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2015年5月18日 李克強總理抵達巴西利亞對巴西進行正式訪問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拉美四國之行,隨行者除了企業家,還多了中國最有名的作家:由鐵凝、莫言、麥家等組成的中國人文代表團,將陪同他參與在哥倫比亞舉辦的中拉人文交流研討會。
哥倫比亞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故鄉。
此行的背景可能要追溯到2014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巴西利亞舉行的中拉領導人會晤時,宣布了一系列中拉人文交流項目。
兩個大洲的領導人希望,跨越太平洋的不僅是商業貿易。
“文化爆炸”的遺產
中國作家到拉美的同時,墨西哥駐華大使館三等秘書劉德在微信朋友圈預告了將在5月21日舉行“在胡安.魯爾福的《佩德羅.巴拉莫》中不斷尋找天堂”的圖書推介會。
胡安.魯爾福是拉美“文學爆炸”主將之一。中篇小說《佩德羅.巴拉莫》在中國的名氣雖不及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但同為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品,其成就不在《百年孤獨》之下。
這場推介會正是慶祝魔幻現實主義《佩德羅.巴拉莫》發表60周年。
中國文學界對于拉美文學并不陌生,上世紀80年代甚至更早,拉美“文學爆炸”及其產生的魔幻現實主義,對包括莫言在內的多名中國當代作家都產生過影響。
莫言曾公開表示,魔幻現實主義是自己寫作的養料。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對莫言的頒獎詞也是:“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當然,此行中最受拉美讀者熟悉的可能還是麥家。2014年6月,西語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團西班牙行星集團出版了西文版《解密》。
中拉作家之間的交流在這兩年更加頻繁。
2015年3月,墨西哥著名女作家瓜達盧佩·奈特爾來北京交流。這位1973年出生的女作家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墨西哥研究中心的演講中表示,對于魔幻現實主義的刻板印象會給真正的拉美文學傳承造成盲區,她希望將“歷史陰影”中的另一條墨西哥文學脈絡介紹給中國讀者和文學研究者。
龍舌蘭和中國機制
墨西哥駐華大使溫立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中國與拉美合作重點是經濟領域,教育和文化也同樣重要。”
溫立安將在中國十分受歡迎的墨西哥龍舌蘭酒也作為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旅游往來將會是另一個具有合作前景的領域。在過去的20個月中,墨西哥旅游部部長來過中國5次,墨西哥航空也是拉美唯一能實現與中國直飛的航班。”
秘魯駐華大使胡安.卡洛斯.卡普納伊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曾表示,秘魯的大學與中國高校有交流合作,河北師范大學已成立了秘魯研究中心來推動傳播拉丁美洲文化。
到2015年初,中國已同拉美地區21個建交國中的19個簽有文化協定,在此框架內與11個國家簽署了年度文化交流執行計劃,并據此在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文物保護、新聞出版、體育和旅游等領域開展了廣泛深入的雙邊文化交流。
中國與委內瑞拉、墨西哥、巴西三國建立了政府間常設委員會機制,與智利、阿根廷的相關機制也正在籌建中。在此框架下,中國文化部定期與上述國家對口部門舉辦工作會議,梳理交流成果,確立重點目標,有力提升了中國與拉美地區國家在文化領域的務實合作水平。
此外,中國文化部積極推動與拉美地區國家商簽或續簽文化交流執行計劃,并據此通過文化部長及高級別官員互訪等項目。
中國春節和留學生
卡普納伊拿出一本中國傳統樂器演繹秘魯民樂的光盤送給本刊記者。
這本專輯是由秘魯駐華大使館總策劃,中國中央音樂學院的音樂大師陳自明教授以及學生用中國樂器彈奏完成的,其中秘魯作者和作曲家也有參與。
在光盤內的小冊子印著這樣一段話:“全世界只有少數的文化發源地可以和秘魯的音樂及文化遺產相媲美,例如在它們之中的中國和它的悠久輝煌的古文明。”
文藝演出正在成為中拉文化交流熱點。
2014年7月,習近平出訪拉美期間,浙江省交響樂團、中央芭蕾舞團兩個高水平藝術團分赴巴西、古巴,與當地知名藝術家和院團聯袂演出。
而在中國春節期間,文化部聯合國內相關部門和中國駐外使館在拉美地區國家舉辦“歡樂春節”慶祝活動,期間有國內優秀藝術團組赴拉美多國巡演,并聯合當地力量舉辦大規模的新春廟會,2014年實施的項目總數已達50余項,受眾達數百萬。
哥斯達黎加駐華參贊兼領事何塞.戴維.穆里略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哥斯達黎加距離美國很近,有良好的英語環境,中國留學生既可以在哥斯達黎加學習西班牙語又可以學習英語。“有超過80名哥斯達黎加人在中國學習,這對于只有450多萬人口的哥斯達黎加來說,已經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