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然
長期穩健向上的強勢背后,正是這些令人期待的因素在推動,而非簡單的“游資炒作”。

2014上半年,在滬深股市行情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軍工類上市企業股價集體大漲,吹響了A股市場全面反擊的沖鋒號。
實際上,在其他軍工個股出現井噴式快速上漲之前,中航工業集團旗下航電系統的上市子公司中航電子(600372.SH),兩年多來一貫都處在穩健向上的強勢風格中。
對于軍工板塊這場令人印象深刻的井噴表現,懷疑論者有充分的理由,去質疑其上漲的動機:有的企業利潤水平并不出眾,部分公司的資產質地似乎也有待提升。但整個資本市場熱情的追捧證明,相對于這些浮現在表層的問題,軍工企業還有著更多值得期待的機遇和內涵,被這個市場中最聰明的投資者成功發掘。
中航電子長期穩健向上的強勢背后,正是這些令人期待的因素在推動,而非簡單的“游資炒作”:科技含量最高的軍工企業之一、托管集團最高技術含量科研院所帶來的資產注入預期、軍工企業所特有的技術溢出效應、軍工資產證券化時代所帶來的軍工企業發展機遇等等,都成為了這家軍工企業走在軍工系統上市公司前列的關鍵因素。
“我們的規劃是到2020年實現千億目標。”中航電子董事長盧廣山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公司航空產業繼續做大做強,非航空產業也會在正確的軌道上加速推進,在軍民融合的基本思路指導下,最終會實現軍、民用產品兩翼齊飛。
高利潤板塊
我國武器裝備的科技化升級空間巨大。
前任國防科工局局長陳求發在2011年的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上表示,在整個“十二五”規劃中,要實現軍工核心能力建設的升級換代。
對于航空電子,可能熟悉的人并不多,但這并不妨礙其成為一架飛機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根據盧廣山的介紹,在國際上一架軍用飛機的生命周期成本中,航電系統的占比已經超30%。
“航空電子現在在整個航空領域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盧廣山認為,在如今的飛機制造業中,不論是民用還是軍用飛機上,航電的發展都對這些航空裝備的發展起著倍增器的作用。
航空電子和消費電子看似沒有共同之處,但實際上都有一個內在的共同規律,即發展速度迅猛、遵循“摩爾定律”。在飛機裝備的一個迭代過程中,航電系統可以進行多次升級。飛機的“一代平臺”在“幾代電子”升級支撐之下,價值可得到充分發揮。
正因為如此,從價值貢獻的角度來看,目前中航電子在整個中航工業集團內部,是利潤貢獻度最高的板塊之一。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產品的毛利率達到了32.42%,遠超母公司下屬其他企業。

軍工產品的科技化水平提升,不僅是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涉及到國防安全的重點大事。從歐美軍事強國走過的發展過程來看,裝備電子信息系統的發展都是必經之路。
盧廣山告訴《英才》記者,中航電子旗下有十幾家企業,有數量眾多的專業與核心產品應用在航天、艦船、兵器等領域的裝備上,這些不同層面的產品將在快速發展的產業環境下穩定成長,具備非常強的持續性。
資產注入預期
在很多人看來,國內軍工產業是一個離市場較遠的產業,行業中所有企業都視軍方的采購計劃和需求來決定研發和生產。
而實際情況是,航空電子行業早已脫離了純粹的計劃經濟,成為了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領域。包括電子科技集團、兵器工業集團在內的幾大央企、地方國企乃至民企,各種所有制企業的產品相互之間充分競爭。在相對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中航電子面對機制、體制更加靈活的地方國企和民企,能夠取得現在領先的市場地位,已屬不易。
但盧廣山對此并不滿足,“目前中航電子一方面在進一步推進市場化的改革和專業化的整合,另一方面也在期盼一些改革政策的到來。”
如今中航電子在國內雖然能夠保持領先地位,但想要在國際競爭中取得領先,還要在充分的市場化競爭中淬煉筋骨,在專業化的整合中“強本固基”。
這正是“全面深化改革”方針在軍工體系中的兩大重要方向。盧廣山判斷,政策面上推進的軍民融合,實際其背后的要求一定意味著市場化改革:“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企業發展的動力,用市場化的體制和機制來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并滿足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
在過去的幾年中,中航電子一直在推進市場化的改革。將航電系統的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并托管了下屬的五家科研院所。各司其職、堅守細分市場的下屬公司,迅速增強了中航電子的綜合競爭能力,而五家科研院所進一步鞏固著中航電子在技術層面的領先優勢。
在最近兩年的時間里,中航電子的股價之所以能夠在大盤“跌跌不休”時保持強勢,形成穩健向上的良好走勢,五家科研院所的資產注入預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更重要的因素是,在武器裝備技術含量最高的領域里,中航電子深化改革,積極融入市場競爭并取得領先地位,給了投資者以堅定信心。
“市場化改革對軍工企業而言,是一個歷史的職責和使命。只有按照這個思路去走,企業才能夠有更大的發展動力,才能變得更加健康,也能夠將軍民融合真正地貫徹到企業發展的戰略中去。”盧廣山總結道。
按照中航工業集團的戰略規劃,每個產業板塊都將實現專業化的整合。也就是說,在航電領域,中航電子最終的目標,是將整條產業鏈的各類資產集中到上市公司平臺中,以建立完整的產業鏈,形成對外競爭的合力,提升企業參與國際化市場競爭的能力。這同樣是中航電子在近幾年的資本市場上表現穩健強勢的關鍵因素之一。
技術溢出效應
從早年的核技術,到近期谷歌收購的軍工機器人企業,軍工一直是社會發展極其重要的技術推動力,就連計算機的誕生,也是出自計算炮彈彈道的需求。
可見,軍工企業的技術溢出效應有著巨大的潛力。這也是中航電子實現盈利模式創新的重要基礎:依托一系列先進的軍用技術,向市場容量更大的民用市場邁進,取得更高的營業利潤并反哺軍工技術研發。
中航工業集團董事長林左鳴是這一策略最堅定的推動者。他認為中國航空工業要做好,一定要將航空技術溢出到航空以外,用溢出效應創造效益。他在接受《英才》專訪時表示(《英才》2015年03月號《林左鳴 中航工業資本大整合》),大量的航空技術要轉移到非航空領域,而現金流則可以從非航空領域回流至航空領域,形成“交叉灌溉”的效果。
“目前航電的非航空產業發展還在路上,我們將其定位為核心戰略之一來推進,這將對調整我們航電的產業結構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盧廣山說,航空電子涉及的專業和技術,幾乎已經覆蓋了電子信息產業的所有相關領域,因此航電在發展非航空產業方面,具備極強的技術和資源的優勢。
在國際上,傳感器部分占航電的比例現在已經超過了65%,這是航電行業最為重要的一項技術領域。除此之外,在操作系統、任務系統、顯示、控制等等方面的技術,航空電子產業都有深度覆蓋。這些技術已經在軍工產品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同樣可以在民用產品中尋找到更大的市場空間。
此前,中航電子已經規劃了六個方面的行業,包括電子信息、機電自動化、機器人、基礎器件、醫療設備和智慧城市的相關業務,來推動非航空產業的發展。
這些行業粗看相互沒有關聯,但中航電子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絕非隨意為之。盧廣山對企業發展非航空領域業務,有著非常明確的準入要求,最核心的標準便是技術、行業不相關的不做。此外中航電子也會對市場規模、行業的發展階段和空間方面進行嚴格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