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嘉
從人事結構的角度看,中國的基金管理行業在面臨一個以合伙制為核心,雇傭制為其服務的新格局。
有不少美國思想家正在闡述這樣一個概念:權力淡化(Power Decay)。因為權力對掌握它的人而言并非總是積極的,掌權的人通常會因權力的增長而受到越來越多的束縛。
在傳統的權力模式下,人們盡力攀爬組織中的權力階梯,只有到了頂層才可能以頂層設計視角從上至下對組織施加改變或影響。在這種制度下,一個小組織也會像數學中的分形概念一樣,無窮無盡地將金字塔式的權力模式復制下去。中國的基金管理業就曾帶有這種特征。而權力的扁平化模式正在挑戰這種架構,并帶來讓行業煥然一新的極高效率。
過去的可愛和可笑
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大盤一度是那么重要。大盤漲大家都賺錢,大盤跌就只有很少的投資者可以不賠錢,零星幾個靠運氣、關系或者極其罕見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獲利。正因為如此,才有“中國股市是政策市”的流行說法。
2008年前,整個中國資本市場好像只有股票市場,而股票市場好像只有兩種賺錢模式:做莊和跟莊。一個“莊”字充分體現了當時市場參與者對頂層建筑的迷信。人們似乎總活在一個擁有至高無上的統治者的金融集權世界里。相信股票大盤背后有政府的意愿,每只股票背后都有資金雄厚而且非常神秘的莊家。
這可能真的是事實,也可能是子虛烏有。但他們的存在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股市曾經集體單純地迷信這個概念。
當大家面對著不到1000個上市公司做出各種猜想甚至是近似于陰謀論的推理時,我們就要盡可能地去接近這群人,所以我們不能相信自己的投資能力,這無異于被巫術所統治。
而打敗巫術的力量是科學,或者說是效率的提升。過去六年里,中國資本市場剛剛經歷了一個效率提升的偉大變革。今天,由于大數據概念的普及、編程成本的“民工化”和制度透明度的提升,中國基金管理業孕育著內部結構的重大變化。
眼下,中國股市從數量上正走向一個極為豐富的結構發展時代。如果一切順利,A股將很快達到3000個上市公司的規模。之后如果IPO注冊制度全面貫徹,中國股市會在三年內達到5000個上市公司的規模。更重要的是,新上市公司將會以非傳統國有企業為主。
請注意,這里提到的非傳統國有企業并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民營企業。國有和民營共同存在的混合經營制企業應該是這次變革中的最大贏家。這些企業不僅會帶來更多的新盈利模式和管理方法,也會把更豐富多彩的經濟社會通過債券和股票市場帶給投資者更不同的機會。
在2009年,我們看到一只股票的走勢后可能會發問:“現在市場里有哪些股票的走勢是和它相同或類似的?”然后用肉眼一個個翻閱1000只股票來粗略判斷,之后再對篩選后的近百只股票進行細致的比較。最后我們可能會換幾個時間點,再次選擇出和這只股票關聯系數比較高的幾只股票。
未來新格局
今天,當市場上股票數量迅猛增長起來后,我們遇到同樣的問題,根本就不該再問有哪些股票和它的走勢類似,而應該每天都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在每一個時刻,市場中近3000只股票到底有多少種可歸納的走勢?他們之前的關聯性是重復一貫的歷史關聯函數還是有所突破?哪些是復制歷史的關系,哪些是最新突破的關系,哪些是產生最大邊際突破效益的關系?”
我們應該通過提高計算效率來對我們想象的世界證實或證偽,而電腦和大數據處理的時代給了我們提高效率來更加廉價準確地探索與發現的機會。
我們不再需要傳統的總經理、投資總監、基金經理、分析師團隊、分析師助理團隊、單獨的風險管理團隊等等。這種依靠人的經驗來論資排輩的等級制度已經落后,開始妨礙基金行業的發展。我們需要的是更多更細致的工作崗位。
一家基金公司首先需要確定其獲利模式。我們需要考慮的是依靠投資獲利還是交易獲利?這兩個獲利模式看似雷同,其實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投資獲利是比較傳統的通過對宏觀環境、行業和上市公司管理團隊的情況進行判斷,然后做左側交易。這類似于巴菲特的思路和絕大部分上世紀世界主流的共同基金的投資方法。
而交易獲利模式則要更多地以資本市場的內部結構為核心,進行概率博弈。在這個世界里我們可以不看基本面,不知道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背景甚至他們的名字。但是,我們通過對資本市場的資本游戲規則和資本市場參與者的習慣、弱點的判斷,進行近于零和博弈的游戲。
比如我們知道了中國股市內部的關聯度情況,那么就可以看出股市的無序值在按照一定規律發展。而這個無序值是中國股市的主要參與者狀況的體現。由于中國股票定價主要由交易頻繁的散戶主導,所以我們可以從中國股市的無序值中看出這是一個常態混亂,偶爾由于外力而產生逐步高關聯性的混沌市場。這些理論其實在物理學里是非常簡單的基礎理論。
同樣,我們可以用生物學的進化論,數學的分形理論,醫學和IT之間的人工智能理論等各種科學視角對市場進行客觀的,合理懷疑的各種假想和驗證。同時,我們也可以利用大數據去挖掘尋找各種可能的可利用的科學關系的跡象。
投資經驗固然重要,但這種經驗更多的應該是在面對市場時,對人性弱點進行把握和控制。無論是上述的傳統投資獲利還是新興的交易獲利,在正確的時間提出具體正確投資策略的人才是核心的合作伙伴。
而在全面高效的分析系統和交易系統下,執行這些策略的人們變得不那么重要了,這些執行的人應該是可輪換的被雇傭者。從人事結構的角度看,中國的基金管理行業也在面臨一個以合伙制為核心,雇傭制為其服務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