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希蘭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1)
老年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的臨床分析
鄧希蘭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1)
目的:探討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的臨床分析。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為觀察組,以及同時期我院收治的24例有老年非糖尿病腦卒中患者為對照組。回顧分析并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治療過程中的臨床表現、各項檢查結果以及資料效果等。結果:①觀察組患者常見臨床癥狀為感覺障礙、偏癱以及單癱,且觀察組患者在偏癱及單癱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②觀察組患者的甘油三酯、膽固醇、纖維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的平均含量高于對照組,而高密度脂蛋白的平均含量小于對照組;③兩組腦梗死患者數量無明顯差異,但在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數量方面比較,觀察組明顯多于對照組;④對照組的治療預后效果明顯優于觀察組;兩組以上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能夠極大降低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的發病率,因此針對腦卒中患者我們需要在早期開展積極預防與治療以避免腦卒中的進一步加劇,從而維護患者的生命健康。
糖尿病合并腦卒中;老年患者;臨床分析
本文結合我院工作實例對老年糖尿病合并腦卒中進行了臨床分析。具體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為觀察組,以及同時期我院收治的24例有老年非糖尿病腦卒中患者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6.2±7.5)歲,病程為1~20年;對照組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67.3±8.4)歲。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先對患者的癥狀及生命體征進行必要的檢查,隨后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具體如下:
1.2.1 檢查方法患者入院后,由護士對患者臨床表現進行觀察記錄;同時檢測患者血壓、心率、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以及血糖、血脂、膽固醇含量等生化指標;按照臨床常規方法檢查劃分患者腦卒中所屬類型。
1.2.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壓血糖控制、抗血小板凝聚、保護腦細胞、調節心律、改善腦細胞代謝等常規治療。
1.3 判斷標準
1.3.1 腦卒中分類標準[1]本研究對患者進行頭顱CT檢查時,按照以下標準對腦卒中類型進行分類:①若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大腦中動脈發生病變,且大腦顳葉、頂葉等均存在梗死,則可判定患者存在大面積腦梗死;②若結果顯示患者腦部損害部位直徑小于0.5cm,則可判定患者存在腔隙性腦梗死;③若患者腦部有2處或以上存在損傷,則可判定患者存在多發性腦梗死。
1.3.2 治療效果評價標準[2]本研究將治療效果分為:痊愈(相關癥狀消失,生命體征恢復正常,且癱瘓肢體肌力恢復至Ⅳ級以上)、顯效(癥狀明顯減輕,生命體征恢復正常,且癱瘓肢體肌力恢復至Ⅱ級以上)、有效(癥狀有所減輕,生命體征明顯改善,且癱瘓肢體肌力恢復至Ⅰ級以上)、無效(癥狀無減輕或有加重跡象,生命體征無改善,癱瘓肢體肌力無回復)、死亡。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接受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百分比表示,接受X2檢驗;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比較經分析發現,觀察組患者常見臨床癥狀為感覺障礙、偏癱以及單癱,一般表現為肢體無力、語言不清以及麻木等。并且觀察組患者只在偏癱及單癱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其他方面均無明顯差異。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n(%)
2.2 兩組生化指標檢查結果比較經分析,觀察組患者的甘油三酯、膽固醇、纖維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對照組,而高密度脂蛋白平均含量小于對照組;兩組以上指標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生化指標檢查結果(± s,mmol/L)

表2 兩組生化指標檢查結果(± s,m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甘油三酯膽固醇纖維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觀察組242.64±1.57*4.95±1.17*4.12±1.07*4.57±0.99*1.01±0.09*對照組241.49±0.774.09±0.983.64±0.774.20±0.871.11±0.19
2.3 兩組腦卒中檢查結果比較經分析,觀察組中確診為腦梗死者22例,確診為腦出血者2例;而對照組確診為腦梗死者21例,確診為腦出血者3例。其中,觀察組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數量明顯多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其他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腦卒中檢查結果
2.4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經臨床治療后,觀察組中治療痊愈1例,顯效8例,無效14例;而對照組中痊愈2例,顯效13例,無效8例;可以看出對照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觀察組。具體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效果分析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終身性慢性疾病之一,并且糖尿病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從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與疾病康復[3]。腦卒中是老年糖尿病常見并發癥之一,同時也是最易導致患者死亡、殘疾的疾病之一[4]。因此研究老年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的臨床特點,探討預防糖尿病并發腦卒中發生的措施成為當前臨床醫學的重要任務。
本文研究發現:老年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偏癱、感覺障礙、單癱等,并且與非糖尿病腦卒中患者比較,其偏癱及單癱數量較多;觀察組患者的甘油三酯、膽固醇、纖維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的平均含量高于對照組,而高密度脂蛋白的平均含量小于對照組;另外,觀察組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數量明顯多于對照組。以上結果說明,糖尿病患者存在多種危險因素,這些風險因素的存在致使糖尿病患者并發腦卒中的幾率大大增加。并且經治療發現: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的治療預后效果明顯差于非糖尿病腦卒中患者,這進一步說明糖尿病腦卒中會嚴重也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致使患者死亡或殘疾,生活質量下降。
總之,為降低老年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殘率。我們需指導老年糖尿病盡早接受健康體檢,以做到早期預防與治療,從而控制血脂水平,進而降低腦卒中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5]。
[1]于鳳秀.老年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的臨床病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21(16):62-63.
[2]馮艷蓉.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的臨床特點與防治策略[J].中國社區醫師,2010,20(23):9.
[3]陳潔,王小祥,羅孝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腦梗死的臨床分析[J].華西醫學,2010,19(10):1798-1800.
[4]易繼龍,李競.2型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1,25(2):225-227.
[5]曹續政,姜瀛,喬東海,等.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的預后分析[J].中外醫療,2013,7(1):72-73.
R587.2
B
1009-6019(2015)02-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