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金玲
(內蒙古烏海市人民醫院 內蒙古烏海 016000)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艙治療的護理體會
燕金玲
(內蒙古烏海市人民醫院 內蒙古烏海 016000)
目的:探討分析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采用高壓氧艙治療的護理辦法。方法:將我院收治的6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按照雙盲法分為觀察組(在常規治療以及護理基礎上采用高壓氧艙治療及相應護理)和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及常規護理),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0.9%)明顯高于對照組(75.8%),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采用高壓氧艙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加強相應的護理配合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重型;顱腦損傷;高壓氧艙;護理
重型顱腦損傷是臨床腦科較為嚴重的急危重癥,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致死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會長時間處于重度昏迷狀態,如果沒有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極易導致患者癱瘓,即使幸存也會降低患者的認知能力,而處于持續性植物狀態患者占到10%。很多學者經臨床實踐提出高壓氧(HBO)治療,可有效改善并恢復患者受損的神經細胞,有效控制病情。臨床護理工作是提高臨床治療成功率,降低致殘率和致死率的關鍵,為總結有效的護理辦法,本文對我院收治的66例采用高壓氧艙治療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以及護理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現進行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收治的6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表現出肢體癱瘓、顱內高壓、意識障礙等癥狀,入院時根據GCS評分,患者均在8分以下。所有患者均經磁共振、顱腦CT檢查確診為嚴重的顱內血腫、腦干損傷、腦挫裂傷等疾病,并且具有顱腦外傷史。現將所有患者按照雙盲法分為觀察組(33例)和對照組(33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13例;患者年齡最小7歲,最大75歲,平均(37.5±2.3)歲。對照組中男19例,女14例;患者年齡最小8歲,最大78歲,平均(37.3±2.5)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并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可比性較強。
1.2 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采用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降顱壓、神經細胞營養藥物、止血、消炎等常規治療及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高壓氧艙治療,并在入艙前、入艙時、出艙后各環節加強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 入艙前護理
護理人員應在治療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關高壓氧治療的基本原理、大體流程、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并且指導醫務人員、陪艙家屬及意識清醒的患者學會正確的面罩佩戴法以及開啟咽鼓管的方法。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在艙內加壓后不可隨意進出。入艙前昏迷患者,應徹底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指導患者平臥在擔架上,并且將頭偏向一側,在頸肩部處墊一塊軟墊,稍微抬高患者的下頜,使患肢保持在功能位。如果是氣管切開患者,應仔細檢查氣管導管的松緊度,同時將氣囊內氣體抽出,將生理鹽水4-5ml注入其中。若患者躁動不安,應將其肢體采用棉質約束帶適當限制,并將各種引流管妥善固定。
1.2.2 艙內護理
入艙后,進行加壓時應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不適癥狀,應時常和患者交談,指導意識清醒的患者進行調壓動作;對于昏迷患者應協助將其咽鼓管開張;若患者保持吞咽功能,應給予少量水飲用以防損傷患者的中耳氣壓。同時,應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瞳孔及意識狀態等情況,一旦發現有呼吸困難、面部肌肉抽搐等異常情況,應考慮是氧中毒先兆,及時通知醫生處理。對于昏迷患者應注意觀察是否存在痰鳴音,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在減壓前,應升高艙內空調溫度,同時應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嚴格控制輸液患者的輸液速度,開放所有導管及引流管。
1.2.3 出艙后護理
出艙后應測量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并詢問患者是否在艙內出現不良反應,如發現關節疼痛、皮膚瘙癢等癥狀,應立即告知醫生處理。應指導患者注意飲食,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高蛋白質、富含營養的物質,加強患者的營養,增強抵抗力。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均完全消失或者明顯改善,神志清醒,神經功能也基本恢復正常。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神志清醒,神經功能也有很大改善。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神經功能也有一定改善。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神經功能并無明顯改善,或者處于植物狀態。
1.4 統計學處理
選用軟件SPSS11.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使用t對計量數據進行檢驗,X2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0.9%)明顯高于對照組(75.8%),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臨床護理工作是提高高壓氧艙治療效果的關鍵,董細秋等[2]研究表明,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病情穩定的情況下,盡早采用高壓氧治療的臨床效果良好,如果配合精心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本組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相對于對照組提高了15.1%,與方阿琴等[3]研究報道基本一致。筆者認為,在入艙前應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在艙內治療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協助患者順利完成治療[4]。在出艙后應注意預防并處理不良反應,加強營養。
總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采用高壓氧艙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加強相應的護理配合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1]吳巧寧,陳照坤.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治療的護理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2,2(4):80-82.
[2]董細秋.高壓氧治療護理早期顱腦損傷的療效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0(8):85-86.
[3]方阿琴.早期高壓氧對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2,25(8):1260-1261.
[4]余洪英,姚紅.淺談高壓氧治療中患者的心理護理[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2,15(3):15.
R473.6
B
1009-6019(2015)02-0202-01