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蘭 馬述禮
摘 要:如何克服初中生厭學,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教師而言,要更新教學理念,貫徹新課改的思想,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教學。
關鍵詞:厭學心理;分析探究;心理輔導
當學生第一天背著書包來到學校的時候,他們對學習肯定是充滿了好奇和向往,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生活后,對學習產生了厭倦的情緒,以至于成為學困生。這種厭學的心理因素是什么呢?筆者曾進行過相關的調查,發現學生厭學的原因有很多,與自身、教育、家庭、社會都有很大的關系。那么怎樣克服這些厭學的原因,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保證學生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和高的學習效率呢?下面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一、初中生厭學心理分析
1.學習成績差導致的厭學
學生都有好勝心,他們喜歡在一個群體中成為優秀的一員,他們喜歡教師和學生把自己看成是榜樣,這是初中生一種普遍的心理。但是在學習中,由于學生個體的原因、家庭的原因、教學的原因,導致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尤其是表現在學習成績上是三六九等,不一而論。當他們在一個集體中處于下風和后進時,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蕩然無存,進而導致厭學,成為班級中的學困生,以至于徹底放棄學習。家長見到這樣的情況后,也不會甘心落后,補課、請家教,大把花錢給孩子充電,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不得法,經過多次努力后,成績依然沒有什么大的變化和起色,他們的意志力就會受到影響,灰心喪氣、自甘失敗和落后,導致學習熱情泯滅,成為班級中的學困生。
2.學習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的厭學
初中生剛剛由小學升上來,在小學期間,他們都會被家長安排學習一些特長科目,比如書法、舞蹈、彈琴等,如果到了初中還是把主要精力用在這些興趣愛好的學習中,那么學習文化課的精力就會受到影響,導致學習成績下滑和退步。還有的學生迷戀網絡游戲,沉溺在網絡世界中,作業不能正常完成,甚至會出現逃課逃學現象。學校的體育運動員,他們的體育訓練時間長,影響學習時間,導致學習成績下降,長此以往會導致他們厭學。
3.過度學習導致的厭學
當今社會,對孩子的學習重視程度之高是令人咋舌的。很多家長的意識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從幼兒時期開始,就為孩子的未來學習謀劃,找好的幼兒園,找好的特長項目教師,給孩子報各種班,學這個、學那個,孩子整天就像演員趕場一樣,從這個班趕到那個班,忙得暈頭轉向、身心疲憊。等到上學后,學生還要應付校內的文化課內容,精力明顯不足。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這些都給孩子的學習帶來了壓力,長時間就會導致學生厭學。
二、應對學生厭學的對策
針對初中生厭學的心理因素分析,學校教育應該從根本上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扭轉學生的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下面談談具體的思考。
1.轉變教育觀念
觀念是一切行動的前提,作為初中教學的實施者,首先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人才觀,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并為此付出積極的努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實施分層教學,讓不同的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重視心理輔導,將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教學問題同等看待。上好心理健康課,設立心理咨詢師,配備心理輔導教師。讓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心理也健康。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就可以讓學生騰出更多時間參加心理健康輔導,疏通自己的情緒,保證以一個健康的心理環境進行文化課的學習。
2.更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質量的保證,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貫徹新課改的思想,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情緒中學習,寓教于樂是新課改也是初中教學的重點。教師要做好學生心理情況的調查,掌握學生的愛好,然后把學生的文化課學習與自己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尤其是要與自己的愉快情緒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學習始終保持一種客觀的態度和愉快的情緒。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建立一種穩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這樣學生的厭學心理就可以得到克服,學習興趣就容易保持。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善于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問題,讓學生的學習之路更加順暢。
3.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
教師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幫助學生獲得高效學習的動力。教師對學生要有博愛之心,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尤其是有厭學傾向的學生。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激起學習的興趣,優先考慮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提問、互動、討論都要讓這部分學生優先。教師要經常找這部分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心理訴求,善于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閃光點,讓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經常考察、經常指導,把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健康問題裝在教師的心里。學生重視教師的評價,教師如果能經常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那么他們的學習信心就會增強,學習成績也容易提高,這是被廣大教師認可的理論。所以教師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是克服厭學心理的最有力武器,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培養,成績也會得到提高。
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都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大問題,教師的教學應該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服務,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服務。所以,不讓每一名學生掉隊,應該成為教學的關鍵。因為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一個孩子掉隊了,一個家庭的希望就破滅了。教師要重視自己的使命感,認清自己肩負的重任。讓教師的慈愛的陽光普照每一位學生,使他們能沐浴在健康的陽光中成長。
參考文獻:
楊燕菊.學生厭學現象及施教策略芻議[J].南方論刊,2011(S2).
編輯 王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