,但老師督促幫助以及鼓勵對他們來說就會起到良好的效果,背誦次數較抵觸型增多,剩下兩類是主動型和積極型。相對前兩者,從態度上講就積極得多,不同的是積極者幾乎不需要教師的鼓勵與督促,通常都能夠很好地完成背誦任務,我分析自己應該在主動與積極之間徘徊,這里教師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修行在個人的道理還是應該牢記的,所呈現的相關性也更高,后兩者較前兩者更有效地做到了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
教學條件在提高,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今日的主流教學模式,外語的學習是沒有捷徑的,要有艱苦的精神才能學好英語。即使在這樣的背景下,背誦仍是學習英語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對于英語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說,文中通過實驗證實了背誦強度與英語學習的成績相關性是特別大的,即使有一定英文基礎的學生若增加背誦的強度,也會有更大進步,直至經由大腦深加工自然生成語言概率的模式,由“言語”轉化成“語言”,由“學得”轉化成“習得”。
參考文獻:
[1]龍獻平,黃光大.背誦強度與英語學習成績的相關性研究[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14(10):56-58.
[2]李萍.課文佳句背誦:英語學習提高的階梯[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2(02):79-8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