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敏

【摘要】童話是一種兒童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不僅能夠促進兒童美好心靈的形成和發展,還能夠幫助兒童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長期以來,童話卻被視作思想和道德教育的工具,違背了低年段兒童的認知規律和閱讀習慣。本文主要探討了當前低段兒童童話教學中存在的誤區以及階梯式閱讀教學在低段兒童童話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低年段兒童;語文;童話教學;階梯式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一、緣起
什么是童話?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對童話一詞的解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編寫適合于兒童欣賞的故事。”《辭海》中,童話的基本解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經過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生活,增進兒童性格的成長”。童話是一種兒童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它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借助奇特的想象力,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常規束縛,用淺顯易懂、充滿童趣色彩的語言文字,把平凡而普通的人類世界幻化成一個美麗而又神奇的境界。
德國著名童話作家威廉·豪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童話是個美麗可愛的仙女,是想象王國的大公主。”兒童閱讀童話,在為童話中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吸引的同時,還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社會生活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作為一種從兒童視角出發進行創作的文學載體,童話不僅能夠促進兒童美好心靈的形成和發展,還能夠幫助兒童在不知不覺的閱讀中,通過對童話世界的體驗,結合自身的日常生活,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真真正正地體會到童話中所蘊含的美好的精神品質。由此可見,童話在兒童世界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因此成為小學語文課程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課文形式。在人教版的教科書中,尤其是在低段課文中所占篇幅尤為突出。
通過表格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童話作為一種兒童喜聞樂見的文學體裁,確實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教材編寫者的“青睞”。那么,童話在課文中所占比例如此之大,教師到底有沒有教好童話呢?
二、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的現狀與誤區
語文課文選自不同的文學形式、不同的文學類型和不同的文學內容,其教學功能自然而然不大相徑庭。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根據課文類型的不同以及課文內容的不同來恰當地定義課文的功能,進而恰當地選擇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很多語文教師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因而在進行童話教學時,能夠依據童話的語言特點和情節發展線索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然后,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語文教師卻沒有真正理解兒童的世界,忽視了對兒童的特點和需要的解讀,使得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呈現了一種平面化的趨勢與狀態,教學無層次,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逢童話必演
童話具有較鮮明的故事情節,故事性強,人物形象立體生動,因此一上童話課,學生就顯得很興奮。許多老師在教學童話時,喜歡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表演。不可否認的是,如果使用恰當,表演確實是一種有效的童話教學策略,不僅符合了學生好奇、愛動的特點,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童話中的形象。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表演卻僅僅只是作為一種熱鬧的形式。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童話的內涵,沒有與童話的作者和主人公進行深入的交流,他們只是熱鬧地表演——課文怎么寫,他們就怎么演,只追求表面的熱鬧和好看。尤其是在一些語文公開課中,表演只是一種作秀,學生只是將書上無聲的文字“翻譯”成有聲的語言,卻并沒有融入其自己的感情,童話的想象和幻想也只是停留在作者的想象和幻想中,學生并沒有因此得到想象力的鍛煉和培養。
(二)人文占主導
我國幾千年來的教育傳統都注重“文以載道”的教育思想,而語文教學更是肩負著對學生真、善、美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為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自古以來就是“文以載道”的思想體系實踐的體現。大部分童話,都蘊含著一些抽象的道理和道德觀念,因而成人世界的道德原則讓童話背負了太多知識傳授和道德教育的使命。具體反映在童話教學中,就出現了以下兩種過于強調教育功能、有失偏頗的行為。
很多語文教師認為在“每篇童話教學中,通過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訴兒童一個道理,完成道德訓誡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因此,在教學童話時,這些教師對每一篇童話都要深入挖掘,掘地三尺,“都要挖掘一個主題思想,都要挖掘出一個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切入點,都要讓學生進行一次道德教育”。殊不知這樣的做法與兒童的閱讀習慣是相違背的,不僅破壞了童話在兒童心目中的美好滋味,長此以往,還會讓學生養成講“假大空”話的不良習慣。
(三)工具性過強
“語文作為交際工具、思維工具和傳承文化的工具,對它的掌握并臻于熟練始終不能脫離語言的工具性,因此學好語文非下苦功不可。脫離或忽略語言工具特點的語文課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很多童話教學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完成的學習任務無非就是認字、寫字、背誦課文,偏重于對字詞的講解和對課文逐字逐句的分析。教師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訓練:學生在這篇課文當中認識了哪些生字新詞?通過這篇課文要對學生進行哪些聽說讀寫的訓練?教師站在成人的角度解讀童話,對童話的肢解破壞了兒童視角中童話所蘊含的意境美和意蘊美。
三、階梯式閱讀教學的內涵
(一)什么是階梯式閱讀教學
階梯式閱讀教學是一種動態觀點的分層閱讀教學模式,是對閱讀進行分步操作的一種形象比喻的說法。顧名思義,階梯式閱讀教學即層層遞進,打破童話教學中平面化、無層次的僵局。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時,應呈現一種逐級上升、漸入佳境的教學狀態,學生對童話的感知應從整體上接受童話,能夠明白到底講了怎樣一個故事,并能從品讀重要情節中上升到理解,汲取一個人物刻畫的方法,包括語言特色、動作神態等,到最后能夠將其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掌握一種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