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驊
【內容摘要】教學評價往往是整個教學環節中既備受重視,又容易被異化的環節。本文從高中語文傳統教學評價的問題和基于新課程理念的高中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兩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高中語文 教學評價
無數教學實例都展示了教學評價體系的重要性,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進步在很大程度上都受教學評價的影響。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學科的教學評價較之過去更為全面:由只重視評價教學結果,轉變為兼顧評價教學過程;評價內容逐步多樣化;評價標準更具有科學性;評價主體由單一性轉變為多元性。而理念轉變為實踐的難度在于,傳統的既有的教學評價體系具有頑固的慣性,教育者對其局限性的危害認識不足并有惰性;構建新教學評價體系既需要理念的認同,更需要具體的操作步驟。
一、高中語文教學評價的既有問題
對高中語文教學來說,教學評價的具體對象主要由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評價主體以及評價過程和方法等方面組成。目前高中語文教學評價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評價標準不客觀
在傳統的評價標準中,比較重視相對評價標準,即重視評價主體的相對位置,重視學生在考試中的各種排名,甚至不斷地被進行比較,這種單一的評價標準對評價主體所進行的評價是不客觀的。語文學科的特點是,分數與排名并不能完全反映學生語文運用的實際水平,過分重視一次語文考試的成績往往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
2.評價內容較單一
現有的高考制度和社會認知客觀上導致了教學評價體系過于強調可量化內容,強調學生的考試成績、升學率、合格率等。這樣的評價方式,會使整個教學評價過程忽略了一些不能夠量化的知識內容或學習能力。如評價主體的思維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學習方式與方法的改進,以及學習情緒、態度和習慣等方面。就高中語文來說,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廣度、自我研習的態度和深度等都很難形成量化指標,但往往就是這些無法量化的能力,才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并使學生獲益終生。
3.評價方法較片面
教學評價的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除了考試這種終結性評價方式外,還有很多過程性評價的方法,如閱讀并撰寫讀書筆記、搜集資料創作小論文、完成一次朗誦或者辯論比賽等。但是在實際的教學評價當中,學校組織的考試成了最主要的教學評價方法,偏重定量的評價,忽視定性的評價。即學生在高中階段從事的許多真正能提高其語文能力的活動,因為無法納入對學生的評價,最終被舍棄。
4.評價主體較被動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學生是來接受知識的,應該接受學校及教師的安排,從而忽略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評價主體無法參與到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去,導致其意見和想法得不到重視,人格得不到尊重。高中語文教學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學生對學生、學生對教師、學生對授課內容和方式等均可作出相應的評價,并改變整個教學進程。
二、構建高中語文教學評價新體系的建議
理念轉變為實踐,首先需要教育者在理念上充分認同并具有迫切改變現狀的動力,然后需要一些具體的操作措施。
1.營造寬松環境,學生參與評價
新課程理念要求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因此,需要改變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被動地位,讓其參與到整個評價過程中。努力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讓課堂在教師的主動引導下形成寬松活躍的氛圍,并通過設置生生評價、集體評價、自我評價等過程性教學評價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改進教學成效。
2.強化評價引導,給足評價時機
開展高中語文的教學評價活動,既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也要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教學評價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并非間斷的,也非短期的,因此,無論針對評價者,還是被評價者,都要給予他們足夠的評價時機。首先,給足評價時間,即通過一定時間的觀察和思考之后再進行完整而客觀的評價,草率導致評價無效。其次,選對評價時機以利被評價者的發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或者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指導,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則可以利用課堂問答、課后交流和周記等形式實時評價反饋教師的教學活動,促進教師反思并改善教學過程。
3.制定評價方案,改善課堂生態
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重視教學評價在整個教學過程的作用,而高中語文由其學科特點決定,其評價方案必須包括定性和定量兩個層面。定性層面的教學評價是指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教師要根據閱讀課、寫作課、研究課和復習課等不同課型形成常規評價活動模式;建立學生的課程檔案,記錄學生在日常作業、上課表現、課外閱讀、思考研究等方面的情況;根據高中三個學段的學情,逐步提高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活動的要求。定量層面的教學評價是指階段考試、期中期末考試、高考。教師通過定性和定量的教學評價方案的制定,平衡好教學過程和結果的關系,最終改善課堂生態,促進人的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學績效的有力推手。作為一線教師,要把新課程理念關于教學評價的要求轉化為具體可行的教學活動作為研究的重點,畢竟,務實的教學實踐才能解放既有的教學桎梏。
【本文系江蘇省無錫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立項課題“基于課程評價下的課堂有效教學研究”(J/D/2013/00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市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