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娟 劉詒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數學好玩——‘重復的奧妙”。
【教學目標】
1.在發現、描述重復多次的現象或事物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簡單的“重復”規律。
2.通過對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規律的思考和表達,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概括及語言表達能力。
3.在觀察、思考、表達的過程中,感受規律和現實生活的聯系,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提高審美意識與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思考,體會簡單的“重復”規律。
【教學難點】根據個性特點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規律、創造規律、運用規律。
【課前互動】
猜物游戲——課件出示被信封遮住的,只露出一小部分特征的兔子、大象、老鼠、鐘、圓形、三角形等小圖片,讓學生開展猜物游戲。在游戲中,教師有意滲透本課所需的觀察、分析、推理、猜測等學習方法。
【設計意圖】“猜一猜”,是學生喜愛的游戲,教師悄然無聲地把本節課所需要的重要學習方法,傳遞給學生,為即將開始的新課學習做好鋪墊。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老師串了一條漂亮的手鏈。(課件出示:被遮住部分的彩色水晶手鏈,其水晶珠子排列顏色為:紅黃紅黃紅黃……)猜一猜——我串的第三顆水晶珠子可能是什么顏色的?
師:接著猜,我串的第四顆水晶珠子又可能是什么顏色的?(需要求說出猜測的理由)
師:你怎么這么肯定?你有什么發現?
師:哦,真是個有趣的重復,那重復的奧妙在哪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重復”的奧妙。(板書課題——“重復”的奧妙)
【設計意圖】當學生還沉浸在課前游戲的興奮中時,繼續開展“猜水晶手鏈”的游戲,讓學生及時地用上課前的學習方法發現本課的數學知識。
二、探究活動,理解規律
1.獨立發現規律。
師:像這樣的現象生活中還有許多。瞧,在這個熱鬧的節日畫面中你發現了哪些這樣的現象?
課件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在課件上演示相應的內容。
以彩旗為例,教師應注重從如下幾方面引導。
生:發現規律……
師:你是怎樣發現的?
引導學生體會:有序觀察的作用。并板書:按順序。
生:我觀察到它是紅紅藍紅紅藍紅紅藍……
師:原來你是從左往右仔細觀察的??磥恚覀円粗欢ǖ捻樞蛴^察,才有助于思考和發現。
師:誰再來大聲地按順序把它的排列規律說出來?
師:誰能讓我閉著眼睛就能聽出是按怎樣的規律排列的?(引導學生按規律組說)
師:孩子們,你們聽出來了嗎?剛才規律中重復出現的部分是什么?
師:棒極了!小旗就是這樣按紅紅藍,3個為一組,一組一組重復出現的。
師:你還發現其他哪些物體是有規律地重復出現的?誰能像剛才那些同學一樣說一說?(讓學生充分地說出規律,并且引導學生完整表達)
【設計意圖】此環節主要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充分地說出規律,但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有序觀察,并按重復組的形式描述重復現象,這有利學生理解“重復”這一數學概念。
2.引導表示規律。
師:我們同學真能干!發現了這么多有趣的規律,能不能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出這些規律呢?(以燈籠為例,課件展示)
師:我們先看一看燈籠的排列規律,想一想——你會用什么方式把燈籠的排列規律表示出來,讓人一眼就看明白呢?來,試試看,把你想到的方式記錄在這張紙上。
(1)學生動手嘗試寫一寫、畫一畫。
(2)展臺展示作品,集體品讀作品。(板書:畫圖、文字、圖形、符號……)
(3)對比優化。
師:這么多種表示方式,你想對它們說點什么?
師:比較這幾種方式,你愿意用哪一種方式表示,為什么?
(4)小結:大家通過畫圖、文字、圖形這些方式表示,規律的呈現方式就更加簡潔。我們就是要追求這種簡潔的表達方式。剛剛發現了那么多的規律,可是我們只表示了燈籠的重復規律,現在請你們任選一種重復現象自己動手表示它的規律。(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5)展示交流表示的方法。
展臺出示學生作品。
師:猜一猜表示的是什么?
師:老師發現大家已經能用幾種方式表示規律了,怎樣的方法更簡潔,為什么?(體會簡潔性)
(6)教師出示符號表示法:√√××√√××√√(課件展示)。
師:你能從主題圖中找出老師用這些符號表示哪些物體的重復規律嗎?
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符號不僅可以表示花盆的規律,還可以表示花盆里的花的規律。
(7)師:“112 112”又表示的是什么呢?采取什么方式?(數字)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環節,通過“泛放”,即不經任何指引,僅憑學生自己的經驗表示出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到“交流對比”,了解不同的表示方法,并感受到符號、數字的簡潔美;再到“引放”,即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最優的方法加以表達;最后還用了“猜測”,再次理解重復的表示方法。在這樣“放”與“收”之間,學生在教師無痕地引導下逐步認識了重復的規律,學會了表示重復規律的方法。
3.交流理解規律。
(1)拍手游戲放松一下。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思考:拍手活動和剛剛發現的這些規律有什么相同之處?(重復)
師:你能按這樣的規律繼續往下拍嗎?
(2)看一看花盆圖是怎樣重復?再擺下去會是什么顏色呢?旗子呢?同桌說一說。(課件展示)
小結:我們發現了規律就可以根據規律推斷出后面是什么了。
(3)猜一猜。
師:笑笑看到了老師的手鏈,也串了一條,猜猜看她串的第三顆珠子會是什么顏色的呢?
課件依次出示手鏈上的珠子:珠子顏色為——紅、黃、紅、黃、藍、紅……
學生再依次猜第四、第五顆,當猜測到第五顆時出示的珠子顏色為藍色,而沒延續前面的規律為紅色,在此,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重復一定次數才可以確定規律,重復次數太少不能確定規律。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概括與內化的環節,有了前面的學習與探索,學生對有規律的重復已有較深刻的理解。在此,設計了“猜笑笑手鏈”環節,使知識沖突產生,再次完善學生對重復概念的建構,起到了畫龍點睛之用。
4.創造內化規律。
師:通過剛剛的學習,大家已經會表示規律,現在讓我們一起動手來創造一組規律吧!老師這里有若干個三角形、正方形與圓形的圖片,你會創造一組規律來嗎?
學生獨立創作,全班欣賞臺上展示的品讀作品。
師:如果老師想像這位同學(臺上展示的學生作品)這樣排列出六組重復的規律,算一算,老師需要準備多少片三角形、正方形,或是圓形圖片?
師:猜一猜,按這樣的規律排列下去,第50個圖片應是什么形狀的?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終目標,通過學生自己創作得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通過交流與欣賞,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三、拓展延伸,運用規律
1. 了解生活中的規律。(課件展示:星期、四季、屬相)
2.課后延伸。
師:老師希望同學們有一雙慧眼,發現生活中的重復現象和其中隱藏的奧妙。
【設計意圖】課始,我們便從生活中的手鏈發現數學,課末我們再次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探究奧妙。這樣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規律存在的廣泛性,再次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積極情感。
(作者單位:福建省順昌縣實驗小學 福建省順昌縣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王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