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潔
摘要:文章通過分析聲樂教學的現狀和傳統聲樂教學方式、方法的負面影響,闡述新時期音像傳媒對聲樂教學的影響,對聲樂教學中對新時期音像傳媒的有效應用策略展開探討研究,旨在為相關人員基于聲樂教學的現狀和傳統聲樂教學方式、方法的負面影響的新時期音像傳媒對聲樂教學的影響研究適用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音像傳媒 聲樂教學 影響 策略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為新時期音像傳媒發展創造了有利契機,新時期音像傳媒已然發展成為了一個龐大的產業,它不僅對人們工作、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在聲樂教學的影響上也是劃時代性的。新時期音像傳媒對聲樂教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通過電視、互聯網以及廣播等數字媒介傳播音樂,憑借自身持有的傳播迅速、試聽效果佳、易于欣賞、覆蓋面寬等特征以及具備的傳播、復制、保留以及持續呈現等功能,重要影響著聲樂教學教學方法、審美情趣、音樂欣賞途徑以及音樂感知能力拓展等方面。由此可見,研究新時期音像傳媒對聲樂教學的影響,對提升聲樂教學有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教學意義。
一、聲樂教學的現狀
聲樂指的是經對語言的傳播以呈現出人們的真實思想、情感,同樣在某些情況下通過外來輔助方法來提升聲樂的音樂表現效果。聲樂教學作為高校的一門基礎學科,其教學難度往往要超過一些其他音樂學科,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是由于聲樂要求學習者通過自身人體器官進行發音,即要處理各種難以有效控制的因素,從而對音樂教學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現階段,大多數學校存在音樂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聲樂教師教學能力有限,教學綜合素質不高,教學手段死板,使得在聲樂教學期間無法科學地對學生進行引領、指導,造成聲樂教學效率不盡如人意,學生聲樂學習潛能難以被全面激發。此外,學校在招生過程中,未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審查、了解,而音樂學習是比較依仗學習者身體天賦的,即使進行后天進行努力的學習,但僅憑努力顯然是不夠的。
二、傳統聲樂教學方式、方法的負面影響
聲樂要通過人體器官進行發聲,聲樂練習受學習者發聲位置、發聲氣息掌控等情況重要影響,在長時間以來的傳統聲樂教學過程中這些情況都無法得到直觀的表現,從而造成聲樂教學存在極大的變數。傳統聲樂教學期間,聲樂教師借助圖例就發生器官展開介紹,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評價,通常考量的指標為學生的發聲、吐字、呼吸以及音準等方面內容,對于學生不足之處的糾正,通常選取的是一對一的教導。傳統聲樂教學方式、方法的使用,教學課堂枯燥無味、缺乏具體性,學生難以有效的學習聲樂發聲技巧,難以直觀了解自身聲樂歌唱狀態,舞臺表演經驗不足,對學生全面綜合發展造成負面影響,聲樂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三、新時期音像傳媒對聲樂教學的影響
聲樂教學屬于一門較為枯燥乏味的基礎學科,更加強調的是其教學內容的理論性,對于那些邏輯思維以及感性思維能力不足的學生,在接受及理解知識內容過程中普遍很吃力,教學的質量也隨之受到不良影響。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引入新時期音像傳媒,通過“復制”、“傳播”、“再現”的音像傳媒應用可以有效的解決學生對聲樂教學各種知識內容難以理解的問題,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又提高了教學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真實再現經典歌聲,構建聲樂教學良好聽覺
眾所周知,音樂屬于一種聽覺藝術,良好的聽覺是一名合格聲樂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就好比醫生對癥下藥,只有具備良好的聽覺能力,聲樂教師才能夠對學生聲樂學習中的不足之處予以糾正。新時期音像傳媒可以為聲樂教學提供充分的聽覺、視覺聲樂歌唱范本,為聲樂教師構建起自身良好的聲樂教學聽覺能力創造有利的條件。聲樂教師經對世界名師大家的經典演唱音像進行長時間、全面系統地欣賞,不斷塑造起自身科學、敏銳及客觀的聲音識別能力機制,好比正確評價學生聲部狀況,判定學生發聲期間明暗、松緊情況,客觀了解學生聲音狀態以及聲音標準、規格等。就算是一些聲樂教師之前沒有接觸過的聲樂作品,教師通過對音像聲樂歌唱作品進行不斷再現欣賞,也可以自聽覺角度出發,熟知該聲樂作品并對其進行針對的藝術處理,從而進一步將其應用到聲樂教學實踐中。
(二)多元的音像網絡資源,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
聲樂教學作為一種理論性較強的基礎學科,內容往往會比較單調、乏味,再加上一些聲樂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傳統,使得聲樂教學課堂氣氛低沉,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這勢必會對聲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造成負面影響。互聯網、影視、廣播以及音像商業娛樂等都是學生們所青睞的事物,學生通過這些傳媒渠道能夠快捷地欣賞到各式各樣風格特征的音樂藝術。音像傳媒傳播的音樂藝術可觸發學生的學習靈感,甚至存在某種可能因素欣賞到某位歌唱家演唱或者某手動聽的歌曲,學生便深愛上音樂歌唱這一行。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加入音像傳媒這一元素,能瞬間引起學生的關注,從而充分激發他們學習聲樂的興趣及熱情,教師引導學生有效利用音像傳媒,交流討論音像傳媒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不斷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營造出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四、聲樂教學中對新時期音像傳媒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多模態下的音像傳媒教學
傳統的傳統聲樂教學方式、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學生的需求的,對于這種被動化的學習,學生無法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鑒于此,聲樂教師要敢于創新改革教學方式,積極開展多模態下的音像傳媒教學,倡導通過多媒體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多元化聲樂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聲樂學習能力,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通過在課堂里播放英語原聲音像聲樂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聲樂經典原聲表演以及正確發音方式,通過在欣賞聲樂作品期間發現聲樂作品表述的實質意義,在欣賞完畢后用聲樂語言表達自身觀點。教師在音像作品選擇過程中,應當選取一些不僅具有教育意義,還能夠使學生學到正確發聲技巧的音像作品,這樣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既能學習到正確的聲樂知識,又能體會到音像作品所要表達的真實思想、情感。
(二)及時對學生展開客觀、正確的評價
聲樂教師除了在聲樂教學中開展多模態下的音像傳媒教學,也要對學生聲樂學習不足予以及時的評價、糾正,對于一些演唱表達錯誤的學生,不應當進行一味的嚴厲指責否定,而要通過變相的方式,引導他們是否還存在其他表達方式,然后結合他們的理解讓學生相互間展開討論比照,評價那位同學的演唱方式更加準確。及時對學生展開客觀、正確的評價,不僅不會傷害到學生強烈的自尊心,又能及時的通過交流討論發現其中的錯誤,加深他們對正確表達的印象,避免在往后的聲樂學習過程中再次出現同樣的錯誤。
(三)強化學生舞臺表現力
聲樂教學過程中,受正處于聲樂學習初級階段影響,學生發聲、發聲技巧水平有限,還不足達到登臺表演的程度,因此鮮有演出的機會,而就聲樂學習者而言,聲樂演出實踐是不可獲取的。音像傳媒為學生非演出性演出活動創造了可能,好比在學生進行聲樂學習一段時間之后,可組織學生身穿演出服,運用伴奏帶及攝像機,將學生表演的經過記錄下來,之后再進行回放,由學生們之間進行相互交流,聲樂教師則可就學生模擬演出給予客觀評比,直觀說明演出所存在的問題,積極強化學生舞臺表現力。
五、結語
總而言之,利用新時期音像傳媒為聲樂教學所服務,是現階段聲樂教學改革中是一個嶄新的內容, 音像傳媒不僅使學生對自己音色的辨別有了客觀的評價,還能夠對自己的整體演唱有全新的認識。
參考文獻:
[1]李海鷗.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的新探索——高科技音像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及其價值[J].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07,(05).
[2]楊婷,張義瑤.多媒體音樂課件在樂理與視唱練耳課教學中的應用[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
[3]林妮.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大舞臺,2013,(03).
[4]何婷.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以20世紀上半葉中國藝術歌曲為例[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5).
[5]夏偉濤.音頻技術在高校聲樂教學評價模式中的實踐與研究[J].麗水學院學報,2011,(04).
[6]高萍萍.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