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東玲
提問式實訓在臨床護理帶教滲透壓知識中的應用
施東玲
目的:探討提問式(PBL)實訓在醫院護生實訓帶教中對于提高護生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的效果。方法:將2012年2月~2013年6月來我院實習的100名護生隨機等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對滲透壓知識實施提問式實訓帶教,對照組對滲透壓知識實施常規護理實習帶教,帶教結束后,比較兩組護生考核成績和操作水平。結果:觀察組的理論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技術操作的考評結果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提問式帶教方法將滲透壓知識貫穿于醫院護生實訓帶教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強化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密切相聯,提高護生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
滲透壓;實習護生;提問式帶教
滲透壓是醫學基礎化學中一個概念[1],其與醫學的內、外、婦、兒科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療學密切相關。常規護理實訓帶教,只重視護理操作,沒有將醫學基礎知識與護理操作過程聯系起來,使護生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完全脫離。本研究通過在護理實訓帶教中對滲透壓知識的應用,從滲透壓分類到滲透壓檢測的臨床意義等方面的培訓,提高護生對醫學基礎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使護生所學醫學理論知識能密切與臨床實際工作相結合[2],從而培養新型現代化護理人才?,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2010級實習的護生100名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15~17歲,平均年齡16歲。隨機將護生等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護生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習生入院后,由醫務科分配到各科室,跟隨護理人員輪班,每個科室完成規定時間的實習后,由科室提供實習評語,再輪轉到其他科室。觀察組實施“滲透壓”主題提問式實訓教學,具體如下:
1.2.1 理論教學 采用多媒體進行圖文并茂的直觀教學,使護生掌握滲透壓的定義、溶液滲透壓、血漿滲透壓、晶體滲透壓、膠體滲透壓、滲透壓的機體調節、滲透壓計算方程式、滲透壓克分子表示方法、高滲、低滲、等滲滲透壓等。
1.2.2 實驗教學 用半滲透膜做滲透壓實驗。(1)把制作的滲透壓實驗的裝置滲入水中。(2)水分子穿透半滲透膜,不斷地向里面滲透。(3)不久,水就進到吸管里面,并從吸管口慢慢地往外流。(4)把裝非常淡的鹽水的半滲透膜,浸人到鹽水里。(5)里面的水分子穿過半滲透膜往外滲透。(6)半滲透膜里面的鹽水,在達到與外面鹽水的濃度相等以前,不斷地向外滲透,使學生能判斷滲透方向,理解高滲、低滲、等滲滲透壓。
1.2.3 提出問題 以問題的設計和解決問題為帶教模版,提出什么叫滲透;滲透的本質是什么;滲透和疾病有什么關系;患者哪些體征和滲透有關;等滲、低滲、高滲溶液臨床用于哪類患者等。
1.2.4 滲透壓在臨床上的應用 高滲、低滲、等滲液的配制,觀察解釋水腫、中毒、燒傷、糖尿病、血漿膠體滲透壓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中的應用,血漿膠體滲透壓對兒童危重癥患者預后的意義,腎髓質高滲化和滲透壓梯度的形成,細胞內滲透壓改變對三叉神經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電流的影響,血漿膠體滲透壓在心臟術后的臨床應用,血漿滲透壓對水電解質體液失調的影響,滲透壓在腹膜透析中的應用,高位截癱患者擴容期間膠體滲透壓變化,高滲透結腸透析并低滲透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腎臟病。
1.2.5 總結 經由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研究、探索和總結,自己獲得與這個問題相關的知識。然后分組討論,帶教教師精講及總結。
1.3 評價標準 考試科目:滲透壓概念、與疾病相關的滲透壓問題、輸液中的滲透壓問題、滲透壓與水腫、滲透壓與中毒、滲透壓與創傷燒傷、血漿膠體滲透壓對疾病的影響。技術考核,組織7位副高以上職稱的高級護理專家,通過試題、電視錄像,根據評分標準及每項操作的具體評價標準,按百分制給分??荚嚱Y果分優(85~100分)、良(75~84分)、及格(60~74分)、不及格(60分以下)。操作評價內容:(1)高滲、低滲、等滲溶液的配劑。(2)蛋白質的使用。(3)藥物高滲透結腸透析、低滲透中藥保留灌腸,通過模擬人進行臨床測評。操作技術評價標準:(1)優。動作嫻熟敏捷、反應快、技術操作準確、患者病情判斷準確、采用的滲透溶液正確,達到治療效果。(2)良。動作反應較快、技術操作基本準確、超出規定時間5 s,患者稍有一點不良反應、采用的滲透溶液基本正確,達到急救效果。(3)及格。動作稍慢、技術操作有一處差錯、超出規定時間1 min、患者稍有些不良反應、基本達到治療效果。(4)不及格。動作慢、操作有兩處以上差錯、患者有不良反應、采用的滲透溶液錯誤,未達到治療效果。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軟件包,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或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護生滲透壓理論考試結果比較(表1)

表1 兩組護生滲透壓理論考試結果比較(分,±s)
注:1)為t值,2)為t′值
2.2 兩組護生滲透壓操作考評結果比較(表2)

表2 兩組護生滲透壓操作考評結果比較(名)
3.1 教學從生活中的問題出發 滲透壓對于醫院護生來說,理論灌輸往往大于實際感觸,但實際上此概念在臨床實際生活中也經常遇到;從實際生活中出發,設計問題簡練,實用,貼近生活,往往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借鑒范紅艷[3]的經驗,在講解滲透壓在臨床上應用前,先圍繞滲透現象、滲透本質、低滲、高滲等概念設計一系列問題,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隨后的臨床帶教中再穿插之前提出的概念,讓學生深刻領會患者哪些體征和滲透有關,等滲、低滲、高滲溶液臨床用于哪類患者等問題。這樣教學,既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了滲透現象及其臨床意義,又認識到化學與臨床之間的密切關系。
3.2 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突出臨床應用 滲透壓在臨床上的應用是多方面的。有研究顯示,在燒傷方面,燒傷較為嚴重的患者常有口渴感,如果單純給患者喝白開水,可能會導致其血液內氯化鈉濃度進一步下降,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引起腦水腫或肺腫等,甚至危及到傷者的生命[4]。糖尿病方面,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滲狀態是糖尿病的急性嚴重并發癥[5]。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是糖尿病最嚴重的急性并發癥之一[6]。輸液為滲透壓教學內容中的重中之重,臨床護理上輸液及電解質紊亂、水鹽平衡失調、水腫等患者的護理處置都涉及到溶液的滲透壓知識。Kocián P 等[7-8]在圍手術期的液體管理中講到有效地監控和管理患者圍手術期輸液管理,晶體液價格低廉、擴容有效能更好地保護腎功能,而且過量時能很快地在組織和血管之間重分布,而膠體液可降低腎小球濾過率、干擾凝血功能,如過量的話可造成長時間的急性肺水腫;膠體液的支持者則認為膠體液擴容效果好、能維持較長時間的血管內容量,而晶體液則需要給予很大的容量才能獲得足夠的血容量擴張,這往往導致組織、器官水腫。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在醫師指導下正確使用高滲、等滲、低滲液體,正確使用晶體液與膠體液以及白蛋白。以上內容均需在教學中倡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護理操作技能。我們在每部分授課內容結束后均安排護生到臨床進行觀察,同時輔以講解,使其有更深刻的認識。
3.3 主題提問式教學使教學效果更為顯著 主題提問式教學是參與式教學法有效地引發護生處于活躍狀態,她們投入全部身心、精力到對問題的思考中,特別是臨床教學時,護生帶著問題投入到操作過程中,更易解決實際遇到的困難。當問題解決時,護生會感到巨大的成就感,有利于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工作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其潛能,讓她們感受成功。本研究顯示,無論是在理論還是操作,觀察組學生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護生(P<0.05)。由此可見,主題提問式教學模式對于護生解決問題能力、知識水平及技能的提高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從而證明醫學基礎知識對培養高素質、高技能、高水平的護理人才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1] 崔奇玉.臨床護理帶教方法的探討[J].中國醫藥科學,2014,4(19):134-135,193.
[2] 曹姣玲,朱前進,孫建勛,等.高職護生實踐能力評價方法的研究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9):32-33.
[3] 范紅艷.中職衛?;瘜W教學中滲透醫學知識的嘗試[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0(3):103-104.
[4] 沈小鵬,胡 森,柴家科,等.高滲氯化鈉葡萄糖溶液對燒傷休克犬早期補液量及肺血管通透性的影響[J].臨床軍醫雜志,2009,37(3):343-345.
[5] 李云松.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并高滲狀態21例診治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2013,6(1A):114-115.
[6] Pasquel FJ, Umpierrez GE.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State:A Historic Review of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Diagnosis,and Treatment[J].Diabetes Care,2014,37(11):3124-3131.
[7] Kocián P,Neumann J,Majtan P,et al.Fluid therapy and surgical outcomes after low anterior resection[J].Rozhl Chir,2014,93(9):463-467.
[8] Aditianingsih D,George YW.Guiding principles of fluid and volume therapy[J].Best Pract Res Clin Anaesthesiol,2014,28(3):249-260.
(本文編輯 馮曉倩)
330003 南昌市 江西省南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施東玲: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2014-04-25)
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