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張暉
(1元謀縣婦幼保健院外科 云南元謀 651300;2楚雄州人民醫院肝膽外科 云南楚雄 675000)
腹腔鏡下保膽取石術的臨床應用及安全性探討
李明1張暉2
(1元謀縣婦幼保健院外科 云南元謀 651300;2楚雄州人民醫院肝膽外科 云南楚雄 675000)
目的:探究腹腔鏡下保膽取石術的臨床應用和安全性特征。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入院接受治療的90例行腹腔鏡保膽取石術患者,A組45例患者行腹腔鏡下保膽取石術,B組45例患者行開腹保膽取石術,對兩組治療后的各項指標數據與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結果:A組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22%,B組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11%,且A組治療后的各項臨床指標數據優于B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下保膽取石術具有術后住院時間短、術后排氣時間短、并發癥少的優勢,臨床應用過程中可大力推廣。
腹腔鏡;保膽取石;結石
治療膽囊結石現如今使用效果最好的一項方式是膽囊切除,這么多年以來一直被人們奉為金標準。最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膽囊結石的發生率也在逐年遞增,人們迫切的需要找到一種能夠實現同時治療膽囊結石與保膽需求的方式[1]。醫療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內鏡技術有了較好較快的發展,學界對膽囊功能與膽囊切除之后對人體造成的各種不良影響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保膽取石術現下再次成為了膽囊結石治療的重要方式。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入院接受治療的90例膽囊結石者,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齡區間在10歲至69歲之間,平均年齡(47.6±2.1)歲。所有患者在手術前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膽絞痛癥狀,最近三個月至半年時間內沒有發生絞痛整張,所有緩和都不存在黃疸病史,手術前全部經過脂餐試驗確定為B超下膽囊有良好收縮率,膽囊壁厚度不超過0.3厘米,息肉直徑不超過1厘米,基底較窄。
依照住院順序將90例患者分成A組與B組,兩組臨床資料對比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B組:本組患者使用開腹保膽取石術治療,具體治療方式為對患者行全身麻醉,鋪上消毒鋪巾后,在患者上腹開一個長度約為3厘米的切口,取出膽囊,使用纖維膽道鏡取石,采取負壓吸引裝備把泥沙樣結石取出,使用取石籃把結石套住并且將顆粒狀結石取出。確認沒有結石殘存,保證膽囊管道順通后將腹腔關閉縫合。
A組:本組患者使用腹腔鏡下保膽取石術,具體手術操作方式為先對患者執行全身麻醉,消毒鋪巾后將腹腔鏡從臍下插入,腹腔鏡引導作用下,在上腹部位的膽囊底投影位置打開一個長度大小約為1.5厘米的切口,將Trocar放進去,松開粘連帶,將膽囊從上腹切口部位提出,同時將纖維膽道鏡放進膽囊中,具體的取石步驟和B組一樣,仔細檢查確定沒有結石殘留,膽囊管道順暢后對膽囊黏膜做縫合并且將其送進腹中,最后將腹腔關閉。
保膽取石術過程中,如是膽囊息肉,便使用活檢鉗從息肉底部開始用鉗夾切除,為了避免活檢鉗過程中患者有出血情況,可以同時使用電刀電凝活檢鉗行止血動作,注意保持功率的穩定性,以防止出現膽囊穿孔的情況,之后將膽道鏡沖洗液更換為葡萄糖液。將息肉和結石標本取出后,需要對殘余的血凝塊、絮狀物和膽泥等沖洗并清除。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后排氣時間、手術后的住院時間和住院的總體費用支出等,并且對兩組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做對比評析。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患者經過治療后,數據資料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做處理,計數使用%進行表示,計量資料使用(± s)表示,治療前后對比使用x2做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后情況比較
A組患者手術時間和住院費用消耗上相比B組投入更多(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B組患者手術后排氣時間和手術后住院時間,相比A組明顯更短(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參見表1。2.2生存質量隨訪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后情況比較
兩組接受治療后,A組的各種生理與心理癥狀評分總分相比B組明顯更好(P<0.05)。具體數據參見表2。

表2 兩組生存質量隨訪(分)
2.3 并發癥發生情況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A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22%,B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1.11%,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參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發展至今,膽囊結石治療多半還是使用切除術作為治療的首要手段,但是膽囊切除術所表現出的副作用也引起了人們的高度趕住,例如手術本身容易造成醫源性損傷。
內鏡學、影像學和分子生物學不斷發展以及其在臨床方面的應用,尤其是內鏡技術的問世,更是醫學史上的一項重大革命,具有時代性特征與意義[2]。借助內鏡能夠直接看到肝內外膽管與膽囊腔內的黏膜真實情況,能夠在直接清楚的狀態下完成結石的取出工作,有效實現了殘留率降低的目的[3]。因此現在新型的保膽取石術(腹腔鏡下保膽取石)和傳統的保膽取石術(開腹保膽取石術)之間還是有本質差別的,傳統保對患者膽囊內部的情況有全面清楚的洞悉,所以取石的清除率不夠徹底,另外取石也大多是使用取石鉗,很容易就把結石鉗碎了,多塊碎小結石清除難度大,也更容易發生結石遺漏在體內的情況[4]。但是腹腔鏡下保膽術,取石是使用取石網把一個完整的結石取出膽囊,不會使用鉗子,也不會使用刮匙刮,就算殘留了碎石也能夠使用特殊的儀器清理干凈,并且整個手術過程都是在膽道鏡下進行操作,極力的克服了外科手術的不足與弊端,降低了復發率[5]。本次研究中,A組患者使用腹腔鏡下保膽取石術,臨床治療的各項指標數據均優于B組使用傳統的開腹保膽取石術所取得的效果。
但是膽囊結石的治療也需要依照個體的具體差異而開展個性化的治療手段,首先需要區分共鞥性和肺功能性膽囊結石。有研究指出[6],此項手術方式還不適合膽囊結石急性炎癥者、膽囊功能喪失者、膽囊管閉塞者執行。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保膽取石術不但能夠完整的保留膽囊功能,且能夠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臨床使用此項方式行膽結石切除,能夠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1]敖建平,姚健,羅黔.腹腔鏡輔助下保膽取石術的臨床應用[J].西部醫學,2013,25(02):244-245,248.
[2]耿全利,曹其彬,李懷震,等.腹腔鏡下保膽取石治療膽囊結石108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13,7 (04):298-300.
[3]薛玉成.腹腔鏡下保膽取石術治療87例膽囊結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2,2(24):203-204.
[4]劉益民,王程遠,閆耀生,等.全腹腔鏡下保膽取石(息肉)術的臨床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7):1436-1439.
[5]郁林海,顧春飛,顧士榮,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行保膽取石術的臨床價值[J].中國內鏡雜志,2010,16(01):45-47.
[6]唐滔,吳高松,戴璟瑜,等.經臍單孔腹腔鏡下保膽取石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4,17(02):116-119.
R657.4+2
B
1009-6019(2015)02-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