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暉
基金經理依舊讓人艷羨,但似乎不再趨之若鶩。艷羨的是名望、利益,擔憂的是業績、紀律和未來。
對于一個曾經經歷了高速增長、野蠻開拓、財富暴增、光芒萬丈的行業的翹楚們來說,有些苦,只能是自己一個人體會,行業的痛,業內的苦,只能是親歷者才能“切膚之痛”,觀者云云,不過是隔靴搔癢;議者喃喃,不過是“花邊新聞”;最初的本心在行業的波詭云譎中早已經被消解,離去或是回來,總不過是一種姿態,這姿態中有不甘的、有不敢的、有不服的、有不忿的、有不愿卻不得不的、有不能卻不安分的、有不知為何事與愿違的、也有恍惚間柳暗花明的,這個行業里,走多遠,不取決于耐力、體力、毅力,而全在命運。
此起彼伏
今年初,原本在券商資管行業中頗有名氣的原中銀國際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商小虎、原中信證券資產管理部執行總經理周玉雄近期分別加盟了融通基金、中歐基金。
商小虎曾任中銀國際證券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擁有14年投資、證券從業經歷。此前其所管理的均為絕對收益型產品,中長期業績頗佳。從公開的券商集合理財計劃業績來看,截至2014年末,商小虎管理的中銀國際中國紅穩定價值近三年凈值回報率約87%,其中2013年度收益率43%,位居同類型產品第二;其所管理的中銀國際中國紅穩健增長近兩年凈值回報53%。商小虎所管理的投資團隊旗下的中銀國際中國紅1號長期業績也大幅領先于同業,近三年凈值回報率134%。
周玉雄亦是一名券商資管的投資老將。據《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周玉雄有18年證券從業經驗,曾任華安基金研究員、中信證券資產管理部執行總經理、權益投資業務負責人、全國社保組合經理、國壽委外組合經理。如今,商小虎、周玉雄都選擇來到公募基金。商小虎于2015年初成為融通基金投資總監,周玉雄則于2014年12月加入中歐基金,現在擔任中歐基金基本面趨勢策略組——投資總監。
人才流失的危機感倒逼著公募基金公司進行自我變革。
這幾年中,“走出去”的最響當當的當屬王亞偉,這位傳奇的股市經理“奔私”近3年了。盡管離開公募后,出于種種原因,處在種種猜測中的王亞偉延續一貫甚至有些更甚的行事低調,這種明哲保身、“悶聲發財”的精神和行為做事讓他在投身私募后的投資故事鮮為人知。
然而,江湖已經不再是那個可以“隱瞞”得住的江湖,基金“江湖”上各種對于王亞偉投身私募后的功過、成敗、起伏、掙扎,各種版本的演繹迭出不窮,也毫無根據,但由于他明星般的光環,他入駐的股票會定期披露,成為市場追捧的熱點。公開信息成了“試金石”。
公開信息顯示,王亞偉目前管理的私募產品有兩只——外貿信托昀灃證券投資信托計劃和千石資本千紙鶴1號資管計劃。根據昀灃私募基金此前披露的一組數據,昀灃自2012年12月13日至2014年9月19日,在近兩年時間內,凈值增長45%,規模超過35億元。
有業內人士推算,昀灃成立兩年來,在2014年底的累計凈值收益率將輕松超過80%。不過,與其它已披露業績的私募產品相比,這一成績不算突出,2014年,創勢翔1號以300.80%的年收益收獲業績冠軍,即使是第五名澤熙1號的收益也達到137.44%。
歡樂和痛苦只是一墻之隔。
時過境遷
現在的公募和當年比起來,壓力更大了,危險也更多了。
近日,證券業協會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配售對象黑名單公告》顯示,華富智慧城市、信達澳銀領先增長、中郵核心優選、中郵核心競爭力等4只公募基金產品因在去年的IPO配售項目中違反相關規定,列入新股配售黑名單,未來6個月內不得參與新股申購。

根據證券業協會3月9日發布的新股配售黑名單,包括公募基金產品、公募基金非公募類產品、自然人賬戶等31個股票配售對象在2014年9-12月期間的華電重工、東方電纜、九洲藥業、國信證券、凱發電氣、燕塘乳業等43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項目中,違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承銷業務規范》第四十五條之規定。其中,華富智慧城市、信達澳銀領先增長、中郵核心優選、中郵核心競爭力等4只公募產品涉及“提交有效報價但未參與申購”的違規行為。
如果說監管的壓力是硬性的,那么基金的“軟實力”比拼也絕非易事。
中金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從市場整體情況來看,公募基金總資產規模創歷史新高。公募基金四季度總資產達到4.64 萬億,再度創下歷史新高。單季凈增5639 億,為連續第六個季度凈增加。分類別來看,各類資產規模均有所上升,股票類資產增加1845億元,季度環比增速高于債券和貨幣。雖然四季度經濟數據表現疲弱,但降息周期開啟帶來資本市場活躍。
從主動偏股型基金的倉位情況看,主動偏股型基金倉位維持在高位,在政策放松和改革憧憬下,主動偏股型基金倉位維持在84%左右,依然維持在2010年以來的歷史高位水平。不過,從四季報看,主動型管理股票型基金對領漲板塊的倉位與三季度末相比已經大幅上升,而股票市值并未對應大幅增加,表明公募基金加倉金融是在臨近四季度末的市場大幅上漲之后被動高位加倉。
事實上,從基金整體漲幅與上漲指數漲幅相對照可以看出端倪。去年四季度,A股震蕩上揚,在藍籌股的帶動下,上證綜指在年末兩個月加速上漲。截至去年12月31日收盤,上證綜指、滬深300指數和深證成份指數均大幅狂飆,漲幅之大、速度之快,令大多數投資者始料未及,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創業板指數和中小板指數在此期間卻不升反跌,市場風格由成長轉向價值。
從去年四季度大盤藍籌強力崛起看,滬深300 指數累計漲幅高達44.17%,上證指數在四季度也上漲了約37%,全部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只增長了約14%,大幅落后市場,表明公募基金大部分并未充分享受到藍籌的上漲。
盡管面對突如其來的大牛市,此前兩年來享受新興產業概念股紅利的基金經理,顯然還沒有快速地轉變過來,以至于最后高位接盤金融地產。
不過,在基金看來,接下來的股市上漲依然相對確定,使得基金幾乎以“滿倉”的姿態迎接新一年的投資,一定程度上顯示行業對后市行情的樂觀預期,這也是基金高倉位的主要原因所在。
路難行,鞋難穿,受苦的是自己的腳,誰疼誰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