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群
一、恰當借助課件,凸顯教學有效性
低年級小學生的最大特點是:好奇心強,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要根據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課件的運用,可以把一些枯燥無味的課本知識用生動的圖像和聲音表現出來,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
能培養學生的獨創性和喚起他們對知識的愉悅,是教師的重要本領。教師可以借助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輕松地進入學習狀態。而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利用多媒體可以創設小學生喜歡的生活情境,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例如,二年級“對稱圖形”一課。課始,教師出示課件講故事:一個炎熱的下午,一只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這時,飛來一只小蝴蝶,小蝴蝶繞著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生氣地說:“小蝴蝶,你繞著我飛來飛去,我捉不到蚊子了。”小蝴蝶說:“你怎么連一家人都不認識呢?我是來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問:“我是蜻蜓,你是蝴蝶,我們怎么會是一家人呢?”小蝴蝶說:“你不知道吧,在圖形王國里,我們可是一家人呢!咱們這一家子還有好多好多成員呢,我帶你去找一找吧。”小蝴蝶和小蜻蜓飛到了小樹的葉子上,小蜻蜓更奇怪了:“樹葉也是我們的家庭成員嗎?”小蝴蝶說:“對,在圖形王國里,樹葉也是咱們一家子呢。”通過動畫播放,學生的好奇心隨著故事情節產生,提出問題,激發他們探索新知的熱情,課堂教學自然就更具有效性。
2.運用多媒體課件,突破學習難點。
多媒體在教學中適時地使用,能使事物變小為大,變靜為動,化難為易,從而較好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例如,教學“對稱圖形的特征”,通過課件展示蝴蝶、蜻蜓、樹葉的平面圖,學生就能直觀地觀察到每個圖形的左面和右面,兩邊的圖案、顏色、大小等都相等。學生從而能很直觀地認識到對稱圖形的特征,較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3.運用多媒體課件,有效聯系生活。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例如,教學“對稱圖形”的內容,最后一個環節,教師安排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欣賞生活中的對稱圖形,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也可將數學生活化,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將數學與生活情境緊密聯系,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
二、合理運用學具,提高教學有效性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被動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應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借助學具,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可以化抽象為具體,促進數學概念的形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在教學“平均分”這個概念時,教師通過創設“讓學生幫助二(1)班小朋友準備春游食品”的情境展開教學。首先,師生先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每種食品“應該每份同樣多”。接著,讓學生用實物卡片動手分一分。分好后,請各組派代表展示分配結果。最后,讓學生觀察各組的分配方案,發現:每份中的各種食品同樣多。這樣,通過學生“分一分”的實踐活動,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形象的實物卡片很好地結合起來,使概念具體化,學生容易建立“平均分”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的結果同樣多。
在運用學具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只有培養了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的能力,教會學生怎樣思考,他們才會圍繞著學習的內容,結合課堂中的問題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從而使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更有效。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滲透各種數學思想方法,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運用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做一做、想一想,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教學“25+2=?,25+20=?”。教師通過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想算理,再脫離小棒說算理、理解算理。讓學生明白:要解決“25+2=?”要先算5+2=7,再算20+7=27,而“25+20=?”要先算20+20=40,再算40+5=45,從而得出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加法,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再加上十位上的數,而兩位數加整十數(不進位)加法,先把十位數相加,再加上個位上的數。學生懂得思考方法,就會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注重課堂互動,增強教學有效性
互動式學習能讓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感情,達成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每位學生的知識、經驗、智力與接受能力都有一定的差距,要想讓每一位學生在一節課中都達到一定的知識目標,那么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就非常重要。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位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盡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互動交流中,學會表達、討論與傾聽。例如,教學“8的組成”一課。如何記住8的組成是本課的重點。教師采用師生對口令,同桌對口令、同桌打手勢等方式來記住8的組成,學生人人都動口、動腦參與學習,課堂教學效果好。
四、精心設計練習,提升教學有效性
教學練習是課堂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一節課里根據教學的不同需要,應設計不同的練習題,就如新課過渡題、鞏固題、開放性習題等,練習的設計不僅要有科學性、教育性、趣味性,還要有針對性與實效性,一節課的練習需要有幾個不同層次,由淺入深、逐步提高。例如,教學“認識整時”時,可以設計以下練習:1.說時間,出示幾個鐘面讓學生來說時間,并說一說這個時間你在干什么。2.連一連,出示幾個鐘面和數字時間,讓學生來連一連。3.畫鐘面,給定一些時間,讓學生在沒有時針、分針的鐘面上畫。這樣的練習,可以使學生在多樣的活動中鞏固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積極性,其中“補畫時針和分針”的練習,既對知識進行拓展,又培養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教師只有關注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遵循低段數學教學規律,有效運用教學策略,才能提高低段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樂市潭頭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