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現代教育越來越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人文素質教育能夠為培養綜合素質過硬的復合型人才打下基礎。在高校聲樂教學中,人文素質尤為重要,它是增強學生文化底蘊、加強聲樂創新的重要源泉。然而,當前高校聲樂教學中人文素質缺乏的現象已經顯露出來,針對這種情況,本文結合學科特點和綜合教學實踐,說明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意義和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 人文素質 培養途徑
人文素質是人們人文修養和綜合品質的表現以及發達程度,它主要涵蓋人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方式等方面,它關注的是人的生命、價值和意義。人類發展總結出來的價值有“科學”與“實用”、“人文”與“理想”,這是人類發展必不可少的內容。相對而言,“科學”可以提供的是方法,是一種工具,而“人文”表現出來的是來自人們精神層面的素養。缺失任何一個方面都可能造成人的價值觀偏差。所以在堅持發展科學的基礎上,培養高校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應該作為一個新的目標要求。
一、人文素質的內涵
人文素質是一種科學文化素質以外的、來自人的精神追求層面的涵養。它的重點是在人性、情感、情緒、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做人的素質。其涵蓋內容廣泛,包括道德、人格、追求和人際關系等方面。與“科學主義”相比,人文素質關注的是自身價值體系的提升;與“技術理性”相比,人文素養追求的是價值和目的;與“實用主義”相比,人文素養強調的是“理想主義”。
二、人文素質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文素質與聲樂教學的關系
音樂是一門帶有感情色彩的聽覺藝術。音樂能夠表達人的內心、凈化人的靈魂、熏陶人的情志。大學中的聲樂教學需要人文素質的培養,學生不單單要學習音樂技術,還要建造人文素質,他們是相輔相成的。高校如果想要培養高水平聲樂人才,就必須要重視人文素質的作用,探索人文素養在聲樂教學中的魅力,為不斷涌現出聲樂表演和創作的人才打好基礎。
(二)高校聲樂教學中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在高校聲樂教學中,人文素質的培養是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學生獨立音樂風格的形成發揮不可磨滅的作用。音樂風格決定了學生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節奏和情感表達一個音樂作品,展示著歌唱中不同的一面;
2.對強化學生的音樂素質和藝術品位起著關鍵幫助。聲樂強調的不僅是聲帶的優越性,而是需要音樂素質來決定聲樂學習中所達到的高度;
3.對學生在音樂理論的把握和理解方面得到訓練和升華。聲樂藝術凝聚了藝術歷史中沉淀出來的智慧,是一套科學的歌唱理論和方法。需要足夠的音樂素養才能將其融會貫通。
三、大學聲樂教學中人文素質的培養途徑
(一)設置合理的聲樂課程
在我國高校的聲樂教學改革方面,已經在教學大綱、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學科自身系統性研究不夠健全,所以高校聲樂教學有必要進行科學有效的系統定位,結合聲樂教師的實踐經驗合理強化教學機制、深層教學改革。聲樂課是一門基礎教育課程,它涉及的學科內容較為寬泛。如果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就要打破原有的單一教學模式,重新安排課程體系。例如:語言訓練課程可以安排歌唱訓練和臺詞朗誦兩部分,通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反復揣摩讓他們得到深層次理解,提高其音樂素養。而針對聲樂技巧課,應該建立在足夠扎實的聲樂基礎知識的條件下,嚴格要求學生遵循聲樂藝術的規律。而在聲樂實踐表演課程中,應該重點加強學生的表情、氣質和形體方面的提高。
(二)轉變創新教學觀念
聲樂教學中,應該推崇創新的觀念和形式,對傳統教學方式應該不斷改進,建設探索發現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自我尋找,摸索適合自己的藝術表現類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歌曲的創作能力要在較強的基本理論知識的配合下完成。所以應該從點滴基礎要點抓起,在學生不斷鞏固基本能力的前提下,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的審美力、創造力不斷提升。與此同時,還可以開設第二課堂,讓學生從中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在第二課堂大膽延伸教學內容,拓寬思路。另外可以安排自行設計演唱,增強實踐能力,提高演唱經驗。
(三)加強學科綜合
聲樂教學應該站在多學科的角度展開教學,充分加強學科綜合,創造新的教學方法,不受單一學科的局限,深層次咀嚼音樂作品的內涵。第一,可以加強聲樂教學與整個音樂學科之間的綜合。其中包含與曲式課程的綜合,從曲子的結構排列、旋律的高低起伏和獨具的風格特征感悟聲樂。還有與音樂審美課程的綜合,通過聆聽,感受聲音可以發出來的不同韻味,其中分為圓潤、干凈、有氣勢等。另外也可以與和聲課程綜合,通過伴奏品味和聲中的層次、強弱等信息。第二,可以加強聲樂教學與姊妹藝術間的綜合。比如,影視、舞蹈、文學、美術、戲劇等門類的綜合,將很大程度上拓展聲樂教學的寬度,有效推動聲樂教學中擁有更加豐富的內容。第三,可以加強聲樂教學與歷史、哲學、地理等學科的綜合。例如:教唱《二泉映月》時,通過講述盲人阿炳的故事,引導學生感悟命運與人生、正義與邪惡的思想內涵。
(四)挖掘音樂作品文化意蘊
加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對提升聲樂教學中的人文素養起到極其關鍵的作用。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深入。第一,充分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知道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這很自然的為聲樂學習中注入了情感因素,遠比空泛的說教更有意義。第二,聲樂作品是音樂與文字的有效結合,很多音樂作品的歌詞都彰顯出較高的文學價值,所以進入作品意境,理解作品的文化精髓也很重要。第三,增強文化意識,清楚音樂形象。比如:名曲《茉莉花》的曲調婉轉優美,其中所表現的正是水鄉的細膩柔和。只有教師將這些文化內涵講出來讓學生了解,他們才能在聲樂演唱中將曲子的意蘊演繹的淋漓盡致。第四,注重涉獵多元音樂文化,開闊視野。在聲樂學習中,借鑒經典曲目和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音樂作品,通過他們拓展了解音樂文化。
三、結語
聲樂教學需要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與樂理知識,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入學習聲樂藝術,并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創造音樂。聲樂教學還應該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藝術品味。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完善聲樂教學,培養優秀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楊睿.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分析[J].藝術探索,2011,(06).
[2]鄭淑梅.音樂教育的新使命[J].中國音樂教育,2013,(01).
[3]鄧林.把握音樂形式的文化脈絡[J].中國音樂教育,2012,(01).
作者簡介:
張紅漫,鞍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