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玉
《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名言:“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大概意思是說:生養孩子卻不加教育,這是父親的過錯。教育學生不嚴格要求,這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你看,古人總結得多么精辟啊!對孩子的教育,父親和老師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只有家校合力教育,才能培養出有用的人才。
我中途換班接任了2014級11班,這個全年級的亂班的班主任,其中有一個男生叫陳一林(化名),個兒較高,14歲左右的孩子,身高已經將近1.60米,自然彎曲的頭發,俊秀的臉蛋,讓人頓生好感。但是,他學習成績較差,上課老愛睡覺,基本不交任何一科的作業,老師找他談話,他從來都是笑而不答,在班上也是很少說話,有點自閉癥的樣子。我剛接此班時,每周星期一的早上7:00左右,我都會接到他媽媽發來的短信:“王老師,對不起,陳一林病了,暫時請假一天。”開始的兩個周,我沒有多上心這件事,因為有家長發來的短信,安全問題不用我擔心,作為班主任的我,總該相信家長吧。
第三次又是周一請假,我就感到奇怪了,難道這個孩子有上學恐懼癥嗎?學生一聽說這件事,就有人哈哈大笑,問起原因,那個學生說:“我來上學的時候,還看到他在‘愛琴海網吧里,玩得很開心呢,怎么就病了?”
這是一起嚴重的家長與學生合伙欺騙老師的事件,我很氣憤。人們常說:不乖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個溺愛孩子的家長。
我利用課余時間,到“愛琴海網吧”,把陳一林帶回到我辦公室,請家長到我辦公室領孩子。
陳一林的母親一到辦公室,看到他,立刻放聲大哭,“兒啊!我找了你兩天兩夜了,你到哪兒去了?”陳一林一副冷漠的面孔,緊咬嘴唇,一字不說,眼里放射著仇恨的眼光。
我了解到:陳一林四歲半時,親生父母就離婚,父親因車禍致殘,喪失了勞動能力,只有靠著車禍賠款和下崗補貼生活,性情古怪,一味用錢來滿足孩子的需求。母親沒有工作,改嫁一個退伍軍人,并生有一個女兒,一心想獲得陳一林的撫養權,但多次上述法院未果。陳一林就在父母之間打“游擊戰”,網吧成了他的避風港,他母親經常是滿大街地找孩子,有時他親身父親把他藏在家里,就是不應聲,不開門,也因此多次驚動警察。
面對這樣的家庭和孩子,真是讓人揪心。為了讓孩子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我總得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一、走訪家庭,達成共識
我利用周末,走訪了陳一林的兩個家,根據兩家的實際情況,最后和他的父母以及繼父達成了四條共識:第一,不論撫養權的問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常住母親家。第二,周末有時間,孩子可以去看望父親,除了學習方面的必需用品外,不準隨意給孩子零花錢。第三,由于學校離家較近,因此,母親也不能隨意給孩子飯錢,一天三頓回家吃飯。第四條,家長對孩子還是應該有適當的學習、生活上的要求,有了要求,才有學習、生活的動力。
剛開始的一個月,陳一林確實有了一些變化,上課也不怎么睡覺了,簡單的作業也開始做了。可是不到一個月,他母親打電話告訴我,又找不到孩子了。
二、暗簽協議,包容乃大
鑒于陳一林已經上網成癮,一時半會兒也無法根除,對學校的安全問題也是一種隱患。我就和他家長避開孩子達成了一個協議:我保留孩子的學籍,孩子因為沒有按時到校上課,在校外發生的一切安全問題,由家長自己負責。我、家長以及同學都關注他的行蹤,找到他,就讓他回來上課。總之,我們不會放棄他。
一個月以后,他母親又找回了他。據他母親說:找到他時,已經像個乞丐。這次回來,我和他母親、繼父進行了長談。我也希望家長包容他的小過失,繼續鼓勵他進步。
對陳一林,我指出他出走的錯誤做法,分析了因為他的出走,給家庭、學校、班級帶來的不利影響。希望他應該對家長、老師懷有一顆感恩之心。也要求他寫了一份保證:以后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讓家長一起簽字監督。
三、持之以恒,浪子回頭
初一、初二這兩年,就在這樣讀讀、停停中度過去了。初三上學期,開學的第一天他來報了到,第二天就沒有來上學了。我天天給他母親發一條短信:“陳一林至今沒有到校上課,請家長注意孩子的安全,希望他早日回校上課。”
三個多月后,我接到了他母親的電話,說在鄰縣的一個酒店找到了他,他在那里當門童,掙錢來償還上網的債務。一天工作十六個小時,早就受不了了,但又不好意思回家,更覺得沒有面子回學校。他母親問我怎么辦?
我叫他母親把我天天給她發的短信,給他看,讓他明白:老師和學校并沒有放棄他,隨時盼望他回校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第三天,孩子回來上學了,和他母親走到我辦公室,“咚”的一聲就給我跪下了,我沒有拉他起來,我想看他要給我說些什么,他第一次主動、深刻地檢討了自己的錯誤,請求老師原諒。看他淚流滿面的真誠,我拉起了他。從此,他沒有再缺過課,直到中考結束。
在一次摸底考試的作文中,他寫道:“當我對家庭和自己都絕望到極點時,是我的班主任王老師,沒有放棄我,讓我重新擁有了一個溫暖的家,讓我重回學校。我一生能夠遇到王老師,是我最美的相遇。”
參考文獻:
夏艷,石響.教育是一種期望[J].新課程學習:中,2009(05).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