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秀秀
新課堂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外在的教育行為,都是為這個主體發揮幫助、促進、催化的作用。那么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揮助學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呢?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在超越傳統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越來越顯示出其突出的助學功能。
一、激趣功能
激趣,就是借助教師精練性、激勵性的語言,營造氛圍、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而激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例如,教學《燕子》一課,在學生看了燕子圖片,讀了課題之后,我問:“孩子們,你們猜猜,課文會寫些什么?”一聽此話,學生們饒有興致地大膽猜測著:會寫燕子的特點;會寫燕子的本領;會寫燕子怎樣過日子的……當他們爭先恐后猜測時,我故作神秘地說:“課文到底會寫什么呢?那我們就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學生們急于去驗證自己的猜測,便興致勃勃地閱讀起課文來,完全沉浸于閱讀的快樂之中,對接下去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樣,在一個充滿張力的問題帶動下,師生創設出一個精彩的教學片段。
教師一句神秘話語激發了學生當下強烈的學習動機,而教師一句充滿期待的激勵性語言有時則能萌發孩子一生的夢想。《人生第一課》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教師給剛上一年級的學生講了一個故事之后,舉起一本書親切地說:“這個故事出自這本書,你們長大了,也能寫書。”學生們聽了有些困惑。教師停頓了一下,請了一個學生講故事。教師邊聽邊認真、工整地把學生講述的故事記錄下來,并制作成一本精美的小書,然后高高舉起這本“小書”,驕傲地對這位學生說:“孩子,瞧,這就是你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寫書并不難。你們還小,所以只能寫這種小書;但是你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為偉大的人物!”學生們一下子被吸引了,都睜大了眼睛盯著那本書,陶醉在自己就是一個“偉大的人物”的幻想之中,之前的困惑消失了。就是這樣簡短的幾句話,教師就在學生心中種下了一個美好的“夢”。
二、啟智功能
這里所指的“智”,即學生的思維性。所謂啟智,就是通過教師語言激活學生的思維,觸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喚醒、張揚學生的言語欲望,培養學生質疑、提問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執教《爬山虎的腳》一課伊始,我讓學生猜謎語:“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猜猜是什么植物?”話音剛落,教室里立刻小手林立。“是爬山虎。”一個男孩站起來大聲答道。見我搖了搖頭,幾個學生爭先恐后地猜測:爬山虎的腳、爬山虎的莖……怪了,學生的回答怎么都離不開爬山虎?哦!會不會是昨天我讓學生預習《爬山虎的腳》一課,他們根據以往經驗,覺得課前猜謎是為了引出課題,想當然地以為謎底就是跟爬山虎有關呢?多么狹窄的思維,多么可怕的定勢思維啊!我不禁皺起了眉頭,說:“這節課我們準備上《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可我說的謎底與爬山虎無關,你們根據謎面內容認真思考,再猜猜看。”一會兒,幾只小手又舉起來了。“百香果。”“不對,百香果不像青龍。”一個學生立刻站起來反駁道。我馬上對那個站起來反駁的學生豎起了大拇指:“好樣的,有了自己的思考。”學生們思維的火花似乎一下子被點燃了。“是黃瓜。”“不對,種黃瓜不用搭架子,只要插一根棍子在種子邊上就行,應該是絲瓜,絲瓜要搭架子,而且絲瓜是長長的,還是綠色的瓜皮,像青龍。”這謎底來之不易呀!我感慨地對這個學生說:“只有善思考,敢表達的孩子,才能找到真理!你是會思考的孩子,我喜歡。”后來,當讀到“一陣風吹來,一墻的葉子就漾起了波紋,好看得很”這句話時,我問:“讀著讀著,你們仿佛看見了怎樣的畫面?”這次,學生們真的敢想敢說了,有的說:“我看到了一片綠色海洋,碧波蕩漾。”有的說:“我看到了波瀾起伏的綠色云層。”還有的說:“一群綠葉寶寶伴著‘沙沙沙的輕音樂跳著輕柔的舞蹈,真好看。”正是教師真誠凝練的語言,啟迪了學生的智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喚醒了學生的表達欲望,他們才讀出了文字背后美麗的畫面。
三、引悟功能
所謂引悟功能,就是借助教師語言畫龍點睛的助學作用,讓學生去思考、討論、猜測、總結,培養學生大膽探究、自主感悟的習慣和自主實踐的能力,從而學會學習。比如教學《刷子李》一課,當學生閱讀了描寫曹小三隨著師傅黑衣上變化著的白點而不斷變化的心情這一片段時,教師問:“你能用三至四個標點依次表示曹小三的心情變化嗎?”簡潔的一個問題,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仔細閱讀思考,用心感受著曹小三的心情變化。當發現多數學生依次加上“!”“?”“!”時,教師補充道:“我喜歡聽到不一樣的聲音。”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再次激活學生思維,喚起個性表達。他們各抒己見,有的說可以依次加上“!”“?”“……”;有的說可以依次加上“?”“!”“!”……學生智慧的火花噴射而出,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此時,教師總結:“無論哪一種、哪一處的標點符號,都是你們心中的感受,都讓我看到了你們起起伏伏的多元心情。這是什么寫作秘妙?”到此,學生深切地感悟到了文章“一波三折”的表達秘訣,而這正是在教師精練的教學語言引導下自己經歷閱讀實踐感悟到的。
四、育德功能
這里說的育德,就是通過教師語言建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塑造學生健康的心態和美好的心靈,實現助學。教書即育人。語文教學中,教師注重語言禮儀,重視榜樣潛移默化功效,用委婉、幽默的話語代替批評,對學生優良品德和美好心靈的塑造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常用“請”“謝謝”“抱歉”等禮貌用語和尊重的手勢,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我關注課堂評價語言,如當學生朗讀課文讀得不夠好時,我會用“你讀得很流利,我和同學們想再聽你朗讀一遍”“再試試,相信你會一次比一次讀得好的”等欣賞、鼓勵性的語言,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我還善用委婉、幽默的語言指出學生的錯誤,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達到和諧、充滿情趣的美好境界。
總之,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語言的助學功能,對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定能起到積極的作用。當然,無聲的語言也是課堂的一道風景線,有時一個親切的撫摸、一次彎腰的傾聽、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熱情的微笑,都能帶領學生進入美好的學習情境中。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師范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