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要:豬藍耳病又被稱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該病主要臨床癥狀有繁殖障礙、呼吸困難、耳朵發紺等,是中國養豬業的主要傳染病之一。本文對豬藍耳病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防控措施等進行探討。
關鍵詞:豬藍耳病;臨床癥狀;診斷;防控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3-0024-02
豬藍耳病又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以懷孕母豬流產、早產、死胎和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礙、呼吸困難、耳朵藍紺、并發或繼發其他傳染病為主要特征。2007年,國家農業部發現豬藍耳病病毒變異株,將其命名為高致病性豬藍耳病(HPRRSV)。我國已將PRRS列為二類動物疫病,HPRRS列為一類動物疫病。藍耳病可損害機體免疫系統,從而繼發其他疾病,研究該病的診斷及防治措施十分重要。
豬藍耳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高溫、高濕季節發病增加。主要傳播途徑為空氣傳播、接觸感染及精液傳播、胎盤傳播。病豬可向空氣中排毒,如消毒措施不到位,病毒將長期存在豬舍內。氣候因素、引進豬只、環境惡化、飼養密度等均可誘發該病。
1 臨床癥狀
1.1 母豬分急慢性兩種癥狀
急性豬感染的主要臨床癥狀有持續高熱、心跳亢進(130~160次/min)、呼吸困難、咳嗽、糞干帶黏液血絲。妊娠母豬懷孕105~112 d發生早產或流產,產死胎、木乃伊胎率達20%~25%,產后仔豬發病率高、成活率較低。
慢性豬感染,豬體質較差,且表現出黃疽、消瘦、咳嗽,豬四肢、耳部均出現藍紫色,從耳肩部開始,逐漸蔓延至全身變色。哺乳期母豬,泌乳逐漸減少,甚至無乳。
1.2 仔豬、架子豬及公豬
仔豬最易感,發病率達100%,表現為呼吸困難、肌肉震顫、后肢麻痹、共濟失調、打噴嚏、嗜睡、眼瞼蒼白水腫。有些耳發紫、軀體末端皮膚發紺,個別豬口鼻癢、摩擦圈舍欄壁。
架子豬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厭食、沉郁、眼瞼腫脹、結膜炎輕度流感癥狀,體溫上升,腹瀉和肺炎癥狀、后期哮喘,雙耳背面邊緣出現青紫色斑塊。
公豬的發病率較低,主要表現出厭食、呼吸急促,精神不振、病程較長,全身藍紫色,局部水腫,以關節、肩部尤為明顯,性欲降低、精子密度低且活力下降。
2 診斷
2.1 臨床診斷
體溫升高(40~42 ℃);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癥狀;眼結膜炎、眼瞼水腫;部分豬后肢無力,不能站立或共濟失調;尿液發黃、病初便秘,后期出現腹瀉;在病豬耳部、頸部、胸部及股內側皮膚出現彌散性出血。
2.2 病理變化
病豬皮膚色淡似蠟黃,鼻孔有泡沫,在支氣管、氣管中均充滿了泡沫;病豬肺腔充血、淤血、深紅色、肺小葉間質增寬,病后期肺多有實變、呈現深肌肉色;剖檢可見其肺前葉邊緣會有灰色肝變病灶,將其氣管切開后,內部有泡沫,且肺門淋巴結腫大,還有部分豬并發滲出性肺炎。
病死豬的主要病變在呼吸系統,間質性肺炎是該病最常見的病變,如繼發感染,可出現以下病理變化:淋巴結腫大出血;扁桃體出血、化膿;心包增厚、心包積液;胸腔器官粘連、胸腔積液;脾臟腫大變軟,個別變為藍黑色;腎臟腫大,表面可見出血點;膀胱黏膜有出血點;胃腸彌漫性出血等。早期病變以肺部炎癥最為常見,偶爾出現胸腔積液、心包液、腎臟出血點等。中后期以并、繼發其他疾病的病理變化為主。
3 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改善飼養環境、加強綜合管理是預防該病的基本措施。對生產區采取封閉式管理,限制進出人員和豬只流動,保持豬舍清潔;根據氣候情況調節豬舍溫度,夏季做好通風降溫工作、冬季要通風與保暖兼顧;堅持自繁自養,不輕易引種;做好檢疫工作,選擇沒有疫情的地方購進仔豬,引種購豬前對豬群進行觀察和檢疫,確認無病后才可混群;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保證飼料及飲水的安全性,提高飼料營養水平;定期對豬場進行病原檢測,發現病豬應及時隔離、淘汰。
(2)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堅持消毒是預防動物疫病的重要措施。根據豬舍面積、豬只情況制定消毒方案,合理選擇和使用消毒劑,定期消毒。豬舍內的生產工具、車輛等使用后及時消毒。及時處理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對各種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外來車輛及人員進入前須沖洗、消毒。
(3)科學免疫。接種疫苗是預防藍耳病的有效手段。根據豬齡、地域特點選擇適合的優質藍耳病疫苗,嚴格按照當地獸醫部門的建議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適時做好豬藍耳病的免疫工作。免疫后定期檢測抗體水平,監測免疫效果,有效保護抗體水平低下時應及時補免。
(4)感染后的治理措施。藍耳病為免疫抑制性疾病,一旦發病會繼發或并發其他疾病。應及時進行實驗室診斷,周邊發生疫情或確定有豬感染病毒時,緊急對未發病豬只使用免疫調節劑如胸腺肽、轉移因子新必妥等,提升機體免疫力,預防疫病暴發。
如發生豬藍耳病感染,及時無害化處理,并對圈舍進行全面消毒,同時給病豬投放高能量飼料,確保足夠的電解質和維生素。藍耳病常和不同病原混合感染、多重感染,豬場環境、豬齡等因素會導致發病情況不同,因此,治療時需確定病原,選擇高效敏感藥物,對癥治療。
參考文獻:
[1] 陳全勝,胡小琴.小型豬場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診治[J].獸醫導刊,2012,13(04):62-63.
[2] 韋海濤,趙景義,李棟梁,等.淺談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特點及其防控[J].北京農業,2007,(24):33.
[3] 羅 昊,王紅寧,黃 勇,等.規模化豬場藍耳病變異毒株與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的診斷及綜合防治[J].養豬,2008(25):54-56.
[4] 劉訓山.經典藍耳病與高致病性藍耳病的臨床區別與防控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1(5):337-338.
[5] 洪厚成,魏忠云,杜麗飛,等.豬高致病性藍耳病的診斷及其防治措施[J].中國動物檢疫,2011,28(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