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陶
?
他戰勝了1929年的美國股市暴跌,也沒有被2008年以來爆發的次貸危機洗劫。作為華爾街資歷最老的大師,他經歷了美國股市的跌宕起伏,笑到了最后。
“我無法再找到一個人或一種職業,能像經濟那樣對我產生如此大的吸引力。”直至去世前,歐文·卡恩仍然保持著對財經的狂熱,他不僅擔任著卡恩兄弟集團(Kahn Brothers Group)的董事長,還每天前往曼哈頓的辦公室工作。而此時,他的兒子們早已在家“頤養天年”了。
作為“價值投資”大師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關門弟子,卡恩的嚴于律己讓他很好的繼承了優秀的投資素質。憑此,他戰勝了1929年的美國股市暴跌,也沒有被2008年以來爆發的次貸危機洗劫。作為華爾街資歷最老的大師,他經歷了美國股市的跌宕起伏,卻笑到了最后。
卡恩的嚴于律己也體現在生活與工作的各個方面,這一性格特點甚至被科學家認為是他能夠長壽的秘訣。卡恩的家族具有長壽的基因,過百的成員不在少數;同時他又有著極具規律性且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抽煙不喝酒、飲食少油少肉、堅持每天步行上班、聊天時沒有多余的手勢。素雅的生活背后也體現了卡恩的自律與節制。良好的身體狀況使得卡恩直至109歲仍堅持每天坐班,大量閱讀。相較于死亡,卡恩更擔心智力下降。
他曾表示,每年都有數百萬人死于一種本可以避免的毛病,這個毛病就是不夠理智,缺乏控制自己沖動的能力。而這樣的性格正是進行價值投資的必要因素。
格雷厄姆的門徒
“投資成功不需要天才般的智商、非比尋常的經濟眼光,或是內幕消息,所需要的只是在做出投資決策時的正確思維模式,以及有能力避免情緒破壞理性的思考。”——在投資大師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著的《聰明的投資者》一書的前言中,“股神”巴菲特作為其弟子,留下了這樣一段話。
與巴菲特師出同門,投資大師歐文·卡恩正是這一投資美德的踐行者。如今,這位名垂華爾街的風云人物已經離世,但是其“價值投資”的衣缽已成為后人的寶貴遺產。
卡恩出生于1905年的美國紐約,雖然曼哈頓的夜晚已經燈火通明,但耀眼的燈光只是為了預熱白天華爾街的繁華。
與那個年代的人們一樣,卡恩對華爾街也是向往至極。從高中畢業后他進入紐約城市學院學習,他同時還在華爾街找到了三份兼職。除了工作,卡恩還經常穿梭于華爾街的每幢大樓,向那些與自己有著同樣抱負的“華爾街之狼”虛心請教。
但是隨著工作的深入,卡恩眼中卻盡是華爾街的“瘋子”,他看著資本市場的泡沫在急劇膨脹,而此時,命運將他帶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門前。
有一次,一家公司的財務人員接待了卡恩。在與其交流的過程中,卡恩發現了一本令他大為震驚的賬冊。那是一連串幾乎從來沒有虧損過的投資交易,都在一位“本杰明·格雷厄姆共同賬戶”的名下。驚訝于如此謹慎而收益豐厚的交易記錄,卡恩開始探訪格雷厄姆這個人,發現他就在這棟大樓里工作。后來卡恩成為格雷厄姆的助手,為其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商學院名聞遐邇的授課提供協助。
卡恩說,他從格雷厄姆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其抵御賺取快錢誘惑的能力。“在大多數時候,格雷厄姆對這種快進快出的賺錢方式都不為所動。除非他認為這筆投資的賺錢幾率要大大高于虧損幾率,否則他不會下手。”
卡恩對于自己的成就從不貪功,他總是將這些成就歸功于格雷厄姆。他甚至還以格雷厄姆的名字命名了他的兒子——托馬斯·格雷厄姆·卡恩。
正是基于此,從1928年成為格雷厄姆的助手開始,直至1956年格雷厄姆正式宣布退休,二人契約似的合作方終止。此時,卡恩已經年過五十。
與很多投資大師不同的是,盡管他已經深得良師教誨,卡恩并沒有一顆自立門戶的雄心。直至1978年,卡恩才與自己的兒子共同成立了家族公司——卡恩兄弟集團,比起同門師弟巴菲特創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遲了22年。
盡管已經自立門戶,但是卡恩的公司仍“虔誠”地貼上了恩師“格雷厄姆”的標簽。他不止一次在公共場合表示自己的投資行為皆是遵照格雷厄姆的標準體系所進行的。
對賭牛市的贏家
正是格雷厄姆投資哲學,使卡恩在美國大蕭條中“一夜成名”。
1929年,認為股市早已瘋狂的卡恩,在當年的7月開啟了自己的第一筆交易——做空馬格馬銅業公司的股票。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降臨,股市開始瘋狂下跌,華爾街陷入恐慌,跳樓者不計其數。
在天堂與地獄并存的華爾街,卡恩見證了資本市場吞噬一切的恐怖,美國自此深陷經濟危機無法自拔,直至羅斯福任職,美國經濟才企穩回升;而卡恩卻靠著大蕭條狠賺一筆,并且青年得志,在華爾街嶄露頭角。
卡恩評價那個時代:“我剛開始投資的年代,股票市場充斥尋求捷徑的投機者。僅有寥寥幾家大型機構堅持對績優企業的債券和股票做嚴肅投資。”
市場的膨脹也助長了人們對牛市的信心,卡恩的冷靜在那時并不被理解,做空馬格馬銅業公司的錢就是卡恩向一位認定他一定賠錢的親戚所借。因為沒有人會選擇“對賭牛市”。
讓卡恩堅信選擇的理由就是格雷厄姆關于“價值投資”的論述。價值投資指計算企業的真實價值,僅在其股價足夠低時買入它的股票。
卡恩說:“上世紀30年代,格雷厄姆等人研究出安全分析和價值投資概念,這隨即成為我人生的重心。價值投資是分析投資的藍圖,與投機相對。”
“一夜成名”后,卡恩得出一個結論——對某一公司和行業的狂熱,往往是巨大投資風險來臨的信號。
盡管時過境遷,但是卡恩的投資理念并未落伍,從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開始,卡恩先后經歷了70年代的通貨膨脹,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2008年的次貸危機,然而憑借價值投資的金字招牌,直至去世,卡恩仍在華爾街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