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桂君
創新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能力的人才,而其核心在于創新思維。在創新人才的培養中,創新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實現創造發明的前提與動力,而創新思維則是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基礎。目前學校教育在教育觀念、教學目標、教育內容與方法、形式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學生主體地位并不突出,忽視了對學生創造潛力的培養。面對這些情況,筆者針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途徑上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討論。
一、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主要影響因素
課堂教學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中,主要影響因素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教材在內容的敘述上、結構的編排上以及習題的設計上缺乏較好的新意,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因此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喚起。二是部分教師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上盡管持有認同的態度,但是教師自身由于傳統思想教育的影響而缺乏創新意識,導致課堂教學中較多地依賴教材進行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上無從下手。三是教學管理體制以及教學評價系統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而教師無法沖破這種體制束縛,因此從客觀上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造成抑制。四是學生當前的創新能力普遍不高,學生習慣于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即“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模式,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造成了阻礙。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模式探討
教學模式是在長期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與改進形成的,能夠對教學實踐起指導作用,對教學質量有著很大影響。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模式可以總結為四種形式。
第一,學生自學,教師輔導教學模式。學生自學,教師輔導的教學模式集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在該教學模式下,能使學生了解新知識,并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提升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第二,互動、探究與創新教學模式。互動、探究與創新的教學模式則是讓學生進行自身適合的教學活動,從而在活動中培養對數學的認識、理解,加深對數學的熱愛,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通過這種活動式的教學,使學生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得到激活,有利于對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培養。第三,實驗式教學模式。實驗式教學模式適合于數學教學的部分內容,這類知識的教學以發現式來解決問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來,實現對知識形成、問題解決等進行探索。第四,多媒體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模式下,可以通過實驗演示、動畫模擬、音頻與視頻資料等創造生動的情境,并向學生提供學習材料與方法,學生能夠實現啟發,找尋到盡可能多的解決辦法,達到培養創新思維的目的。
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與途徑探討
1.營造數學課堂教學是創新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多還處于被動灌輸的層面,教學模式單一,多為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這不僅無法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創新欲望,同時還會產生壓抑、不滿等情緒。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具有新的教育觀念,對情境進行創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課堂變得活躍,幫助學生對問題的多元答案進行探索,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創設數學課堂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需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進行有利的問題情境創設,這是課程的標準。問題情境創設即是通過教材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不協調”的創造,從而將學生引入創設的具有探索性、趣味性與適應性的問題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探索,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創新。
3.課堂中設置多種類型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置疑是創新的起點,問題的提出比問題的解答更加重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的角度、層次與要求等與學生思維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結合教材內容提出不同的問題,在學生實際認知水平上進行問題多種類型設置,從而盡可能地讓學生進行問題的探究,進行多元的求解,培養學生思維的類比思想、求同能力,同時促進學生思維的開闊性、靈活性、獨創性發展以及思維發散能力的提升。
數學教育是幫助人類理解社會與自然,并實現社會,增進社會發展的一項活動,因此數學教育的最高追求則是創新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培養。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并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對有利于初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途徑進行探索,在課堂中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從而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孫延洲.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中學數學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