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以志
眾所周知,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課堂教學一直是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在教師一言堂和滿堂灌的模式中被動地等待著知識灌輸的模式,師生之間嚴重缺少互動,更不利于學生課堂主體性的發揮。所以,在素質教育下,作為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要認識到學生主體性發揮的重要性,借助恰當的教學方式來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促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獲得綜合而全面的發展。
一、借助操作情境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操作活動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教學方式,而且,該方法的應用也有助于學生自主操作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有效的操作情境,目的是讓師生在共同操作的過程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進而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加強學生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授課的時候,我首先向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即:讓學生掌握描點法的應用,掌握二次函數圖像的特點及性質。接著,引導學生結合教材自主描述,總結二次函數的特點。然后,通過學生的描述,我向學生展示標準的二次函數的方程,并對學生所發現的特點和性質進行總結。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而且,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借助小組學習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小組學習模式是新課改以來普遍推廣的一種方式,該方式不僅能夠凸顯學生的主動性,也能讓學生在交流與活動中更好地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組織有效的小組討論活動,以確保課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學“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條件”時,為了提高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本節課我選擇了小組學習模式。首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目的是將課堂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課堂活動之中。接著,我引導學生對下面幾個問題在小組內進行思考、討論。問題如下:(1)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與另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對應相等,判斷這兩個三角形是否相似?(2)如果兩個三角形中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能否說明這兩個三角形相似?(3)有一個銳角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是否是相似三角形?(4)思考:相似三角形與全等三角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思考,同時,我們要積極的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并給予積極的引導,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強互動,而且也有助于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
三、借助多元評價加強師生間互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不難看出,評價環節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有效、恰當的評價還有助于學生明確自身的優缺點和發展方向,對培養學生學習的信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也具有密切的關系。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要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開展多元化的評價,以確保學生在積極地參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真正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還以教學“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為例,在評價的過程中,作為教師要對學生發現的特點進行及時的肯定,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動手操作,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進而,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愿意與教師進行交流,以確保課堂教學在師生愉快交流、互動中開展學習活動。
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新觀念,要有意識地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確保學生在積極地參加數學活動中發現探究數學世界的興趣,進而確保最大化地實現課堂價值。
參考文獻:
潘觀利.探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教師,2012(10).
編輯 黃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