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清華
(山東農業大學體育與藝術學院,山東泰安 271000)
瑜伽訓練對賽艇運動員功能動作能力與劃船技術的影響
單清華
(山東農業大學體育與藝術學院,山東泰安 271000)
以8名山東省女子賽艇重點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采用功能性動作能力測試評估運動員的柔韌、協調及平衡等功能性動作質量,使用澳大利亞CROKER測力槳分析運動員的劃船技術表現。通過比較分析實施瑜伽訓練前后功能動作能力與技術表現情況,探討瑜伽訓練對賽艇運動員功能動作能力的影響。發現科學合理的瑜伽訓練可以增強賽艇運動員的柔韌性、協調能力、不穩定環境下的平衡控制能力、核心力量等功能性動作能力,并且能夠有效改善水上專項技術表現。
瑜伽訓練;賽艇運動員;功能動作能力;影響
劃船技術在賽艇競技運動中具有關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技術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運動員的水上專項水平,具體反映在力量的傳遞、整合、不穩定環境下對艇的控制能力,而這些能力均以核心、柔韌、協調與平衡為基礎[1]。早期的賽艇訓練均把重心放在傳統力量訓練上,以發展大肌群為核心[2]。近年來,體能訓練專家、學者把功能力量訓練新理念帶回了國內,并在賽艇項目訓練上得到了一定發展,但仍然存在訓練手段單一、與項目特點結合不夠密切的問題[3]。瑜伽作為一種古老的健身方法,訓練中以“柔性力量為主”,更強調穩定、平衡和柔韌,在生理功能上更強調神經對肌肉的支配能力[4]。在解剖上,更強調軀干部位和各關節部位的肌肉。通過瑜伽訓練可以建立大肌群和小肌群、主動肌和輔助肌與拮抗肌之間的協作能力,繼而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5]。瑜伽訓練具有的這些顯著特點,與賽艇這項在不穩定介質下的競技運動相貼合,豐富了賽艇運動員功能性動作能力訓練手段。本研究在進行功能性動作能力評估和劃船技術測試的基礎上,引入了瑜伽訓練手段,在賽艇運動員功能性動作能力訓練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改善了運動員的水上專項技術表現。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山東省女子賽艇公開級一線重點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共8人。國際健將3人,國家健將5人。運動員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運動員基本情況一覽表
1.2.4 數據處理分析方法
使用Talon result lab數據分析處理系統,將測試數據導入電腦后,用該軟件系統對數據進一步處理,生成全程槳力曲線圖。
1.2 研究方法
1.2.1 功能性動作篩查測試
綜合考慮賽艇項目特點,確定了功能性動作篩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簡稱FMS)測試指標體系,包括深蹲測試、直線弓步蹲測試、肩帶/肩關節活動性、控體俯撐測試、轉體穩定性測試和單腿跳/骨盆穩定測試6項,分別評價髖膝踝關節的雙側對稱功能活動能力、髖部的穩定性和股四頭肌的柔韌性、肩關節內旋與后伸能力、軀干水平面內的穩定性和肩胛骨的穩定性、上下肢聯合運動中軀干的多向穩定性及骨盆的動態平衡控制能力。每項指標均有相應的評分標準,評分系統由0、1、2、3分4個等級組成,6項得分相加最高為18分,及格為10.8分,
1.2.2 實船槳力曲線測試
采用各項參數與比賽用槳完全一致的澳大利亞CROKER槳,實施槳力曲線測試。對實施瑜伽訓練前后的水上專項技術表現進行評估。傳感器內置于槳葉,數據采集口位于槳柄約20厘米處,可連接電腦傳輸測試數據。
1.2.3 功能動作能力訓練
根據FMS測試分析和槳力曲線測試分析結果,制定實施針對性瑜伽訓練方案,訓練動作包括自體訓練和借助瑞士球的訓練兩部分。
2.1 瑜伽訓練前的測試評估
2.1.1 瑜伽訓練前FMS測試評估分析
動作的經濟性是賽艇劃船技術的核心要求,力量傳遞與整合的效率是動作經濟性的主要特征,發展功能動作能力是改善動作經濟性的重要手段[6]。功能動作能力包括柔韌性、協調、平衡控制能力等要素。FMS是美國Athlete Performance(AP)公司開發的檢測運動員功能動作質量的方法。本研究根據賽艇項目特點與訓練規律,借鑒AP公司的功能動作質量檢測方法,形成了FMS測試方案(表2),對山東省女子賽艇一線重點運動員實施了FMS測試。表3的FMS測試結果與分析顯示,6項測試中每一項都出現了得分較低的情況,其中測試得分≤2分的項目有第1項2人次、第2項2人次、第3項1人次、第4項1人次、第5項5人次和第6項2人次。全隊在功能動作能力的六個方面均存在問題,尤其是反映軀干穩定性靈活性與穩定性的第5項測試問題最嚴重,說明在力量能力打造上忽視了“軀干”部位的發展,過分強調力量的“大”而忽視了踝-膝-股-髖-腰-肩動作鏈條中諸如平衡、柔韌、穩定與協調等功能動作能力對力量傳遞與整合的貢獻。

表2 FMS測試方案

注:測試評分標準引自美國Gray·Cook設計的FMS評價系統

表3 瑜伽訓練前FMS測試結果與分析
表4結果顯示,山東省女子賽艇重點運動員功能動作質量整體上處于較低水平,在該測試的滿分為18分和及格分為10.8分的標準下,山東女子賽艇的平均總得分約為13.1分,而我國成年優秀運動員的得分約為13.8分,美國WNBA運動員的得分約為15.8分。測試結果暴露出山東省女子賽艇運動員在功能動作能力上存在很大差距,在力量訓練中忽視了諸如核心力量、動態平衡控制能力、柔韌性和協調性等功能性力量訓練。

表4 FMS總得分對比情況表
2.1.2 瑜伽訓練前技術測試評估分析
FMS測試評估暴露出的功能動作能力中的諸多問題勢必會影響運動員劃船技術表現[7]。觀察其冬訓水上專項技術訓練發現,艇在前進中存在頓挫感,船速不夠流暢,隊員也劃的比較吃力。為了評估運動員在此種功能狀態下的技術表現,本研究選取了山東女子賽艇常用的技術訓練方案,即固定槳頻28槳/分、劃行距離為2千米,采用澳大利亞CROKER測力槳對四人單槳艇(W4-)實施了技術測試。圖1的測試結果表明,在實施瑜伽訓練前,山東女子賽艇運動員途中劃全程力量分配不均勻,每槳槳力不穩定,起伏較大,曲線中間部分及中后段出現下降,后程又重新增加,成微凹的曲線,這種力量分配模式容易途中劃過程中船速損失過快,體能浪費嚴重,直接造成沖刺連續性差。

圖1 瑜伽訓練前W4-艇全程力量分配圖
2.2 瑜伽訓練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FMS測試評估分析發現,山東女子賽艇運動員功能性動作能力存在短板,主要表現在核心力量較弱,軀干的動態平衡控制能力差,肩關節對稱活動能力不好,髖、膝、踝關節對稱活動能力及腰部力量的薄弱也是造成平衡控制能力與協調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此外,評估還發現,某些隊員柔韌性也存在一定問題。技術測試評估發現,運動員一槳效果較差,每槳力量不穩定,全程力量曲線起伏較大。根據以上FMS測試和技術測試評估發現的問題,制定了兩個針對性瑜伽訓練方案。表5為自體動作訓練方案,旨在鍛煉踝、髖、肩關節的靈活性與穩定性,改善姿態的平衡與協調能力,加強脊柱的靈活性及外側肌肉鏈的柔韌性。表6是借助瑞士球的瑜伽訓練方案,重在發展不穩定條件下的核心控制能力,以及肩部對稱活動能力及協調能力。按此方案以輔助課的形式實施訓練,每周4次課,每節課90分鐘,訓練時間約為12周,前5周只實施自體瑜伽訓練方案,后7周以瑞士球瑜伽訓練為主輔助以自體瑜伽訓練。

表5 自體動作瑜伽訓練方案

表6 借助瑞士球的瑜伽訓練方案

動作名稱 練習目的動作要領訓練量剪腿轉球 鍛煉腹部核心。1.雙手手掌朝下,伸展于身體兩側,平躺。2.用兩只腳踝夾緊瑞士球,抬起雙腿至45°。3.以瑞士球為中心,分別向左右方向各旋轉15次。注意旋轉瑞士球時應保持軀干平直且脊柱曲線自然。左右各15次/組3~5組單腿深蹲 鍛煉腿部與臀部肌肉控制能力。1.分開雙腳,把瑞士球用下背部靠在墻上。2.抬起左腳,慢彎右膝至大腿與地面平行,然后慢慢起立。左右腿重復深蹲。注意用雙臂控制平衡。15次/組3~5組
2.3 瑜伽訓練效果測試評估
2.3.1 瑜伽訓練后FMS測試評估分析
表7結果顯示,實施針對性瑜伽訓練方案后,山東女子賽艇運動員總得分為15.9±1.3分,與方案實施前相比增加了約2.8分,和美國WNBA運動員得分相近。說明經過針對性瑜伽訓練后,女賽運動員整體功能動作質量得到了全面提高。具體表現在,核心力量和動態功能活動中的控制能力得到增強,軀干的靈活性和多向穩定性得到改善,股四頭肌柔韌性及踝、膝、腰、肩動作鏈條的穩定性與協調性得到提高。

表7 瑜伽訓練后FMS測試結果與分析
2.3.2 瑜伽訓練后技術測試評估分析
功能動作能力的改善必將改善劃船過程中的力量傳遞與整合,運動員對艇的平衡控制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實施針對性瑜伽訓練方案后,再一次進行槳力曲線測試發現(圖2),力量曲線微凹的部分消失,途中劃全程力量分配趨于合理,每槳力量起伏較小。觀察水上技術訓練發現,艇前進中的頓挫感明顯減弱,艇速流暢且平穩,運動員也劃的輕松自如。

圖2 瑜伽訓練后W4-艇全程力量分配圖
3.1 FMS測試分析發現,山東女子賽艇運動員普遍存在諸如柔韌、平衡、穩定與協調等功能動作能力較差的問題,具體表現在核心力量薄弱、軀干靈活性與穩定性較差、踝-膝-腰-肩動作鏈的穩定性與協調性不好、柔韌性及動態功能活動中的控制能力較差。
3.2 技術測試分析,山東女子賽艇運動員水上專項技術存在較大問題,途中劃全程力量分配不均勻,每槳槳力起伏較大,影響了艇的穩定性與流暢性。
3.3 針對性瑜伽訓練可以有效提高賽艇運動員柔韌、協調、平衡等功能動作質量,改善專項技術表現。同時,實施針對性瑜伽訓練還可以優化劃船動作鏈的力量傳遞與整合,繼而提高運動員對艇平穩性和艇速流暢性的控制能力。
[1]李丹陽,等.功能性訓練:釋義與應用[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10):72-75.
[2]陳小平,資薇.中國賽艇訓練關鍵問題研究[J].體育科學,2011,31(1):60-62.
[3]龍斌,等.功能性訓練的科學內涵[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47(2):72-74.
[4]付興權,等.淺談瑜伽動作對跆拳道柔韌性的影響[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2,27(7):169-171.
[5]劉曉婷,等.論瑜伽的保健及對疾病的防治作用[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32(2):97-98.
[6]陳小平.論運動技術和技術訓練——我國訓練理論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體育科研,2006,27(5):39-42.
[7]Clara Soper,Patria Anne Hume.Toward an ideal rowing technique for performance[J].Sports Med,2004,34(12):825-848.
Effects of yoga training on rowing athletes in functional movement ability and rowing technique
SHAN Qing-hua
(College of P.E.&Art,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00,Shandong,China)
8 elite athletes of women's rowing team in Shandong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study,and their quality of flexibility,coordination and balance function were evaluated with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technical performance analyzed with the Australian CROKER force oar.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yoga training on functional movement ability of rowing athletes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unctional movement ability and rowing technical performance before and after yoga training.Other than enhancing the flexibility,coordination ability,balance control ability in unstable environment and core strength of rowing athletes,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yoga training can also improve the rowing technique.
yoga training;rowing athletes;functional movement ability;effects
G861.4
A
1009-9840(2015)03-0062-05
2014-11-02
單清華(1965- ),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