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創板還能瘋多久
創業板指數在本輪行情中的表現著實“驚艷”——市值突破5萬億、兩只上400元股、兩市高價股榜創業板占據7席、安碩信息年內漲幅高達573%……
5月18日,創業板指數大幅跳空高開,不但輕松破3200點大關,而且一路狂飆再創歷史新高。本輪創業板到底能漲到多少點?飽受估值嚴重“泡沫化”詬病的創業板,還是新經濟的晴雨表嗎?
市盈率高得嚇人,是病得治
郭施亮(職業投資者)
時至5月16日,主板市場的平均市盈率達到25.53倍,而創業板市場的平均市盈率也高達130倍。市盈率高得驚人,就成了“市夢率”。換言之,那些低估值權重股票的漲幅卻遠遠跑輸高估值的中小市值股票,甚至連同期指數也跑不贏。
創業板市場遭遇爆炒的背后,反映出市場過度投機的氛圍。同時,也暴露出部分機構的真實意圖。以全通教育和安碩信息為例,在其股價持續爆炒的同時,其對應的股東人數卻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縮減。但同時,也引入了不少的機構資金,而其對應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也基本屬于公募基金以及社保基金。
大資金大機構熱衷于布局創業板股票,一來是看中它的投資價值,以適應當下經濟轉型的投資機會;二來則避免了超級權重股票中的機構“掐架”現象,并借助其對創業板股票的高度控盤,來達到做大做強自身基金業績的目的。
除此以外,因創業板股票的流通市值偏低,大資金大機構通過高度控盤,就能夠輕松掌控股價的漲跌。然而,在大資金大機構駐扎創業板股票的同時,卻鮮有散戶參與其中。這在股價持續拉升的過程中給這類資金的派發帶來大麻煩。
市盈率拼不過“市夢率”這種弊病須治,且適宜用更多的市場化手段進行調節,讓市場逐步回歸理性。
沒有創業板泡沫就沒有創業潮
向小田(財經專欄作家)
許多人不理解現在創業板的估值,列出了許多數據來論證創業板有泡沫,這些道理我都懂。話說,如果股票投資是按估值來的,那人人皆為股神,可事實恰好相反。
創業板市場的火熱是一級市場的延伸。有數據表明,2014年中外創業投資機構募集新增投資中國大陸的資本高達190億。從投資數量和投資金額來看,同比增速分別達到67%和155%,而在其中,又有約60%的金額投資于初創項目。創業市場的火熱由此可見一斑。
沒有科技股泡沫,就沒有有競爭力的科技行業。美國2000年出現了互聯網泡沫,但美國是世界最強互聯網科技國家;日本從未出現過互聯網泡沫,也從未有過競爭力強的互聯網企業。對中國而言,沒有創業板泡沫,就沒有創業潮,沒有頂尖的創新類公司,也就沒有國家的未來。
投資者投資于泡沫,本意不是為了被泡沫吞噬,而是為保護正處于其他行業的財富——這些行業很可能在未來幾十年要被淘汰。但需提醒投資者的是,他們的錢正被用作風險甚高的初創企業投資。以高估值高流動性的投資價格換來了一個跟上市公司共同創業的機會,他們是真正的天使投資人。
總理說的大眾創業,現在已經成了一小部分人創業、一大部分人在后面下注的行為藝術。創業太難,所以大家選擇了通過買創業板股票來創業,這我能夠理解。
監管者應在“聚會高潮時端走酒杯”
劉勝軍(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當前的創業板是危險的泡沫。一旦破滅,大量低學歷低收入人群將是最后接棒者。吳敬璉先生在2001年怒斥“中國股市連規范的賭場還不如”,14年過去,中國股市在體制改革上乏善可陳,距離“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依然遙遠。如果說美國納斯達克泡沫的主要動因是“非理性亢奮”,那中國創業板泡沫的驅動因素則是“非理性亢奮+財務造假”。
一旦創業板泡沫破滅,大量造假浮出水面,投資者可能難以以“愿賭服輸”的心態接受虧損結果,而將怨氣指向監管部門的“不作為”。
股市首先是市場,政府和監管當局無法左右市場的力量。如牛頓所言,“我可以預測天體的運動,卻無法預測人類的瘋狂。”但這并不意味著監管當局應該或只能“目睹”創業板瘋牛走向更大的瘋狂,直至出現“踩踏式悲劇”。
負責任的監管者應在“聚會高潮時端走酒杯”,比如證監會應盡早放棄對新股發行節奏的控制,避免通過操控發行節奏來維持泡沫的局面。
再比如改革融資融券制度。現行的融資融券制度,可能成為牛市的加速器。以2014年12月1日~5日為例,A股融資余額達到融資融券標的股票自由流通市值的9%,而這一比例目前在美國為2.8%。一個合理的做法是,當平均市盈率超過警戒水平(例如50倍)時,應該停止融資做多、保留融券做空。
讓注冊制來得再早一些
易憲容(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現在的問題是“資金如何流入股市才能支持實體經濟”或“創業板怎樣才能支持創業”。兩會后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改革就是由股市發行的核準制轉為股票發行的注冊制。
這一制度改革不僅在于如何減少政府對股市的管制干預及設租尋租,更在于為企業開辟更廣闊、便利的降低融資成本的渠道。如果企業能按注冊制要求獲得融資、增加投資,促進企業發展,那么股市資金流入這些企業當然是支持實體經濟了。
中國股市要告別“賭場”時代,讓價值投資或中長期投資大行其道,而不是短期投機盛行。美國紐約大學商學院卡彭特教授最近的研究成果顯示,作為未來企業利潤情況衡量指標,中國股票價格反映企業利潤的準確度可以與美國股市價格相媲美。比如主要投資于高鐵等基礎設施項目的Flexifund A股基金2014年投資回報率達65%。
但目前中國股市仍是投機型散戶占絕大多數,他們追逐熱點、追逐政策的短期利益,更易形成短期炒作。這樣資金流入股市是無法支持實體經濟的。所以,實現股票發行注冊制后,監管層要通過新的市場規則引導投資者向這個方面發展。
就當前中國股市的情況而言,促進中國股市發展是對的,促進中國的融資結構改善也是很迫切的事情。但是流入股市的資金是否支持了實體經濟就得靠政府制度規則來引導,就得對中國股市進行一系列的重大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