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偉
【摘要】傳統的小語教學,更多的是先教后學,教的吃力,學的被動。我們常說要尊重主體,但我們總是走不出教師的話語霸權。翻轉,把主動權給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教師教為老師答。
【關鍵詞】翻轉;語文;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翻轉課堂是當前課程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翻轉,必須要掌握三個關鍵節點:第一是教學視頻的創建,創建的依據主要是文本,文本的主要內容梳理、文本特色的表達情感的方法等;第二是教學流程的改變,改變教與學齊步走的傳統,課前自主、課中互動,分層教學,優生更多的是在實驗上用時、用力;第三是家校交流方式的改變,孩子的學習和變化過程,家長是可視可控的,比之以往概念化的給學生定性要具體得多。掌握學習,是反轉課堂的理論支撐,優生快進,慢生慢來,主動權在學生,快慢在學生自己,總要也總能達到預期目的。要達成預期目的,最主要的是課前的深度學習,其次是課堂上的互動,互動是更高層次的牽引。
一、創建視頻,為課前的學習作深度的支撐
翻轉課堂,創建視頻,要找準文本最核心的內容,時間一般為10分鐘,不要花哨,有聲音和板書即可,不要把教師的形象和太多的插圖放在上面,因為小學生無意注意常常勝過有意注意,太多的畫面反而會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當教師把教學的視頻創建成功之后,如何又能及時傳導到學生的手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是允許學生帶手機的,筆者與學生建立了QQ群,共同加入微信聊。這樣可以隨時將創建好的視頻傳給學生,學生也可以隨時向教師和同學提問。
《哪吒鬧?!氛n前視頻創建內容:
1.閱讀《哪吒鬧?!啡模垶槿臉嬎家幌庐嬅妗?/p>
2.觀看《哪吒鬧?!菲瑪啵赫f說你眼中的哪吒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3.查字典“哪”,說一說“哪”有哪幾個讀音?
4.想一想“鬧”有哪一個意思?查一查“哪吒鬧?!敝械摹棒[”是什么意思?
5.用“因為……所以……”概括鬧海的原因。
6.試著向同學或父母朋友說一說哪吒鬧海的故事。
7.找出文中你有疑問的生字詞,自己上網搜索其意思。
8.出示《封神演義》有關哪吒的部分段落,請大家閱讀后,說出對哪吒的評價。
在這段視頻創建中,實實在在的進行語言文字方面的引導,目標盯緊文本,同時又不忘記課外的閱讀與文本的呼應。面對這些問題,每個人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樣的,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的甚至處于一種茫然的狀態,但經常性進行這樣的引導,他們自會從中找到門道,更能對課文產生應有的興趣。
二、課中互動,為學生的發展作必須的牽引
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卡爾·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的過程是讓受教育者在實踐中自我練習、自我學習和成長,而實踐的特性是自我學習和成長,是自由游戲和不斷嘗試。教育的本質是靈與肉的結合,光從靈魂上灌輸思想是很不夠的,更多需要肉身的實踐,教育是一種引向自由的過程,而不是單純地灌輸知識。
語文是藝術,也是科學,裝不得假,做不了虛的。我們不能排除有些文本過分地拔高思想或附加思想的因素,反而遠離了孩子的天性,自然地帶來一些負面的效應,讓小學生天天接觸的材料失去應有的磁力,孩子情愿泡在書吧里看少兒書,也不去看語文書了。文本與生活的遠離,戴著面具是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距離的。筆者在上小語三年級課文《掌聲》時,學生對文章的一二三段,頗為認同,而對四五兩段提出更多的質疑,在小學生中對殘疾人的認同度與書本上所說的是有很大距離的,小英后來的變化是缺少前提的,一個人一次掌聲就有那么大的變化而沒有反復是不現實的。 限于文章的篇幅,作者不可能把所有的內容說清楚,但作為教者要引導學生去探究現實生活的真相,將文本與生活進行有效的對接。作為學生,要有一種探究的意識,在探究的過程中能發現文本的瑕疵,更是一種挑戰。如:筆者在上到《菩薩兵》(見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學生在讀到這個點時,筆者將“發芽、生根、開花、結果”四個詞的順序調整,讓學生分析排列的邏輯性,結果有的學生結合自己在校園農場的實驗指出一般植物種子的生長過程是先生根,再發芽,然后開花結果。“生根發芽”是人們常說的,這樣看,課文里的“發芽,生根”是要調整順序的。
我們在教學中,常常把目光盯在本源的灌輸和對未來的展望中,而對眼前的實踐卻缺少應有的操作,沒有讓學生認識到眼前擁有與獲取才是最好和最大的幸福。在小學語文翻轉教學中,課中的教學主要是閱讀的推進與展示,在多種形式的驗證中去證明文本,也可以從不同版本中去尋找支撐,懷疑文本、補充文本,或論證相關的觀點。為了將研究向更深處推進,作為教師,就不能將視角局限在文本上,要多角度、多方面的搜集相關的資料,與學生一起共同地參與,以平等的態度交流,而不是以皇帝對待臣民一樣地去統治學生的行為,也統治學生的思想。
三、家校交流,為過程的建構作必要的點睛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過去學生家長來了解子女的情況時,很多教師包括我自己常常只能對孩子作一些概括性的、籠統的回答,而過程的情況家長卻很難知曉的。翻轉課堂,因為更多地把課堂內容移到了課外,移到了家中,移到了家長和學生的合作中,家長可以親見孩子的成長過程。這樣可以更多、更好地理解孩子。
為了讓家校交流落到實處,我們要引導家長一事當前,常有三種選擇:第一是固守,第二是過渡,第三是創新。固守,傳統有時也會僵化人的思維;過渡,客觀上我們要創造一些必要的條件;創 新,人常說新生必丑,然而只有新生才更具有活力,觀念的更新要結合文本向家長作具體的解讀,不僅是語文,其他學科也要同步進行。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翻轉可能面臨許多難題,但不邁出這一步,是很難創新的。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