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峰



近年來,中國人在各個領域里嶄露頭角已經不那么新鮮了,但是在世界級攝影比賽中拿大獎還是鳳毛麟角,比如杰夫偏偏闖了進去。2011年,他在北美最大的年度國際攝影比賽、第118屆多倫多國際攝影沙龍大獎賽中,以一張精美的120秒長曝黑白照片《 Calmness(寧靜) 》一舉問鼎了由國際攝影藝術聯合會頒發的F.I.A.P黑白風光類大獎,這是華人第一次榮獲此類比賽的獎項。2014年,他又在這一大獎賽中獲得兩項自然類大獎。今天的杰夫已經是國際攝影大賽的持證裁判,排列在國際頂級攝影師的行列之中。
杰夫熱愛大自然,喜歡抓拍野生動物。靜觀他的這一類作品,除了用光和構圖之外,最令人佩服的就是他用極其嫻熟的技巧,精準地表現出動物罕見的動姿與神態。杰夫有一張《白頭鷹空戰》的照片,最符合他自己提出的“拍鳥兒的最高境界是斗版!”大家都說攝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那是因為“遺憾”往往受制于時間、地點、光線和拍攝對象等條件,產生出許多的不盡如人意。為了彌補,追求完美的攝影師總不辭辛苦,付出超常的毅力和體力,去捕捉讓人怦然心動的那一瞬間的震撼!杰夫的作品就是這樣,讓人過目不忘,并產生共鳴。
我是從海外最大的中文網站“文學城”的“攝影沙龍”論壇里認識杰夫的。他叫吳海辰,網名杰夫66,網友們稱呼他“姐夫”,這不僅是因為諧音,更因為喊“姐夫”比較親切。杰夫作為“攝影沙龍”的版主,就像娘家人一樣有求必應,熱情相助。他在沙龍里不斷亮出自己的作品,還組織展示其他攝影愛好者的作品;他毫無保留地傳授拍攝經驗和后期處理的方法,公開他的拍攝數據;他多次在美國和加拿大的不同城市舉辦專業性講座。這使“攝影沙龍”在很短時間內就打造成一個知名的交流學習平臺,吸引了一大批攝影愛好者,氣氛非常活躍。此外,他還曾五次組織小團隊,遠赴非洲拍攝野生動物。
在“文學城”的“攝壇人物”專欄里,杰夫這樣介紹自己:
“攝影于我不是目的,不是片子得獎,或影展,或在雜志和1X.com出版,攝影于我是真正的享受過程的樂趣,那一通折騰的前前后后:呼朋喚友,踩點看景,打包爬山,起早貪黑,追光逐鳥,然后把酒論片,吹胡瞪眼,面紅耳赤,惺惺相惜,撫掌大笑……
“攝影于我是宗教,曾經在輝煌的日出面前被震得啞口無言,曾經沐浴在落日的余暉里感動得淚流滿面,曾經目睹千萬角馬安詳地吃草,也曾經見過殺手神鷹空中撕鳥。也因為攝影而結交了一批同樣熱愛攝影的教友,其中不乏真的血性男女漢子,可以與你兩肋插刀,肝膽相照。
“攝影于我是領悟,是拍著拍著突然恍然大悟自己扇自己一巴掌的疼痛。
“攝影于我是修煉,是看到遺憾的片子時義無反顧按下刪除鍵的決心。
“攝影于我是相對一笑的默契,是看片后感受著他或她拍片時的心情。
“有一天我會彌留,那一刻攝影于我是回首時落入眼簾中告訴你一步步曾經走過的路。”
這樣的直白中,不難感受到他這個有血性的真漢子對于攝影的熱愛。
杰夫從小跟隨做專業人像攝影師的母親在照相館里搗鼓。母親常把膠卷末最后一張可能多余的底片讓杰夫拍攝,所以杰夫在六歲時就會拍照,七歲時沖印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張黑白攝影作品。攝影成了杰夫兒時的玩具,并像魔術秀一樣具有深強的吸引力,讓他慢慢領悟著攝影藝術的真諦。時間長了,他不再對屋子里的人感興趣,外面廣闊的世界,尤其是鄉下的動物,像牛啊羊啊,還有外婆家旁邊水塘里美麗的黃腹綠翠鳥,讓他興奮不已。
來到海外,杰夫對拍攝野生動物有火一樣的熱情,風餐露宿,跋山涉水,為了一個鏡頭、一片理想的光線,等上幾天也毫無怨言。他曾經為了拍到飛鳥的漂亮姿態,貓在掩體狹小的空間里,忍受著40攝氏度的高溫,任蚊蟲在身上肆虐,一呆就是一整天。他的動物攝影作品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喜愛,并且頻頻得獎。現在杰夫已是北美拍攝野生動物的頂尖大師。
在電話訪談中,杰夫告訴我,他曾經有過許多愛好:橋牌、潛水、撲克,但攝影卻是一個天生的基因—家庭的熏陶和生活的積淀。杰夫非常享受拍攝的過程,有時候他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大導演,在這大自然的廣闊舞臺上導演著一出出好戲。既然是導演,就要尋找故事的主角,就要抓住最精彩、最戲劇化、最令人熱血沸騰的一個個高潮片斷,呈現給觀眾看。近年來,在攝影界中專門拍攝鳥類的攝影愛好者已經自成一伙,號稱“鳥幫”。鳥兒是大自然中的舞蹈家兼歌唱家,但如何把它們拍活拍精卻絕非易事,這不僅需要精良的攝影器材和高超的抓拍技巧,還要懂鳥愛鳥,及許多有關鳥的分類及其生活習性的知識。杰夫在這方面做足了功課,所以拍起來輕車熟路,生動靈活。杰夫有一張翠鳥捕魚后出水的照片,小精靈美麗的瞬間被定格!
杰夫的風光攝影也堪稱一絕。他攝下的《日出激流灣》,把天地之間、明暗之間、動靜之間,和云層與水流形狀的呼應處理得異常完美。
美國風光攝影師云漫這樣評價杰夫:“攝影易學難精。我們絕大多數人最多只能在一個方面做得不錯,而杰夫涉足野生動物、風光,還有人文,并都能系統地不斷拍到精彩作品,實屬不易。杰夫的‘拜壇貼,就是一組引起轟動的精美的黑白風光。他在拍攝野生動物和鳥類方面的造詣,更到了專業頂尖水平。在人文方面,杰夫曾經私下里和我分享過他的感人組照《In the Arms of Angels(在天使的懷抱里)》,那組作品贏得了Cliff Pugh Memorial Trophy in T.C.C Yearend Competition(TCC年終大賽克里夫普格紀念獎杯)。他的非洲之旅的人文記錄也十分精彩。”
杰夫在社會上已經取得成就與聲名,憑借這一點,他又生發出有影響力的公益心。2007年,作為志愿者,杰夫參加了由加拿大著名整形外科醫生黃家海組織的“微笑中國”慈善義舉活動。慈善醫療隊開赴中國浙江,在杭州為窮鄉僻壤的137個貧困兒童免費做了唇腭裂修復手術。杰夫在這次活動中擔任現場翻譯,并包攬了攝影—組照《在天使的懷抱里》。后來,他把記錄這段經歷的所有照片剪輯成與上述同名的音畫短片,感人至深,觀眾無不為之動容,從而獲得了代表加拿大音畫制作最高水準的多倫多攝影俱樂部的TCC年終大賽克里夫普格紀念獎杯。
杰夫說,當年他在移民初期的求學階段,在創業經營連鎖餐館的艱難時期,得到過許多人的無私幫助,現在自己非常愿意回饋社會,真誠地辦一些實事。杰夫多次組團遠赴非洲拍攝野生動物,但那不是他唯一的目的。最近一次,他們與當地馬賽原始村落的游牧民同吃同住,切身體會那里艱苦的生存環境,開始介入為貧民窟創建學校的慈善基金計劃,已經為孩子們籌齊了一年的伙食費。從2014年起,他又和幾個拍電影的朋友們搞了個新項目,要拍攝一部有關非洲貧民窟的紀實片。他像一塊磁性很強的吸鐵石,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輻射著正能量。
杰夫在北美的攝影圈子里交友甚廣。他在一次攝影講座上說,在目前的國際大賽中,多數獎項被西方人拿走,華人獲獎不多,我們要擰成一股繩,組織大家積極參賽。現在,杰夫已經是華人攝影高手組成的“四光圈”攝影團隊成員,他們的作品被公認為代表了華人攝影圈中大師級水平。他率領的“加華攝影工作室”,2014年第一次以團隊的形式參加第121屆多倫多國際攝影沙龍大賽。7名攝影師的34幅參賽作品,在來自世界59個國家近5000幅作品中,以18幅作品入選、4幅作品獲獎的漂亮成績,引來舉世注目!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