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琪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15年3月20日發布《2015年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并以“水和可持續的世界”為主題,稱全球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水資源的核心貢獻。
一、文獻框架及案例分析
該報告分為四個部分:1.水與三維立體的可持續發展。探討水與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系統等層面的復雜關系。2.應對發展中的關鍵挑戰。包括關鍵領域的政策和措施、快速城鎮化帶來的挑戰、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管理的影響等問題。3.區域化問題。對歐美、亞太、阿拉伯、拉美加勒比海、非洲五個區域的風險和機遇給予闡述。4.應對與實踐。提供解決問題的路線圖。
該報告還提供了七個案例,分別是亞洲城市的地下水管理、巴西巴拉那河盆地“制造好水”項目、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國家水資源管理、意大利塞爾基奧河承包、太平洋島國淡水安全風險——薩摩亞咸潮入侵、新加坡循環用水、越南湄公河三角洲進展狀況,并從正反兩方面予以分析。
該報告顯示,飲用水來自水管道或水井,在1990年到2010年期間,有2.3億人的飲用水狀況得到改善。不過,由于人口的增長、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糧食和能源安全政策的實施、貿易全球化等經濟活動的全面開展、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消費量的增加,全球對水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
二、浪費現象及效能改善
報告指出:世界各國都有嚴重浪費水資源現象的存在,而且水資源尚未得到合理利用,來自43個國家的7億人正處于缺乏飲用水的狀態。地下水資源日益匱乏,全球目前已開采了近20%的地下水。如果照此趨勢下去,估計到2030年,全球40%的人口將面臨供水“赤字”問題。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6億,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里,全球水需求將上漲55%,其主要原因是發展中國家城鎮化進程、制造業、火力發電以及家庭對水資源的需求都顯著增加。如果世界各國再不采取任何措施,世界將陷入水資源危機,甚至面臨“全球社會經濟體系崩潰”的風險,而首當其沖的自然是本身就已經遭遇干旱問題困擾的國家。各國應盡快對水資源進行測量與檢測,并做好使用計劃,以使水資源能夠得到可持續使用。
報告還強調,由于本世紀中將迎來人口增長期,全球對純凈水的需求極有可能超過預期。如果水資源消耗率持續不下,將有上億人無法飲用到純凈水。
在談到城鎮化與水資源的關系時,報告特別指出,自發的城鎮化創造出大量貧民窟,貧民窟的布局導致供水非常困難,而且某些政府不愿或無力為此群體提供充足的水資源和衛生設施。到2020年,貧民窟居民將達到9億,他們更易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政府必須改善城市供水系統的效能,考慮貧困群體的需求。
責任編輯:張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