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輝
(邵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湖南 邵陽 422000)
血栓通、高壓氧聯合早期康復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李 輝
(邵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湖南 邵陽 422000)
目的 評價血栓通、高壓氧聯合早期康復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探討其臨床適用性。方法選擇就診的6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1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血栓通聯合早期康復進行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高壓氧進行干預治療。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認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改善情況及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前2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認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認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均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認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有效率(96.77%)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有效率(80.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3,P<0.05)。結論血栓通、高壓氧聯合早期康復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顯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恢復日常生活能力。
血栓通; 高壓氧; 早期康復治療; 急性腦梗死; 生活質量
急性腦梗塞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腦梗急性期需要及時的治療[1]。臨床上通常采用藥物治療,但針對存在肢體功能障礙患者,早期的康復治療也不容忽視[2]。近些年來,許多醫師發現急性腦梗死患者采取高壓氧治療可以明顯增強治療療效[3]?;诖耍坳柺械谝蝗嗣襻t院結合自身病例分析血栓通、高壓氧聯合早期康復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來本院就診的6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為首次發病,經頭顱CT或MRI確診為急性腦梗死。同時排除伴有意識障礙、合并腦出血或并發嚴重心、肝、肺、腎疾病的患者。入選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齡50~72歲,平均為(60.8±7.2)歲,病程0.3~5 d,平均病程為(2.9±1.1)d,病變位置:左側癱瘓 17例,右側癱瘓14例。對照組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齡51~73歲,平均為(60.9±7.3)歲,病程0.3~5d,平均病程為(2.8±1.1)d,病變位置:左側癱瘓16例,右側癱瘓15例 。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及病變部位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血栓通聯合早期康復治療。血栓通(廣西梧州制藥股份有限公司)500 mg,溶于0.9%氯化鈉溶液250 mL,1次·d-1,靜脈滴注。早期康復治療:藥物治療3 d后,按照患者的肌力等級給予康復訓練,肌力低于3級時,患肢開展被動活動,同時配合功能性電刺激、生物肌電反饋等治療;肌力達到3級時,開展平衡訓練活動,包括床上坐位、床邊坐位、坐位平衡訓練、站位平衡訓練和手功能訓練等;肌力達到4級時,配合家屬開展平地步行訓練活動,包括上下臺階和生活自理等能力訓練。
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高壓氧進行治療:患者急性腦梗死病情穩定進入醫用高壓氧艙治療,每次1 h,10 d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認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及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1)基本痊愈:患者頭暈,頭痛及肢體功能障礙等癥狀消失, NIHSS評分減少90%~100%;2)顯著進步:患者頭暈、頭痛及肢體功能障礙等癥狀基本消失,NIHSS評分減少46%~90%;3)進步:患者頭暈、頭痛及肢體功能障礙等癥狀有所緩解,NIHSS評分減少 18%~45%;4)無變化:上述不良癥狀無變化,NIHSS評分減少或增加18%以內;5)惡化:上述癥狀加重,NIHSS評分增加18%以上;6)死亡。其中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為有效,無變化、惡化、死亡為無效。
認知功能:采用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MMSE-R)評分,總分為30分。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使用 Barthel Index評分,滿分為100分,評分大于60分為基本完成,60~41分為需要幫助,40~20分為要較多幫助,小于20分為完全需要幫助。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
治療前2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均顯著降低,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2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評分數據見表1。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tP試驗組3127.17±4.4212.11±3.1815.39930.0000對照組3127.21±4.4318.52±3.178.88210.0000t0.03567.9484P0.97170.0000
2.2 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有效率為96.77%(30/31),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有效率為80.65%(25/31),2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3,P<0.05),見表2。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認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情況的比較
治療前2組認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2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的認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 例


組別n治療時間認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試驗組31治療前16.76±5.1352.25±8.65治療后27.23±5.22*#78.21±9.08*#對照組31治療前16.77±5.1252.23±8.61治療后20.98±4.98*68.63±8.71*
*P<0.05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
急性腦梗死在我國的發病率比較高,主要發病機制是由于局部腦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持續缺血、缺氧。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治療原則是盡早改善腦缺血區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常用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早期康復功能鍛煉治療等。血栓通是急性腦梗死比較常用的藥物,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苷,中藥三七的有效作用成分,具有活血祛瘀,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對于腦梗死急性期具有很好的擴張腦血管,改善腦供血的作用[4-5]。急性腦梗死的部分患者由于腦組織損傷比較嚴重,多合并單個肢體或一側肢體等功能障礙,而早期的康復訓練治療就非常有必要。許多臨床研究發現早期的康復訓練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可以明顯降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可以促進肢體的早期恢復,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狀況[6-7]。
現在部分醫師發現急性腦梗死早期聯合高壓氧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有效率[8]。本院基于此開展了上述治療研究,同時與部分單純血栓通,早期康復治療組患者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治療前2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認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無差異,治療后均顯著改善,且血栓通、早期康復治療聯合高壓氧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認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情況顯著優于血栓通、早期康復治療組,治療有效率也明顯升高,這證明早期聯合高壓氧可以促進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的恢復。
高壓氧治療是在超過一個大氣壓的環境中使患者呼吸純氧氣,就可以提高患者血氧分壓,增加腦組織氧含量,還可以促進大腦形成的側枝循環對缺血區內的神經細胞有效保護,從而改善腦代謝、恢復腦功能[9-10]。而本次研究的聯合治療增效優勢與高壓氧的上述機制密不可分。
綜上所述,血栓通、高壓氧聯合早期康復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顯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恢復日常生活能力,適合臨床長期推廣應用。
[1] 李小剛.老年人腦卒中的抗栓治療[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8):792-794.
[2] 甘燕玲,于洋,張雅靜,等.康復治療對老年腦梗死急性期睡眠障礙患者動態血壓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5):511-514.
[3] 周旋,韓昕健,陳鵬,等.高壓氧綜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最佳治療時間窗的研究[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2,19(4):213-215,219.
[4] 李乃俠,韓玉惠,鄭德泉,等.血栓通對急性腦梗塞患者血清D-二聚體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作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7):1304-1307.
[5] 郭勝利.血栓通治療老年腦梗死后遺癥的綜合評價[J/CD].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3,7(2):16-18.
[6] 左惠榕,王彤.腦梗死患者康復介入時機與療效關系的回顧性分析[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3,35(9):700-702.
[7] 甄君,羅世堅,賴家盈,等.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BDNF及S100B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6):470-471.
[8] 張琰.電針聯合高壓氧對腦梗死后癡呆患者認知能力和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21):3223-3225.
[9] 仲愛芳,何益民,陳升東,等.高壓氧對腦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應蛋白和D-二聚體的影響[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4,21(2):89-91.
[10] 崔倩,張志強.超早期高壓氧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5):380-381.
(責任編輯:劉大仁)
2014-12-20
R743.33
A
1009-8194(2015)08-0015-03
10.13764/j.cnki.lcsy.2015.0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