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峻宏 焦安欽
(山東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2008級七年制 山東濟南 250014)
黃連溫膽湯加減治療慢性腎衰竭30例臨床觀察
劉峻宏 焦安欽
(山東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2008級七年制 山東濟南 250014)
目的:觀察黃連溫膽湯加減治療慢性腎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慢性腎衰竭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2組,每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加用腎衰寧膠囊,治療組常規治療加用黃連溫膽湯。結果:治療組治療效果總有效率96.67%,對照組總有效率73.33%,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黃連溫膽湯加減治療慢性腎衰竭療效顯著。
慢性腎衰竭;濕濁(熱)中阻;黃連溫膽湯;辨證施治
慢性腎衰竭(CRF)為各種慢性腎臟病持續發展的共同結局。它是以代謝產物潴留,水、電解質及酸堿代謝失衡和全身各系統癥狀為表現一種臨床綜合征。針對慢性腎衰竭的治療,西藥對癥治療效果單一,而中醫在辨證論治基礎上靈活用藥,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為慢性腎衰竭治療提供了不同的方法。臨床研究濕濁(熱)毒邪貫穿慢性腎衰竭整個疾病過程,臨床觀察應用黃連溫膽湯加減治療濕濁(熱)中阻型慢性腎衰竭效果明顯,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60例病人均來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山東省中醫院住院及門診病人,符合診斷標準,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治療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5-70歲,原發病慢性腎小球腎炎12例,糖尿病腎病8例,高血壓腎病5例,慢性腎盂腎炎5例。對照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25-74歲,原發病中慢性腎小球腎炎11例,糖尿病腎病9例,高血壓腎病6例,慢性腎盂腎炎4例。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慢性腎衰竭腎功能失代償期:腎小球濾過率(GFR)50~20ml/min,Scr186~446μmol/L)。腎功能衰竭期:GFR 20~10ml/min,Scr451~707μmol/L。
1.2.2 中醫診斷標準:以全國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分型與治療及診斷標準專題座談會擬定的《慢性腎衰竭診斷標準及分期》為診斷依據,中醫辨證屬濕濁(熱)中阻,辨證標準為:濕濁(熱)中阻主證:惡心,嘔吐,食少納呆,肢體困重,舌淡有齒痕,舌苔厚膩或黃膩,脈沉緩或濡數;次證:口中黏膩,渴不多飲,口中異味,面浮肢腫,大便溏泄;凡具備主證2項次證3項或以上即可納入標準。
1.3 治療方法:60例患者均腎衰一體化治療,給予低鹽低脂低蛋白飲食,以保腎,控制血壓、血糖,降脂,糾正酸堿平衡,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貧血等為原則,對患者對癥處理。對照組給予上述治療基礎上予腎衰寧膠囊5粒/日3次;治療組在基礎治療上給予中藥口服。中藥以黃連溫膽湯加減,基本方如:黃連9g,枳實10g,茯苓20g,半夏9g,竹茹10g,紫蘇15g,陳皮10g,炒谷麥芽各15g,大黃9g(后入),丹參20g,甘草6g,郁金10g,石菖蒲10g,荷葉10g。日1劑,水煎400ml,分早晚飯后半小時溫服。治療組和對照組均1周為一個療程,4個療程后統計結果。
1.4 療效判定標準:慢性腎功能衰竭綜合療效:顯效:臨床癥狀減輕或消失;內生肌酐清除率(Ccr)增加》20%;血肌酐(Scr)降低》20%。有效:臨床癥狀減輕或消失;Ccr增加》10%;Scr降低》10%。穩定:臨床癥狀有所改善;Ccr未降低或增加<10%;Scr無增加或增加<10%。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Ccr降低;Scr增加。
經4個療程的治療,2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慢性腎衰竭(CRF)在中醫古籍中無專門論述,從其臨床癥狀表現上相當于中醫的"關格"、"虛勞"、"癃閉","溺毒"等范疇。慢性腎衰竭的中醫證型大體以正虛為綱,邪實為目。其正虛為臟腑氣血虛弱,尤以脾腎虛衰為主,其邪實指濕濁邪毒壅滯,而慢性腎衰竭常見脾腎氣虛,濕濁(熱)內蘊。脾胃虛弱影響脾胃收納腐熟及脾升清降濁功能,日久脾失健運則濕濁毒內生,濕濁郁久化熱,熱久傷陰,濕濁內生反阻滯氣機,如此惡性循環,因此在整個疾病過程中一系列消化道癥狀貫穿其中,如食欲不振,肢體困重,惡心、嘔吐,脘腹脹滿,噯氣,口干,大便溏泄或秘結,舌紅,苔黃膩等諸癥。濕濁(熱)邪毒貫穿整個疾病,因此治療上以清熱化痰芳香化濕,健脾和胃降濁止嘔為主線對癥用藥,禁忌大補大瀉之品,大補易壅滯,大瀉易傷正氣,可選用黃連溫膽湯加減。黃連溫膽湯是由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中溫膽湯演繹而來,具有清熱、化痰、降濁、開竅、醒神、活血化瘀之功效。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濕化痰,枳殼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陳皮理氣燥濕,茯苓健脾滲濕、安神定志,竹茹、郁金、菖蒲開竅醒神,黃連瀉心火,蘇葉化濕和中,丹參活血化瘀,大黃瀉濁降逆,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伍,辛開苦降,調整脾胃升降功能,改善胃腸功能紊亂,輔以加減法,諸藥相互作用,驅邪護本,在臨床緩解慢性腎衰竭消化道癥狀取得顯著療效。
[1]原發性腎小球痊病分型與治療及診斷標準專題座談會紀要[J]中華內科雜志,1993,32(2):132
[2]焦安欽從脾胃論治慢性腎衰竭淺識中醫藥學刊2004.8
R692
A
1009-6019(2015)02-0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